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量,一定温度,一定量,晶体,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增加溶剂,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区别与联系,【例题】为保证“震灾之后无大疫”,防疫人员通过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该含氯消毒剂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对不饱和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定是浓溶液B.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C.一定是稀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解析: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不同溶剂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所以它们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这就导致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C错误;因溶液未达到饱和,在一定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故B错误,D正确。答案:D,1,2,3,4,5,1.(2018浙江温州中考)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答案,1,2,3,4,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答案,解析,1,2,3,4,5,3.证明某KCl溶液在1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以下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答案,4.小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防止木质文物变形的常用方法是:将明矾结晶在木质纤维间隙中。受资料启发,他在家里尝试做明矾的结晶实验,具体做法及现象如图所示。由以上实验可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明矾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1,2,3,4,5,答案,5.请根据题意,选择下列词语填空:“饱和”“不饱和”“浓”“稀”“多”“少”“一定”或“不一定”。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和熟石灰的质量分别为36g和0.17g,现有甲、乙两只烧杯各盛100g水,在20时,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在甲烧杯中加入30g食盐,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甲,则甲为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所以属于溶液。(2)在乙烧杯中加入1g熟石灰,充分搅拌后得浑浊液体,过滤得到溶液乙,则乙为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所以属于溶液。由实验可知,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是饱和溶液,稀溶液是不饱和溶液。,1,2,3,4,5,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