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1581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全国卷五年考查情况统计分析与预测,知识体系构建,气候,地形,人口,城市,自然环境差异,人文环境差异,经纬网定位,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1.(2016北京文综,910)读下图,回答(1)(2)题。,(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图()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芬兰有三分之一国土在北极圈以北,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A项错误;芬兰山区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人口稀疏区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带,以林业为主,C项错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项正确。第(2)题,由图中燕麦种植北界走向可知,西部沿海分布的纬度高,东部内陆丘陵分布的纬度低,由此判断同一纬度西部比东部气温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西部受暖流和地形影响,气温高,所以B项正确。答案(1)D(2)B,借题发挥局部区域地图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借助微观区域中的各种地理要素,考查地理事象的分布、变化特征等。局部区域地图的分析方法如下。(1)四看:看经纬度;看海陆分布;看轮廓特征;看重要地物。(2)三定:定区域位置;理清各要素间的联系,定区域地理特征;整合图文信息,定答案。,2.(2013新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上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解析本题以维多利亚湖中尼罗河鲈鱼的引入、繁殖为背景,提供区域位置图,考查鱼类引入、繁殖的影响因素,以及尼罗河鲈鱼引入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获取信息、空间定位能力,以及运用知识阐释、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本题,关键信息:阻碍、游入、自然原因。阻碍鱼类游入湖泊的自然原因一般可从地形、水系角度分析。图中信息显示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上,湖面海拔1134米,与尼罗河上游之间连接水道少且多瀑布。则河流与湖泊间连接河道少且落差大是阻碍鱼类游入的主要自然原因。第(2)题,能在湖中迅速繁殖,说明维多利亚湖有适于尼罗河鲈鱼生长的条件。文字材料提示尼罗河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而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丰富,可提供丰富的饵料,利于尼罗河鲈鱼繁殖;湖泊空间远大于河道,利于体型大鱼类的生长繁殖。第(3)题,注意要从对原有鱼类资源和捕捞业两个角度分析。尼罗河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类,必然会以原有鱼类为食,造成原有鱼类资源的减少;尼罗河鲈,鱼快速繁殖,可开拓捕捞业的新领域。第(4)题,地理现象或事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包括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等。结合文字信息“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可得出答案。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命题探源,1.区域地理特征(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2)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过程如下所示:,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对点演练,题组一中国区域地理特征分析1.(2016海南地理,1315)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3)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解析第(1)题,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故选B。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民居的屋顶缓,故选D。第(3)题,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因地制宜发展渔业,故选A。答案(1)B(2)D(3)A,题组二中东地区地理特征分析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简析其主要原因。(2)分析图中乙、丙、丁三国成为人口迁入国或迁出国的原因。(3)海峡素有“海湾的咽喉”之称,也被视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称号的由来。解析第(1)题,主要从影响气候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角度分析。根据纬度可以判定,影响甲、乙两国的气压带和风带情况;结合山脉分布可以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第(2)题,根据箭头可以判定乙国是人口迁入国,丙、丁是人口迁出国。原因可以从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第(3)题,抓住“海湾的咽喉”和“西方国家的生命线”两个称号,从交通位置重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甲国虽然临近海洋,但由于高山环抱,海洋湿润水汽难以深入内陆,降水稀少;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会影响甲国,加剧了干旱程度。乙国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乙国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开采和加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丙、丁两国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人口一直向外迁移;近几年,受战争的影响,产生了大量难民,人口大量迁入周边国家。(3)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且水道狭窄,因此有“海湾的咽喉”之称;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运往西方国家的重要通道,它一旦被切断,西方国家经济就会面临重大威胁,因此被视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