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2096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课 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魏微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能辨别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物质;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教具准备胆矾 石灰石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石灰水 氧气 二氧化碳 铝柱 铜柱 铁柱 水 酒精 试管 烧杯 三角架 酒精灯 石棉网 研钵 集气瓶 药匙 火柴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课前预习:自读课文P6-9,完成预习思考题。1. 什么是化学? 2.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回忆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变化以及你对这些变化的认识。3灯泡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活动1:预习情况交流师:通过绪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化学,感受了化学的神奇。课后,同学们进行了复习和预习。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复习和预习情况。师:什么是化学?生: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师:请大家先观察关于纸的几种变化演示实验:(1)将纸揉成一团,(2)将纸撕碎,(3)将纸点燃师:上述变化可以分成哪几类?哪个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活动2:探究物质的变化师: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请大家按预习和提示完成实验。一、物质的变化学生实验:课本P6实验1-1实验1-2实验1-3实验1-4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11液态水水沸腾,生成水蒸气,玻璃片上凝成水珠。液态水无12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变为粉末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无13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生成了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14颗粒状石灰石稀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小组讨论: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是什么?自读课文:P7第二段,仔细体会文中的含义。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活动3:探究物质的性质小组讨论:前面的实验中,说明了水、胆矾等物质有怎样的性质呢?比较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举例说明。归纳小结: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讨论:物质的变化与物质性质间的关系?物质的用途与物质性质间的关系?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用途木柴燃烧木柴能燃烧可作燃料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活动4:总结提高 提问: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结:这节课就上到这儿,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化学,能更多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更科学的爱护我们的环境。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探究食盐和水的物理性质。建议上网或去图书馆、新华书店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板 书 设 计课 后 回 顾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2 化学变化二、 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课 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魏微教学目标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教具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导语:化学离不开实验,很多化学原理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学生活动:1. 阅读P7活动与探究2.实验:蜡烛燃烧3.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 (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教师点拨: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2. 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观察火焰,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 3.熄灭后:观察现象。学生讨论:放开思路,并设计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 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设计实验: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结论:1.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2.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3.点燃白烟,蜡烛复燃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学生可以进行设计实验。小结: 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板 书 设 计课 后 回 顾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蜡烛燃烧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课 题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魏微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教学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滴管的使用;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复习提问:1、做实验应该关注什么?2、蜡烛燃烧探究实验的结论有什么?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呢?这些实验在哪里做的?引言: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152 2药品取用规则,并理解。提问:1、实验室取用药品有哪三不准?2、注意节约药品和药品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什么量?液体是多少?固体呢?3、实验剩余的药品有哪三不?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展示一瓶化学试剂,让学生看上面的图标演示实验 :实验1-6取锌粒,实验1-7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提出问题: 1、归纳块状固体和固体粉末的操作要点有哪些?2、用过的药匙或镊子应该怎么处理?3、我取的碳酸钠是不是最少量?4、展示一瓶液体让学生观察固体和液体瓶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演示实验:液体的倾倒。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操作,同上总结操作要点。讨论、交流设问: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什么?演示实验:用量筒取用液体。量筒平放,视线平视,三点一线。解释: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学生活动:观察、分析、思考、回答 讨论: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实验: 实验1-8量筒和滴管的使用,使用后:立即清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应放回原处,不需清洗)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归纳滴管的使用方法练习:课本p23习题1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知道了什么?布置作业:看课题3的有关内容,总结加热的方法学会观察、总结、对比的学习方法板 书 设 计课 后 回 顾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 保存: 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一斜、二放、三直竖镊子(块状):一横、二送、三慢竖 2、液体 保存:细口瓶大量:倾倒法:一倒、二向、三紧靠。 定量:用量筒,刻度的看法:三点一线。 少量:用滴管 使用前:挤尽空气;使用时:垂直悬空,不入不靠;使用后:立即清洗干净。课 题走进化学实验室(2)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魏微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2.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4、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重点难点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教学方法演示、归纳总结教具准备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滤纸、量筒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复习提问:1、固体药品贮存在什么瓶中?用什么取?块状固体、粉末操作要点有什么?为什么?2、液体药品贮存在什么瓶中?取大量的如何取?定量、少量分别用什么取?没有说量一般取多少?讲解 :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阅读:P20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记忆理解。演示实验: 实验1-9板书: 2、给物质加热演示实验: 活动探究分三组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讨论:教材p21讨论演示实验: 实验1-10板书:三、洗涤仪器阅读:教材p22提出问题:1、实验仪器为什么用干净的?2、洗涤仪器有哪些的方法?3、如何判断玻璃仪器是否洗净?演示实验: 实验1-11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练习洗涤仪器练习: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一般不超过容积的 ;试管外壁的水要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从 往 ,距管口的 ,手握试管夹的 ;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 ,要先 ;热的试管不能立刻用 冲洗;试管与桌面成 ,并用 加热。2、取用8ml水并加热到沸腾,所用的仪器有 。3、你知道的哪些实验仪器不能用来加热?