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专题考点突破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321278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专题考点突破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专题考点突破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专题考点突破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表述该考点为“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关于古代诗歌鉴赏,2014年全国各地区高考语文卷涉及的体裁中,唐宋诗词所占比例较大,共有12套题使用。尤以宋代作品居多,8套题使用。预计2015年高考命题唐诗宋词依然是主流方向。另外,2014年湖南卷考查了诗经中的桃夭,福建卷考查了元曲,广东、四川卷考查了清词,重庆卷考查了清散曲,选材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命题形式看,2014年全国18套试题除北京卷采取了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其他都是主观题。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第一节诗歌的形象,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节点能力对应题)“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_(2)(节点能力对应题)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能力。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主要表现其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主要表现其高耸峭拔的特点。(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先结合诗下的注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答案:(1)“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_(2)(节点能力对应题)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_(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_,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的能力。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隐者”的形象,要综合全诗来回答。“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说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说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柴扉”,是说他家居简陋;“沧江白石渔樵路”直接点明他与渔樵为伍。(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的结句都是对景的描写,可以确定表达技巧为借景抒情。答案:(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3)第一首诗的结句,写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揭示了友人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真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诗歌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常见于写人的诗歌,如闺怨诗、边塞诗中的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题干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答案:“番腾妆束闹苏堤”写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注】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鄠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人来谷口拜访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鄠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鄠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鄠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鄠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氛氲中可看出郑鄠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1概括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遵循“由象到质”“由事及人”的过程,即概括人物形象,要根据诗歌中的具体描写,通过具体事件来概括人物性格。同时,概括形象时,要注意把人物形象的几个要素表达清楚,即要说明人物形象的个性、身份和典型意义。2答题步骤:先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最后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的情感。3答题建模: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意义或情感,解析:这里考查鉴赏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明月清风、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的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的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又叫意象,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即“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解析:本题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考查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意象有象征愁绪的江水、离别的扁舟、无根浮云和孤单的沙鸥。抓住这些意象,就可以体会凄清落寞之感。答案:春天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友人。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词人的视线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天边愁云笼罩,远去的帆船渐成一点,比沙鸥还要小。送别的场景悲凉寂寥,表现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解析:本题考查了诗歌的景物形象。(1)“晓路”点明时间,“雨萧萧”写天气状况,“叶正飘”写出秋景的萧条;(2)“孤舟”是全诗的线索,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飘泊、思乡、孤寂的感情。,1解题方法(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如: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如: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里就需要将景物形象与感情和写法结合起来分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3)结合背景分析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2考查类型和答题步骤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1)考查意象类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第三步,指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2)考查意境类意境含义: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考查内容: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答案:(1)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豪放达观的感情。(2)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答案: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中描绘的形象。有些诗歌以某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这些事物形象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往往既是物的形象,又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石灰石的形象,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形象。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的关注其内涵,即它们的象征意义或特定含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中的“云”“水”象征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人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观白云泉,有感而发。将白云与泉水人格化: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在从容。答案:“云”“水”象征一种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的生活状态。诗人借此抒发自己追求恬淡与闲适生活的情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这首诗为什么写到雁?_解析: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文化特征,往往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有着相同的感受。因此,对诗歌中出现的事物形象,诗人们由于当时的习惯看法,赋予这些平常事物以特定含义。本诗是一首写客居秋思的诗。“雁”在古代诗文中往往与两情交往、思亲思乡和孤独联系在一起。诗的第三句有一个词“乡心”,这是全诗的诗眼,因此本诗中的“雁”这个意象是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借雁抒情,寄托自己浓浓的乡情。,1解题方法:一般来说,古代诗歌中有关“物象”的表面特征,主要应从色、香、形、味等几个角度着眼,而“物”的品质特征,则要关注诗歌的“言志”目的,从人的道德情操这一角度出发,去做相应的归纳,它有时候与“物”的象征意义是无法截然分开的。2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若有运用的手法,要加以点明。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3答题建模:概括物象分析特点剖析情感,1(2014山东聊城第一中学10月段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注】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_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诗中的云是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借这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_解析: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云”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诗歌对“云”的描写是从两方面着手的:平时“千形万象”“映水藏山”;可是,在“无限旱苗枯欲尽”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它不是诗人歌颂的对象,而是批判的对象。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只顾表现自己,而不做实事的形象。第三步,结合诗作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看似要干一番事业,而实际上却只顾空谈、不问苍生的当权者的憎恶。答案:诗中的云是个千变万化,似乎要给人们带来甘霖,却又是根本无心解救旱苗的反面形象。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看似要干一番事业,而实际上却只顾空谈、不问苍生的当权者的憎恶。(或:对装腔作势,只顾表现自己,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的否定。),课时达标见word文档,第二节诗歌的语言,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_(2)(节点能力对应题)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题“早发”,即“早晨出发”的意思。回答此题,首先要考虑有哪些事物可以表现出发时间之早。由此结合全诗,找出能够体现“早”的关键词语,如“灯残”“酒醒”“闻鸡唱”“独”“微”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要做到条理清晰,分点作答。(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答案:(1)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2(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节点能力对应题)“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_(2)(节点能力对应题)“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_(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炼字、风格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能力。(1)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首先要解释词义,其次放入原句中结合全词的意境和情感分析。(2)要熟悉豪放派作品的风格特点。(3)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像,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答案:(1)轻微、新鲜、清爽等。(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3)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高考试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设题:炼字(词、句)和语言风格。