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限时综合规范训练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115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限时综合规范训练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限时综合规范训练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限时综合规范训练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限时综合规范训练4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_,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2)近年来,学生中的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_,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3)21日上午,在四川省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眉山的活动现场,文物鉴定专家甘晓忙得_,几十名等候鉴定的市民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A理想等闲视之不亦乐乎B现实 等闲视之 不能自已C理想 漠然视之 不能自已D现实 漠然视之 不亦乐乎答案D解析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于客观情况。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漠然视之:对人或事物不关心不在意。不能自已: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根据语境,D项最恰当。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罗丹那些充满人道精神的雕塑,通过强烈的变形展示人物心灵,成为米开朗琪罗之后西方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B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D多年来这位芭蕾舞演员除国内各地外还到国外许多地方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一时蜚声舞坛,倾倒无数观众,其艺术造诣已使其同行望尘莫及。答案D解析A项主宾搭配不当,根据句子主干,原句成了“雕塑成为雕塑家之一”。B项“和”连接的对象产生歧义。C项“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使用对象有误。3(xx开封高三摸底)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_,_。_,_,_,_。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渗入其中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需求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A BC D答案C解析解答排序题应在理解语段中心意思的前提下,借助语段各个句子间的内在关联,并辅以排除法来找出正确选项。本题是一个说明性的语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发展、繁盛历史。横线前面交代,剪纸在清代中期以后真正繁盛,原因是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横线处内容应是介绍剪纸如何由乡间进入城市,从业者如何由农家妇女转变为专业艺人的。A项首句直接说剪纸进入城市,显然不当,可以先排除。D项首句直接说剪纸艺人如何剪纸,亦不恰当,可以排除。剩下的B、C两项中,由关联词“不仅而且”可知,有“而且”的应在有“不仅”的后,据此可得出正确选项为C。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月如钩。_,锁清秋。(李煜相见欢)(2)_,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3)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答案(1)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2)浩荡离愁白日斜化作春泥更护花(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三、文言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与好语,夺其刀杀之,还女子其家。举康熙二年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政负课数万,系狱,启圣牒大府,悉为代偿。寻以擅开海禁,被劾夺官。十三年,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陷温州傍近及台、处诸属县。圣祖命康亲王杰书统师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十四年,以王荐,超擢温处道佥事。先是,精忠以书招郑锦,锦至复拒之,将士多为内应,锦遂取泉、漳二府,据厦门。启圣又使仪破精忠将曾养性于温州。十月,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福建布政使,率兵讨锦。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尽取漳、泉地。锦遁归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赡军购马,具甲胄弓矢,糜白金五万,皆出私财,诏嘉奖。方郑锦屡入寇,徙滨海居民入内地,民多荡析。复捐赀赎归难民二万余人,并请开海界、复民业,听降卒垦荒,民困渐苏。及锦死,子克爽仍其爵,称延平王,凡事皆决之于国轩等。启圣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理海疆,多以金帛间其党与。克爽乃遣使书,愿称臣入贡,不薙发登岸。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二十二年六月,琅进攻台湾,取澎湖。启圣驻厦门督馈运,以大舟载金、缯、货、米至军,大赉降卒,遣之归,台民果携贰。复设间使克爽与国轩互相猜,众莫为用。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七,有删改)注仪:姚启圣的儿子姚仪。郑锦:郑经,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长子。糜:花费。薙发:清初,政府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留辫。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政负课数万课:赋税B听降卒垦荒,民困渐苏 苏:复苏C子克爽仍其爵 仍:沿袭D大赉降卒,遣之归 赉:赏赐答案B解析苏:缓解,在困难中得到解救。6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B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C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D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答案A解析根据选项可知,文段有五处需要断开,且第一、三、四处断句在四个选项中均相同,所以只需对剩余的两处进行判断即可。其中,第二处主要是要辨明“启圣”是作上句的宾语还是作下句的主语。由语境可知,施琅平定台湾,克爽、国轩等应是向朝廷投降,而不是向启圣投降,而且“启圣”应该作下句“还福州”的主语,语意才顺畅。第五处的意思是“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了”,“卒”的主语应该承前句是“启圣”,而不是“背”,“背”应该是毒疮“发作”的位置。因此答案为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启圣少时任侠,在通州游历时被当地土豪侮辱,即请求参军。担任通州知州时,抓捕了那位土豪并将他杖杀,报仇后就弃官回乡了。B吴三桂手下的将领韩大任骁勇善战,决定和郑经的反清部队会合。姚启圣能言善辩,劝降成功,并将投降的士兵全部编为自己的部队。C姚启圣和儿子姚仪屡建战功,还自己出资五万白金赡军购马,准备盔甲弓箭。总督郎廷佐向朝廷上奏,说其多次立下战功,朝廷下诏嘉奖姚启圣。D姚启圣关心百姓,体恤民情,曾帮助被士兵抢掠的女子回家,还曾自己捐资赎回两万多难民,并请求朝廷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答案B解析“将投降的士兵全部编为自己的部队”不正确,原文是说“他在投降的士兵中选拔出三千人,让他们充当自己的亲兵”。