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2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781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2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2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2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2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十三、(15届河北正定高三上第五次月考)古代诗歌阅读(11分)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26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27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26.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27.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解析】26.试题分析: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西风”“红叶”“芭蕉”“雨声”这些都富有季节特征的常见意象,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一组景物构成意境,萧瑟中带着热烈,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情,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7.试题分析:“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氛围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问归期”却以景作答,融情于景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借北雁飞翔于如醉的霜林和在长空地哀啼;诗人在黄花满地的疏篱边醉饮;秋雨打蕉叶惊醒思乡梦的形象画面,写出了作者因不能回乡,力求排解郁结心中的的思乡怀远之情而不得的苦闷。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四、(15届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长薄:绵延的草木丛。闭关:佛家闭门静修。28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29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28.拟人。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29.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解析】2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表现手法的了解,结合着关键诗句分析,“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一句中,“流水”“有意”,“暮禽”“相与还”,将流水、暮禽人格化,故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一般性作用是生动形象,故可结合着“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所表达的情感来分析起作用。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看,“流水”还是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比喻义,故可从作者归隐的坚决态度角度组织答案。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注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首联,“闲闲”表现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情;颈联写景,可抓住“荒城”等意象词来体会其营造的凄凉心境;尾联可抓住“归来且闭关”来体会其静心独处的心情。综合起来便可得出诗人在不同的诗句中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五、(15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30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31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6分)【答案】30.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1分)3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2分)【解析】3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尾联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整体意境分析作答。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艺术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由“奇树”“绿叶”“荣”“馨香”等可得出,此诗在写景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手法;“将以遗所思”表明了思妇的情感在写景中逐渐升华。“馨香盈怀袖”一句中,“怀袖”一词将思妇的形象跃然纸上,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感别经时”表现出了思妇借花怀念之情,由此可体会出思妇的孤独寂寞感伤,联系前几句的“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可得出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六、(15届湖南常德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32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是( ),诗眼是( )(4分)33请简析尾联表达技巧及抒发的感情(4分)【答案】32.送别诗、黯然。33.表达特色:想象(化实为虚或以虚写实)、融情于景。作者写别后以思念入梦,在梦中经常梦见弟弟去的“郢”一带的烟树,(或在迷离恍惚的烟树间与宗一相见),化实为虚,意境迷离,将思念之意表现得异常深切感人。【解析】32.试题分析:由标题“别舍弟宗一”可看出此诗歌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自己身世飘零之时又遭逢兄弟离别,黯然神伤;颔联回忆自己被贬谪的经历,愤懑与愁苦;颈联写别后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令人伤感;尾联写今后寄以相思之梦,以表思念之苦。四联句子无不跟“黯然”相关。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3.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七、(15届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西陵夜居(唐)吴融寒潮落远汀,暝色入柴扃。漏永沉沉静,灯孤的的青。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尽夜成愁绝,啼蛩莫近庭。34诗中的_(填一个字)最能传达诗人暗夜中的情绪,堪称“诗眼”。(2分)35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夜”的哪两个特点?试简述之。(6分)【答案】34.诗眼是“愁”字。35.写出了“静”与“暗” 两个特点,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潮音、池雨、夜漏和晚风林鸟、啼以衬夜之“静”,写孤灯”的的青“则以衬夜之“暗”。【解析】3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眼”的赏析能力。通过“诗眼”可以洞察到诗人的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最能传达诗人暗夜中的情绪的词语即可。读后可知,作者采用了情景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愁苦,故“愁”为诗眼。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5.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一是表现手法,一是夜的特点。答题时,先找出描写的自然景物,然后分析其与夜的关系,读后发现,诗人主要描写了潮音、池雨、夜漏和晚风林鸟啼,这些“动”反衬出了夜色的“静”; 以“的的青”来描写灯孤,衬托出了夜的暗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八、(15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题。病后登快哉亭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36前人评述贺铸在此诗中化用了李贺的“秋风白”一句,并点化成新句,请指出是诗中的哪一句,并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37诗的颔联说“梦后倚楼无限情”,诗人表达的 “无限情”有哪些?并结合全诗谈谈此诗的抒情特点。(6分)【答案】36.秋风发上生(1分)李贺说秋风白,诗人说秋风发上生,不仅指秋风吹动着白发(或是吹白了鬓发),又指出了秋风萧萧,给人以萧瑟之感(2分)这一新奇的用语,也暗示着诗人凄冷的情怀。(2分)(第三条的情感必须有,可以是与凄冷类似的词语,评卷老师可酌情处理)37. 怀乡思归,多病之愁,迟暮之感,失意之恨(2分,任答对3种即可)借景抒情,首联两句视听结合,眺望眺望故乡的路,表达了怀乡思归之情。第三联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漏出诗人的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2分)直抒胸臆,第二联,多病之愁,第四联落寞感伤,失意悲凉。(可答视听结合,用典抒情,评卷老师酌情给分。但必须有手法,必须有哪一联或哪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解析】36.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可从诗句中找出与李贺的“秋风白”相类似的诗句即可;解答第二问,可结合着结合着这句诗的含义,从其渲染的氛围及烘托的诗人情感角度分析作答。“秋风”萧瑟,渲染的是凄凉的气氛,自然烘托的是诗人的凄冷的心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7.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注释分析,由注释可知,此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故可从多病之愁、失意之恨角度概括;尾联“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时光已逝的感叹,故可从思乡和感叹时光的角度概括。第二问考查的是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本诗有景物描写,有直接抒情,故可从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两个角度,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九、(15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10分)水龙吟 【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容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38分析“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所描绘的景象和抒发的感情。(2分)39本词下阕有两处用典,请具体分析。(4分)40“泪”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简析上述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4分)【答案】38.描绘了天地高远,云垂欲雨;江面空阔,波滚浪翻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郁闷和茫然之感。39.“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然不免,隐喻自己虽有才干却难有施展的机会。写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虽然凭借长江天险,铁锁横江。但是未能挡住王濬的战舰,隐约表现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40.