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随堂优化 备课资料 语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1183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随堂优化 备课资料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随堂优化 备课资料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随堂优化 备课资料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随堂优化 备课资料 语文版1.石榴疑难聚焦重点1 对比的写法。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总领全文。重点2 先写花的颜色和外形特点。写色彩的语句有“深红色”,“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写形状的语句有“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写其生活习性的有“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作者还写到了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先称这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再写它的演变过程:“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形态艳丽而匀称。难点 主要写了石榴结果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由红变为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所特有的“各种锈彩”;形体由花瓶形变成了圆肚形。写果时,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写果成熟的样子“它对于自己的戏法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作者从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写石榴果的可爱,语言十分生动、形象。2. 海燕疑难聚焦重点1 乡愁。重点2 相同点:都有“绝美”的活动背景,都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写小燕子的飞行和憩息,都从小燕子引出了“轻烟似的乡愁”。不同点:写故乡的小燕子是写记忆和想象中的景象,还通过燕子安巢来表现故乡人对燕子的喜爱,作者笔下故乡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欢乐的使者。写海上的小燕子则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象,作者怀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关注眼前的海燕,担心它是不是会飞倦,是不是会遇着暴风雨,甚至关心绝小绝小的海鱼是不是海燕的粮食。作者着力描写海燕在浩莽的大海上的从容、安闲和舒适,刻画了一个海上英雄的形象。难点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的“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物,其中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全部的爱。这种寓情于物的抒情方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疑点 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因为思乡心切,便把对故乡小燕子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一再问自己:“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其实是作者希望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3.白鹅疑难聚焦重点1 傲慢,高傲,傲人,架子十足。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重点2 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难点 通过对比,突出鹅的步态的傲慢。鹅,步调调从容,大模大样;鸭,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疑点 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作者将鹅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是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有亲切感。 4.鹤群疑难聚焦重点1 不相同,第一次是因抗击苍鹰袭击而混乱,第二次因救伤鹤而混乱。重点2 交战之后。文章侧重表现鹤群的团结精神,交战后鹤群救助伤鹤,不让它掉队的过程更能表现这个主题。难点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作者从“鹤群的队形”写到“鹤群的空中姿态”,从渐入视线时“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到映入眼帘的“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并且连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飘逸灵动的图画。鹤的队形在变幻,流动的画面尽情地演绎着这些精灵的轻盈与优雅,它们要戏清风白云,傲视千山万水,在不经意间就赋予了蓝天壮观与美丽!鹤姿曼妙,鹤音悠扬,清亮的啼鸣竟也是婉转流畅的乐音。拓展点 示例:弱肉强食是动物界的自然法则。鹰体格雄健威武,是空中之王,或许是为了生存,也或许是为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它义无反顾地冲进鹤群,猎取食物,也在法则之内,无可非议。鹰躲在山阴之处,观察鹤阵伺机行动,出手时攻势凌厉,寡不敌众时迅速钻出鹤群,闪电般消失。它无愧是飞禽中的猛士!它又分明是一个挺枪策马独闯敌阵的虎胆英雄!激战之中充分体现了它的速度美、雄姿美、胆识美、气概美和精神美。5. 鲁迅自传疑难聚焦重点1 重点2 选择医学,是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推动力,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达到强国的目的。 他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原因,麻木、愚昧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难点 说明鲁迅和那些衰落了读书人家子弟所走的路不同,他寻求的是救国救民之路。疑点 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6.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疑难聚焦重点1 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些关于造反的故事增强了他的反抗意识。盛世危言使他懂得了接受新思想,促进科技的进步才能使国家富强。饥民造反被镇压事件,使他感到不平。穷人吃大户,父亲怒不可遏,他不同情父亲,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不对。“激进派”教师,使他钦佩,并赞成其主张。重点2 经书。先生是为了让他接受封建教育,把他培养成封建统治的维护者;父亲是为了让他光耀门楣,替自己打赢官司。难点 写出了少年毛泽东敢于反对旧势力的精神,对封建思想的抗议取得胜利。拓展点 有自己的观点,能积极地、个性地解决问题即可。7.第一千个球疑难聚焦重点1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当贝利脚下的足球以美妙的弧线飞进球门时,观众们兴奋、热情高涨的心情。重点2 父亲没有严厉的责罚,也没有粗暴地打骂,而是以朋友的方式劝说他。贝利的父亲尊重贝利,以亲情感化和平等理解,让贝利自己选择,贝利则羞愧难当,痛下决心。8. 少年爱因斯坦疑难聚焦重点1 按时间顺序叙述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五岁时,上学独自思考;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十二岁时,独立证明数学定理。重点2 适量加入了过渡句。