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启圣与子仪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译文:(2)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译文:答案(1)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康亲王。(2)姚启圣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皇帝不同意,催促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征讨。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足智多谋”“两个”“具体事例”,解题时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按要求进行筛选、概括(或摘抄)。文中体现姚启圣智谋的具体事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第一段的善用障眼法,消除对方的警惕来制服对方;一类是第四、五段的善用反间计,离间对方与同党、百姓的关系。回答时只要能摘抄出具体事例或概括转述具体事例即可。参考译文姚启圣,字熙止,是浙江会稽人。他年少时喜欢见义勇为,自我欣赏。明代末年为诸生。顺治初年,朝廷的军队平定江南后,他游历到通州,被当地土豪欺侮,于是到军前请求参军,为国效力。朝廷下发文书让他担任通州知州,他就抓捕那位土豪并用杖打死了他,然后弃官回乡。在野外行走时,遇到两个士兵抢掠女子,他故意装作和他们好好说话,(乘其不备)夺下他们的刀把两个士兵都杀了,并把女子送回她家。康熙二年,在八旗乡试中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官员因拖欠几万税款,被抓捕关押在监狱,姚启圣向上级官府呈上文书,替他全部偿还了。不久因为擅自开放海禁,被弹劾削去官职。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反,部队进入浙江境内,攻陷了温州附近及台州、处州两地的众多下属县城。康熙皇帝命令康亲王杰书统领部队进军讨伐,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康亲王。康熙十四年,因为康亲王的推荐,姚启圣被破格提拔为温处道佥事。在此之前,耿精忠用书信招徕郑经(共同反清),(但等)郑经到达后,郑经又拒绝了他,耿精忠手下的将士多是郑经的内应,郑经于是占领了泉州、漳州二府,占据了厦门。姚启圣又让姚仪出征,姚仪在温州打败耿精忠的将领曾养性。这一年的十月,军队进入仙霞关,奔向福建,耿精忠投降。朝廷提拔姚启圣担任福建布政使,让他率领部队讨伐郑经。吴三桂手下的将领韩大任骁勇善战,从江西赣州进入福建长汀,谋划和郑经会合。姚启圣说服韩大任投降,选拔他手下的士兵,获得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并让他们充当自己的亲军。康熙十六年,姚启圣跟从康亲王完全占领了漳州、泉州。郑经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向朝廷上奏,说姚启圣和他的儿子姚仪多次立下战功,供应部队,购买军马,准备盔甲弓箭,花费了五万白金,都是出自个人财产,朝廷下诏嘉奖姚启圣。当时郑经多次入侵,迫使滨海居民迁徙到内地,很多百姓家人离散。姚启圣又捐资赎回难民两万多人,并请求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百姓的困苦生活渐渐缓解。等到郑经死后,郑经的儿子郑克爽沿袭他的爵位,称为延平王,凡事都由刘国轩等人决定。姚启圣命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门治理海疆,用很多钱财离间他的同党。郑克爽于是派遣使者送来书信,说愿意称臣入贡,但不剃发留辫,登上大陆。姚启圣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皇帝不同意,催促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征讨。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进攻台湾,夺取了澎湖。姚启圣驻守厦门监督运送粮食,用大船装载钱币、丝绸、货物、稻米送到部队,大大赏赐投降的士兵,送他们回台湾,台湾百姓果然怀有二心。又设反间计让郑克爽和刘国轩互相猜疑,很多(优秀将领)都没有被任用。施琅于是平定了台湾,郑克爽、刘国轩等人都被迫投降。姚启圣回到福州,不久,(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事:侍奉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强:勉强C赵襄王郊迎甘罗 郊:郊区D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赠送答案C解析郊:到郊外。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答案B解析通读语段,明白大意,这是太史公对甘罗的评价。语句中的两个“然”字表转折,所以它们的前面可以停顿,由此可以排除A、C两项;“方时”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表时间,所以“时”之后可以停顿,排除D项。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甘罗奉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答案A解析张唐去的是燕国。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译文:(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译文:答案(1)秦国派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2)应侯在秦国任丞相时,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参考译文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派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秦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做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斥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现在我在这里出生十二年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斥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的功劳。”甘罗又说:“应侯在秦国任丞相时,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张卿说:“应侯的权力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的权力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先到赵国为张唐赴燕打个招呼。”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名门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赵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的事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的事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秦、燕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张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池来扩张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池来扩张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池,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城池。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世。他虽然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须知,当秦国强盛起来的时候,天下特别流行权变谋诈之术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