本词是对国家不幸的痛苦和回天无力的无奈;雨铃霖是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深情;水龙吟是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无知己得不到同情、慰藉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解析】38.试题分析: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1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9.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0.试题分析:“泪”的意象内涵的破解,应该从诗歌的主题入手分析。那些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传统的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作为高三学生,熟悉这些传统意象,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十、(15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本诗写于1278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此时南宋已亡,金陵被攻破四年了。41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5分)42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突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41.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破败荒凉的景象。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城池尚在,百姓离散;沿路荒凉,归雁失巢。(概括景象特点2分,简要描述3分)42.用典。“旧家燕子傍谁飞?”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化作杜鹃带血归”,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吧!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答出“用典”2分,分析4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4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诗句中找到景物描写的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答出其渲染的意境氛围答出其景象特点。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的语句展开联想,例如,题目点名了地点(金陵),注释交代了背景(兵败被俘后),诗句中,“草合离宫”说明皇宫的破败,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写出遍地荒凉。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这首诗中有景物描写,故要考虑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等手法;由“旧家燕子”“杜鹃带血”等可想到用典;由颔联的“元无异”“半已飞”可想到对比等修辞手法等。以此类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十一、(15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渔家傲 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注释】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东阳:今浙江金华县。43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5分)44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43.上片即景抒情(1分)。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2分)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不舍春离去的感伤情绪。(2分)44.这句话,一方面写今日买醉春风里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3分);一方面借想象将来将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何况今日东城买醉,仅为驱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赏心乐事;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3分)【解析】43.试题分析: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从景与情的距离的角度看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看有以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本题中先指出手法,再解释写出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4.试题分析:本题识记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联系诗句内容分析情感,要抓住以下词语:“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留无计”,作答时要有概括也要有分析。并且要分析题干中的“一语两意”,即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朱服渔家傲【赏析】朱服(1048-?) 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题为“春词”。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寄语东城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拼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二十二、(15届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11分)南乡子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注: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45这首词“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如何表现的,请赏析。(5分)46这首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催酒”和“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6分)【答案】45.这两句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 笛声,倚楼长歌,形成鲜明对比,以诸将反衬自己,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46.豪兴勃发,催杯劝酒的举动,不畏嘲笑,白发 簪花的行为,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豪放情怀和对生活 的热爱之情。不消沉不服老的倔强精神。回答醉酒簪花是作者排解愁苦的方式,虽作此努力,故作通达,却终不能化解心底的愁苦,得2分。【解析】45.试题分析: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的意味。在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在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在一边冷眼旁观,沉醉在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本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6.试题分析:“万事尽随风雨去 ,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在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在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 使我有身后名 ,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十三、(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浣溪沙朱敦儒(宋)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注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箨:竹笋的壳皮。47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48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答案】47.(5分)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1分)48.(6分)(1)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解析】 4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题干问的很明确,“日长独自倚阑干”中的“词人形象”。答题模式:首先点明形象的特点,一般使用双音节的词语,然后结合诗句中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来具体分析,最后要点明情感。“日长”是词人的感受,“独自”是词人的处境,“倚阑干”是词人此时的活动。时日渐长,而自己却只能独自倚着栏杆,身体的孤独,内心的悲苦不言自明,结合注释“作于流落江南之时”可以知道词人遭遇离乱,国家已亡,情感落到实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8.试题分析:这道题既考查诗歌的手法又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式、表现方式、修辞方式。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的不同。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借助、意象(或画面),表达了感情。题干明确了答题的角度,“情与景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两大种:景与情一致时,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景与情相对时,以景衬情(反衬)。上片所写之景有“细雨碧水”“春燕衔泥”,一个“残”一个“寒”让景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与词人的情感一致,是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融情于景;下片所写之景有“修篁”“新杏”,嫩绿的竹子,酸味未成的新杏,充满生机,但这样的美景“与谁看”,以乐景衬哀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十四、(15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49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分)50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49.“恨”怅恨。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2分)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2分)50.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2分)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以物之“无情”写人之“有情”,突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哀伤。(2分)【解析】49.试题分析:本题是要赏析“恨”字,那就要从“恨”的内容和通过这个字所表达的情感。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把握其前后的词句。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怨恨的是心上人远隔天涯,一个“恨”字写出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0.试题分析: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要分析。这就要首先答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然后再具体解释。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了。“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