关键句子有:“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这些句子是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它们使文章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拓展点 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9.骆驼寻宝记疑难聚焦重点1 反衬(对比),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写众多的动物的在寻宝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骆驼而铺垫,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骆驼。重点2 在骆驼眼里胡杨、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和骆驼刺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的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难点 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勇气, 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拓展点 略。10.地毯下的尘土疑难聚焦重点1 标题“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键,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情节。重点2 窗外的景色是“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连干活都忘了”,于是“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第一次描写,引出了故事的重点情节“地毯下的尘土”;第二次描写,引出了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也引出一段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拓展点 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11. 巨人和孩子疑难聚焦重点1 巨人发现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的恶果。特别是当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歌唱,更使他明白了这一点。小男孩的亲吻使他深受感动。他由此而觉悟,变得充满爱心。重点2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巨人自私地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里从此不再有春天,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长驻,花园里终年寒冷。而当孩子们回到了巨人的花园后,树上开满了鲜花,鸟儿们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出笑脸。难点 这篇童话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12.蟋蟀在时报广场疑难聚焦重点1 蟋蟀切斯特之所以能成功,是友谊和真情的功劳。友谊助人渡难关,真情促人获成功。重点2 写蟋蟀切斯特流浪到城市又成名为歌唱家的故事,歌颂了城市下层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品德,真挚的友谊能够战胜生活中的苦难,驱散心灵上的阴云。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文明能给人带来物质享受,却是以牺牲人的心灵自由和个性完整为代价的。难点 蟋蟀切斯特是进入城市后得以发展的乡村流浪歌手的象征;老鼠塔克和猫儿哈里是城市流浪汉的缩影。马里奥一家则是城市下层人民的代表。 拓展点 他始终和城市保持着一种距离,在这他没有归属感。对那些心地淳朴、酷爱自由的人来说,相对于西方富裕的物质生活,他们更向往的是乡村的自由。至于他生活在哪里更好、每人的看法可以不相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3. 我爱这土地疑难聚焦重点1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重点2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重点3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难点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14. 乡愁疑难聚焦重点1 诗人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把它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可感的对象上,形成诗的意象,从而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重点2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念和向往。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园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归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难点 诗人用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单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另外,这四组借助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节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15.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重点1 作者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因为作者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显示着勃勃生机,使人想到他们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这里的少男少女,还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所以诗人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重点2 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热情的青年、火热的生活所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生活,必将影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奋发向上。难点 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使“我”忧郁忧伤;看到中国人民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困难的时期,使“我”有“成年的忧伤”。拓展点 没有离题,“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都是少男少女们所最喜欢的事物,也是同他们一体的,诗人仍为少男少女们拥有这些而为他们高兴。歌唱这些事物,也就是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6纸船疑难聚焦重点1 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上。重点2 希望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希望我的船能同天上的云赛跑。希望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难点 或许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许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认,或许是要给远方的人们带上祝福,或许是企盼自己的人生之船在大风大浪中平安度过。17. 苏州园林疑难聚焦重点1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重点2 共同特征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难点 (1)紧扣文章中心遣词造句,从而充分突出中心。(2)用词准确、周密,前后呼应。(3)运用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拓展点 略。