拓展:1、某次实验需用5mL浓盐酸,为量取5mL,化学科代表建议同学们使用10mL量筒,小明问:为什么不用100mL的呢?你能说说如果使用100mL量筒不科学的两个主要原因吗?2、用量筒量液体时,某同学如下操作: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读数为11ml,这个同学取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A、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D、无法判断3、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简便、最好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反思: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知道了什么?作业:分发单元知识归纳表,让学生看书后填写总结反思:本课主要学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注意:从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是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板 书 设 计课 后 回 顾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2)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内焰、焰心 一要:二禁:三不:2、仪器的洗涤 洗涤的方法: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课 题空气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魏微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很快适应化学课的学习教具准备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提出问题: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新课引入 : 通过大家的回答可看出同学们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讲解: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学生阅读: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的结论,下面我们用红磷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实验2-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上升,但不到1/5,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讨论:请大家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为空气体积的1/5,而我们的实验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氧气?生:该实验中,水面上升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否则红磷会继续燃烧。 红磷+氧气 点 燃 五氧化二磷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1/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讲解: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叫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质不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归纳总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2、氮气的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 ;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3、稀有气体的用途 : 保护气; 作多用途的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致冷剂 ; 麻醉剂提问 : 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你能从下面讨论中获悉氮气的性质吗?讲解: 三.保护空气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若超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讨论: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过渡: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针性地改善环境状况,是我们常采用的一种措施,那么你知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内容吗?请学生看课本P27资料小结: 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布置作业:1. 习题3、5、72. 课本P28 调查与研究关心空气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板 书 设 计课 后 回 顾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 ; 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 ;保护气 ;提供低温环境3、 稀有气体的用途 : 保护气;作多用途的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致冷剂 ;麻醉剂课 题制取氧气 (1)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魏微教学目标1概括叙述制取氧气两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的实验用品、过程、实验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2概述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3运用分解反应的概念,鉴别反应的类型。4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5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6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2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具准备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区分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引入新课:氧气具有许多用途,那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讲解: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演示实验: 实验2-5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1不加热;2加热;3加入二氧化锰。学生活动: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观察试验现象并用文字表述,填写教材p37表格总结: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反应物都必须存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不加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不用加热过氧化氢也能产生氧气,由此可见,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反应物设问:二氧化锰到底是什么物质?它在这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呢?演示实验: 实验2-6观察现象并描述提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38第一段,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并解释讲解: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他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他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催化剂的概念,强调一改两不变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慢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比如,食用油中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的防止酸化,在橡胶制品中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减缓橡胶老化的速度。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算作一个条件,板书: 二氧化锰(MnO2)1、过氧化氢 水氧气H2O2 H2O O2提问:是否可用其他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过渡:在实验室中,除了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还常常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演示实验: 实验2-7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填写表格板书: 二氧化锰(MnO2)2、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加热 KClO3 KCl O2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提问:上述两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讲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练习:1、在下列反应中A、H2OH2+O2 B、CO2+H2OH2CO3 C、CH4+O2CO2+H2O 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2、课本P40习题 2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又增长了哪些知识?作业:课本P42习题 1、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板 书 设 计课题三:制取氧气(1)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氧化锰(MnO2)1、过氧化氢 水氧气H2O2 H2O O2二氧化锰(MnO2)2、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加热 KClO3 KCl O2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二、化学反应分解反应:一变多课 后 回 顾 课 题制取氧气(2)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魏微教学目标1概括叙述制取氧气两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的实验用品、过程、实验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2概述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3运用分解反应的概念,鉴别反应的类型。