鉴赏诗歌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指出其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分析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高考试题一般有两大类:炼字(词、句)和语言风格。,(一)炼字(词)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鉴赏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_解析: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用一“过”字着意表达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随”字写山道迂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令人有“曲径探幽”的想象。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本诗中“系”和“啼”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_解析:此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书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义。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答案: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1解题方法:炼字题要求赏析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鉴赏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2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其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其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第三、指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3答题建模:解释含义描述形象点明作用。具体套路:该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形象(景色),烘托()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1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_,答案:示例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示例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示例三: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贪夫: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赏析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二)炼句炼句中要炼的句子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句的能力。要结合前句“夜来折得江头柳”,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而远在异乡折柳,更添愁绪。答案: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虽然那不是家乡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树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叶声和篆烟相伴的情态。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解题方法:注意句中词语的语表义、语境义和情韵义,要结合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阐明句子的含义;还要注意某些句子表意委婉的特点,发掘它的深层含义。2答题步骤:第一步,阐明句子的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第二步,指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法特点;第三步,分析该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有时还可简述艺术效果。3答题建模:阐明意思指出写法分析作用。,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两首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试简要分析。_,解析:这首诗前两句写征夫,先写战前宣誓,体现出边塞将士无畏的气概和为国献身的决心;继写战后惨象,五千将士尽数战死沙场。后两句写征妇,由征夫捐躯沙场、已成战地河边的一堆白骨,到妻子却还在朝思暮想,连做梦都盼着丈夫回来团聚,虚实对照强烈,悲剧色彩浓郁,更具震撼力,表达了反战主题。答案:“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想境地;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想中相见的欢愉。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画图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_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鉴赏语言风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古典诗歌的常见风格:1雄浑壮阔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想象丰富,境界辽阔。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2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荡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这类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3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果说豪放是奔涌江流,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狂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沉郁顿挫是杜甫的诗歌的主要风格,忧愁是杜诗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4慷慨悲壮大凡诗人,在目击人民灾难,自身命运坎坷,痛惜韶光流逝,悲叹壮志未酬时,往往慷慨悲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激荡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再如辛弃疾的词,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怀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悲慨。5平实质朴平实质朴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四句二十字,毫无难解之处。,6清新雅致清新雅致,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7含蓄隽永诗品论“含蓄”,说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隽永指言在意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8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的风格往往表现为诗歌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9绚丽飘逸绚丽飘逸即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具有绚丽飘逸的特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0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1幽默讽刺此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的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此诗写作者登岭看远山,起先看时,山如伏涛般平伏不高,待自己在山上每登高一段,就回顾刚才所看的山时,却发现自己站得更高时,山却变得更高了。作者把山欲与人争高,人急着翻过山,把山踩在脚下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令人忍俊不禁。答案:登山本是一件极平淡的事,而诗人不写人登山之难,却写山与人争高。诗人要写山高,却先说山低;要写山上,却先写山下;要写登山难,却先写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后是山与人赛,最后是登山,脚高山更高,这实际上暗示了登山者急于翻山的迫切心情,整首诗表现出一种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让人读后忍俊不禁。,1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准确的词语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质朴无华,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奔放、简练生动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多指诗的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表现在诗作中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通过思考而有所得。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的特点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答题建模:点明风格具体分析指出情感,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仙吕】寄生草无名氏曲弯弯穿出芳径,慢腾腾行过画桥。急飐飐酒旗儿斜刺在茅檐外挑,虚飘飘彩绳儿闲挂在垂杨袅,韵悠悠管弦声齐和在花阴下闹。骨剌剌【注】坐车儿碾破绿莎茵,吉蹬蹬马蹄儿踏遍红尘道。【注】骨剌剌:象声词,形容车行的声音。下文“吉蹬蹬”也是象声词。简析这首小曲的语言特色。_答案:这首曲子语言朴素自然,口语化,贴近生活。如儿化音(酒旗儿、马蹄儿、彩绳儿等)的运用,叠字的运用,富有生活情趣。曲中不只是用俗语,也配合使用书面语,如“芳径”“管弦”“垂杨”等,雅俗熔于一炉,既源于生活,又有语言艺术加工。这首曲子都用长句,叙述舒缓,体现出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课时达标见word文档,第三节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做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2)韦庄在“灯前”回想江南好梦,眼前的孤灯、斜月让他心生羁旅之愁。郭诗的意思是: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灯前笑说归来夜”一句的“灯前笑说”,描写了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答案:(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韦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解析】(1)“意难堪”“着意衔”“修花口”“呢喃”“诉说”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珠帘半缄”三句,化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感慨物是人非,昔盛今衰。全曲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王谢堂前的繁华,实写眼前的衰败,抒发了感伤、哀怨之情。(2)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抓住“花落”“画栋修花口”的特点,结合全诗表达的情感作答即可。【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驳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诗歌写作和鉴赏常用的是抒情、描写。“表现手法”主要有抑扬、比兴、象征、渲染、烘托、小中见大、意象组合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对诗歌技巧的考查,试题常常体现为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诗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诗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诗有所不同。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是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只是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答案:没有直接描写桃花的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或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答题建模:指出手法具体分析简析作用,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较两首词的下阕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_答案:第一首词借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借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二首词的下阕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纵观全诗,分析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_答案:虚实结合。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主要有:抑扬、比兴、象征、渲染、烘托、小中见大、意象组合等。1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即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朱熹所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比如卫风氓,诗中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2象征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3渲染、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例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