(1)18. 桥梁远景图疑难聚焦重点1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桥与板凳相类比来说明桥的结构;还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桥梁、桥墩、基础三要素。重点2 (1)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很便宜、很美、很低,更科学,更人性化。(2)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将来也会有很小很轻便的桥,可以随身携带,遇到小河,随时架起,就可过河;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等等。难点 说明桥的重要作用,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既可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19.洲际导弹自叙疑难聚焦重点1 文章说明对象是洲际导弹。抓住它的射程远、速度快、威慑力大、类型多、构造复杂和命中率高等特点来说明。重点2 分类别:第二段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按飞行方式、按射程介绍导弹的类别。作比较:第三段把导弹与炮弹作比较,说明导弹的优越性。列数字:“爆炸的威力有的相当于一百万吨梯恩梯炸药,有的相当于几十万吨。”用数字说明它的强大威力。难点 文章用拟人化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赋予它假定的人类行为,读起来生动风趣,易于理解。20.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疑难聚焦重点1 从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和澳大利亚五分硬币图案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这样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重点2 外貌、掘土的特点、生活习性、繁殖。外貌从两方面说明,一是写它身上长满了“粗硬、尖锐的刺”;二是介绍它身体的颜色。掘土的方面,先介绍强有力的武器“锐利的爪子”,然后又说明它的掘土速度之快。生活习性方面,写它以食蚁为主,把说明与描写结合起来,生动地写出了它的吃相,又写了它的“胃表皮粗糙”,即消化功能发达,还写了它白天活动,冬天蛰伏,能游泳等方面。繁殖方面体现在它是生蛋的哺乳动物,是没有乳头的哺乳动物,奇特之处还表现在虽然有袋囊,却只有在繁殖期才出现,怀孕时就挖好“护理巢穴”。21. 黔之驴疑难聚焦重点1 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踢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虚有其表,实际无能。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地,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重点2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拓展点 略。22.陋室铭疑难聚焦重点1 运用类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重点2 用山、水比室。疑点 两者并不矛盾。从“可以调素琴”可知作者平时喜好弹琴自娱,爱好真正的音乐;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则是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因此,作者并不是真的不喜欢“丝竹”,作者所不喜欢的只是官场上的虚伪应酬与呆板繁琐的生活。23.爱莲说疑难聚焦重点1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重点2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难点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拓展点 略。24.口技疑难聚焦重点1 (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2)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 (3)写口技者表演失火、救火的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 重点2 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难点 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25. 诗词五首疑难聚焦重点1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采撷菊花,悠闲时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菊花有“花之君子”之称,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重点2 感情:思念故乡;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重点3 诗中所写当是早春景物,主要写小雨后的京都景色。起始一句点明地点并描写了小雨长安街上下着纷纷洒洒的细雨;这细雨看上去十分可爱,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样软润。野草开始萌发,这种萌发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隐隐约约。这一句,真实地写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景象。 : 26. 强项令疑难聚焦重点1 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董宣的形象,文中还用对比的手法刘秀对董宣态度前后对比;侧面烘托手法豪强莫不战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来表现人物。重点2 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 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文章通过光武帝的言行变化,表现出他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拓展点 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法制不健全,权贵们可以无视法律,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并且不受法律的制裁。刘秀起初对此并不以为然,直到董宣冒死陈言,才改变了看法,要“圣德中兴”。 27.包拯疑难聚焦重点1 巧断牛舌案、不持一砚归、出使契丹、坐镇开封府、律己戒子这些事迹。重点2 机智善断、廉洁自律、刚直善辩、刚正不阿、严于律己。28.岳飞疑难聚焦重点1 写岳飞对亲上至孝至忠。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第个方面最详细,从严、仁、信、勇、智五个方面细述。重点2 岳飞严以治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格训练,休整时也不放松,要求穿上重甲训练;二是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的一草一木。难点 这句话表现出岳飞不居功的思想品质。29.列子二则疑难聚焦重点1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杞人毫无根据地瞎担心,这种忧虑是毫无根据、毫无必要的。这则寓言意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重点2 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所以认错了人,犯了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错误。杨布没有认识到狗犯错误的原因和普遍性。拓展点 略。30. 诗词五首疑难聚焦重点1 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重点2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这首诗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重点3 上阕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阕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出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