4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5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6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2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具准备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提问:1、什么是催化剂、分解反应?2、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写出3种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原理。看图交流:1、在教材p38图215和p39图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活动: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操作步骤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点归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固定试管、瓶装水3固定仪器4给试管加热5收集气体6移开导管7停止加热学生活动:说出步骤,回答问题: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管口向下略倾斜?4为什么加热前应先预热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提问:1如何检验氧气?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讲解:验证氧气的性质强调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活动探究:制取氧气由于实验室限制我们只能在教室准备六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验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氧气的性质“制气先查气密性,气泡均匀气始成;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移灯。”提问: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1资料归纳: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练习:教材p42习题3、5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布置作业:整理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板 书 设 计课 后 回 顾课题三:制取氧气(2)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息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固定试管、瓶装水3固定仪器4给试管加热5收集气体6移开导管7停止加热二、氧气的性质 课 题水的组成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 张少校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2.确定水的组成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课件2.学生用具:与水有关的资料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引入新课:水是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资源,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料等知识了解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讲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直到世纪末,拉瓦锡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实验:演示实验,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教师活动:播放有关水资源录像或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并阅读教材并思考。1.地面总量;2.世界和我国总水量;3.淡水总量及可利用淡水量;4.比较我国与世界人均水量;5.我省人均水量及存在的问题。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和氢氧化钠。学生回答:1.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2.一段时间后,试管和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提问问题: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验证试验: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提出问题:试管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1.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2.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通过预习可知是氢气,但对氢气不太了解。三、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提问:我们该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四、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知道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简介了氢气的知识。还了解了单质、化合物。板 书 设 计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水的组成一、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二、 验证实验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氢气。通电水 氢气(H2)氧气(O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三:氢气(H2)1.物理物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四: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来组成的纯净物课 后 回 顾课 题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 张少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3.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具准备教师:品红扩散实验 氨分子扩散实验。 烧杯、量筒、酒精。辅助教具:多媒体。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课时引入课题:当我们漫步在花园中,为什么会感到心旷神怡?这是因为闻到宜人的花香, 为什么会我们有很远的距离,依然可以闻到花的香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白物质的构成,以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板书: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学生回答:这是因为闻到宜人的花香。因为花香味的粒子会运动开,进入我们的鼻子中。通过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归纳引导:请同学们看书举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那些?将微粒构成学生归纳的不全面的地方完善补充。学生回答:由分子构成有:水、酒精、蔗糖、氧气、氮气等。由原子构成:金属等。通过学生自己自学归纳出来分子和原子的构成的物质,在此基础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学的劲头。引导讲解:指导大家观看课本第50页图3-6和图3-7。分析通过这两幅的照片,我们能得到哪些结论?通过同学们的归纳我们可以得出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有那三点?学生回答: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很小;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分子有不同的形状分子之间有间隔。讨论:1.蔗糖溶解在水中很快消失不见,说明分子的那些基本特征?2.温度计为什么可以指示气温的高低?3.为什么用针筒挤压空气比挤压水容易?4.为什么水沸腾时会顶起锅盖?总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学生熟练应用知识正确解答,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分子模型的具体形象可以给学生直观的认知。练习:P53.1作业:P53.3.4板 书 设 计课后回顾课题2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通常无法看见。2.分子、原子、等,是构成物质的粒子。3.分子的特性:(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2)分子之间有间隔。通常气态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态物质的粒子间隔小。受热后分子间和间隔会增大。(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化学上常用图像表示模拟的分子。 课 题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 张少校教学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 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1.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教具准备准备分子原子的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具:多媒体。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模型展示:让学生上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出水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等模型。学生动手:学生自己参与,开始有些不知所措,但是相互讨论后就能够组装好。 通过分子的组合学生可以形成直观的粒子概念,同时领悟到化学式的微观含义,一举两得。引导讨论: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观察P51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投影演示: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 学生思考: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彼此观点,代表解答。情境引入,分析交流。观看动画形成感官认知,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交流,得出认识。归纳概念:同学们通过电解水和水的蒸发的分析比较,可以归纳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微观区别吗?那么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你们会不会以氧化汞的反应为例子,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学生分析:观看动画,对电解水实验的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概括,得出对分子、原子的定义和本质认识。学生自学后基本可以回答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但化学变化本质和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就不会表达,借助课本规范说法,借助课本所举其他例子进一步练习巩固。练习:同学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的分子或者原子,比如O2表示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那么我们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还有氧化汞受热分解,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书: 1.电解水的方程式。2.氧化汞受热分解。3.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学生的方程式与微观粒子变化的本质相联系,使学生建立方程式的宏观与微观的意义的联系。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实验教材http:/hdsdjc数学教育网http:/maths.net板 书 设 计课 后 回 顾课题2 分子和原子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2.分子、原子的概念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理物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3.化学性质:可燃性4.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来组成的纯净物课 题水的净化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 张少校教学目标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过程与方法2.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引入新课: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因其含有一定的杂质而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危害。用比较浑浊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这就是我们本课题要探讨的“水的净化”问题。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纯水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如何把河水、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澄清的供我们饮用呢?1某些农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来净化处理的,其净化过程为:水库取水口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配水泵用户投药消毒加絮凝剂过渡:大家已经知道水中的杂质可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除去这两类杂质要分别用到不同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可以用哪些方法呢?板书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静置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板书:1.过滤注意 :一贴: 二低:三靠:思考: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波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 滤纸破损 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都是可能原因;对仍然浑浊的液体应再次过滤,直至澄 清为止。硬水及其软化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讨论:你可采用哪些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加热 用肥皂水)2使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3硬水的软化:煮沸水体的净化方法对于污染严重,经自净不能达到要求的水体,必须进行废水处理。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废水处理方法,按原理分为物理法、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方法介绍物理法 生物法 化学法水体污染有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农药的危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实验教材http:/hdsdjc数学教育网http:/maths.net板 书 设 计课 后 回 顾一、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二、软水和硬水三、蒸馏 课 题原子的构成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 张少校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创设情境 投影教材P69图4-2 体验原子和乒乓球的体积比就像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比。 设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 复习回顾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其特征表现为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粒子构成。 合作交流 一.原子的构成 活动1: 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 课件演示:原子内部的运动 提示: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原子的结构。 归纳: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 点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比喻:原子和原子核的体积划、关系就像个庞大的体育场和一只蚂蚁的大小关系。 注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活动2: 教材P68表4-1和表4-2。 讨论: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 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小结: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电子质量较质子和中子小得多。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中有:质子数=电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而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5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6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 活动3: 投影:氢、氧、碳、铁四种原子的质量 体验:原子质量非常小,书写和使用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活动4: 设问: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提示: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Ar 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可用怎样的表达式表示? 讨论: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标准值 标准值: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l12 点拨: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实际质量,为一比值。 活动5: 练习:求上表中四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为更方便使用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可查课本附录2。 活动6: 讨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三种构成粒子间有何关系? 提示:计算中子、质子的相对质量。 归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实验教材http:/hdsdjc数学教育网http:/maths.net板 书 设 计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有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课 后 回 顾课 题元素1课 型新授课授 课 时 间设 计 人李杰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3.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而解;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教学准备1.创设情景,提出课题,公益广告词:请珍惜、爱护每一滴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忏悔的眼泪!2.查找、积累与水有关的知识如:自然界中的水,水资源概况,水污染及其防治,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爱护水资源。3.组织学生讨论,交换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这种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12,此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为7的碳13,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为8的碳14,这是三种不同的碳原子,它们核内的中子数虽不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一类原子,这些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即碳元素)讲授新课:一.元素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小结: 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1、元素 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2、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3、元素符号的意义: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 H 表示氢元素 表示一个原子 提问: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如:2H 表示两个氢原子讨论: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小结: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元素 概念: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区别: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在于原子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原子指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构成构成组成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总称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也个数。2.原子只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结构。讲解: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