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散文化小说.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94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散文化小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散文化小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散文化小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散文化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桑吉奈尔的灯塔法都德三年前的许多美妙的不眠之夜,我住在桑吉奈尔的灯塔上。在那里,在科西嘉的海岸边,阿雅克修海湾的入口处。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座荒野的红色岛屿,灯塔位于岛的一个尖角上,另一个尖角上有热那亚式古塔,古塔里住着一只鹰。海水边有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弃的检疫站;然后便是沟壑,丛林,高大的岩石,几只野山羊,鬃毛在风中摇曳的科西嘉小马;在岛的高处,是灯塔房,海鸟在它四周盘旋,塔上的多面体大灯光芒四射这便是桑吉奈尔岛。三个守塔人,都是矮个子,胡子满腮,面孔棕褐色,皮肤皲裂,都穿着厚羊毛上衣,但神态和性情却不同。他们都是善良、朴实、天真的人,对我这个客人殷勤备至!对他们来说,日子是那么漫长,回陆地时是那么快乐,在灯塔上三十天就可回陆地十天,这是规定;但到了冬天或气候恶劣时,就没规章可循了。刮风起浪了,桑吉奈尔白浪滔天,守塔人两三个月被困在灯塔上,有时还会陷入更可怕的境况。“先生,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吃晚饭时,老巴托利对我说道,“五年前,就在我们现在坐的桌子上那个冬天的晚上,灯塔上只有我和谢戈我们吃着晚餐,非常平静。突然,我的伙伴停止吃东西,用奇怪的目光看了看我,然后扑通一声倒在桌子上,手臂向前伸直,我摇着他:喂!谢戈,谢戈!他死了!我是多么震惊啊。我愣愣地,对着尸体发抖。过了一阵,我突然想到灯塔!我登上灯塔,把灯点亮。夜幕降临先生,那是怎样的夜晚啊!大海的声音跟平常不一样。我每时每刻都好像听见有人在楼梯上喊我的名字。天刚蒙蒙亮,我将死去的伙伴抱到他的床上,在他身上盖了一床被单,做完祈祷后,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可怜的老巴托利讲着,前额涌出冷汗。以后,我们常一边晚餐,一边交谈,灯塔,大海,海滩,科西嘉海盗之后,太阳平西,第一个值夜班人点亮小灯,带上烟斗,水壶,一部厚厚的红边的普鲁塔克写的列传,前往塔的高处。片刻,整个灯塔就响起了哗哗啦啦的链条声,滑轮声和上了发条的大钟的钟摆声。这时,我跑到房子外面,坐在阳台上。夕阳落到很低的地方,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水里沉下去,把整个天边都拖在它身后,海风习习,海岛变成了紫色。天空中,一只大鸟沉重地飞过,这是城堡的鹰回来了渐渐地,雾霭从海面上升起来。突然,我的头顶上空射出大量柔和的灯光,灯塔上的灯已经点燃。整个岛屿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但宽阔的海面上却闪着明亮的灯光,我也在黑夜里消失了,从刚才我头顶上一闪而过的强烈光线下消失了我摸索着上了小铁梯,铁梯在脚下颤动,我终于到了塔顶。这里,灯火明亮。一盏有六根灯芯的大型卡索灯,灯芯在多面内壁中慢慢转动。我也坐到灯下面,守塔人旁边,他正高声朗读列传,以防睡着了外面是茫茫黑夜,无底深渊,海风从小阳台上呼啸而过,像个疯子一样。灯塔嘎吱直响,大海狂呼怒吼。半夜时分,守塔人站起身,最后瞥了一眼灯芯,我们下去了。在楼梯上碰上第二位值班人揉着眼睛上楼;第一位守塔人把水壶和列传交给他。尔后,我们走进底层的那间屋子,里面塞满了链条、大钟摆、锡壶和缆绳。守塔人借助小灯的微弱灯光,在一大本总是开着的灯塔记事簿上,写着:“午夜。海浪很高。暴风雨。海上有船。”(有删改)1概括小说第一段内容,并说明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_答案叙写故事发生的环境,表现桑吉奈尔岛僻远、荒凉。为下文展开情节做铺垫,烘托守塔人的形象;与下文环境描写相呼应,展现人物活动场景。2第三段写老巴托利讲了一个故事,说明其叙述的特点。答:_答案以第一人称叙述场景,真切自然;直接表现了老巴托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3赏析小说结尾处画线句的妙处。答:_答案记录守塔时间和海上情况,表现守塔人工作的认真严谨。记事簿所写内容,语言简洁有力,有震撼力。结尾饶有回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4小说的题目为“桑吉奈尔的灯塔”,请结合全文探究题目的意蕴。答:_答案灯塔照亮海面,引导船只安全航行,作用重大。守塔人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工作,精神像灯塔一样明亮。启迪感召人们要像“灯塔”一样,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除夕甲鱼清冷的一个早上,老萧被妻子支出门办年货。老萧是个作家,全村人都知道,但没人知道作家是做什么的,问过,做“反革命”被贬到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来之前,你老萧挣谁的钱?他答:作家协会管饭。简称就是“作协”,人咬着问:做什么鞋?老萧笑,心里却委屈着什么。雪残了,烂絮一样这处那处地摊着,天不清爽,没云也没太阳。老萧烦这片又浑又脏的天,路边的死草全黑了。树全精瘦,这里的土地把它们也饿着。进了集,头家是个馄饨铺,老萧想买一碗烫烫冷的馄饨,转念又愧怍了。他工资被停发后,全家每人每月十二元生活费。他饭量大,抽烟,夜里读啊写地熬灯油,已经开销掉全家收入的一半还多。离开馄饨铺,他安慰自己:这种东西还有个吃头吗?中间那点肉馅像用挖耳勺填进去的。难怪这里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集上只有几个卖狗肉的。几条瘦狗腿朝天蹬着,肉冻黑了,问问价,老萧走开了。常纳闷这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狗,会养得活这么多狗?老萧回到家,妻子堵他在院里,说有人等他回来帮忙写对联。老萧懂她意思:在这地方吃点好东西得瞒人。“买着肉了吗?”她低了嗓子问。“看看去啊。”老萧下巴指向自行车后的一只麻包,只拿眼觑她,妻子凑近,见里面一团东西正运动。她一下子半张开嘴,转脸向老萧。老萧从自行车后架上拎下麻包,然后对妻子掐着板眼说:“八斤一只鳖!”妻子还要有话,两个候在屋里的村邻迎出来。老萧两笔字写得不坏,但他怕偷写对联。不论城里革掉多少东西的命,作田人却仍坚持要喜要福要发财,他们要什么不碍事,手迹却是他老萧的。一旦有人告发,这个萧某某被发配到穷山恶水仍不干好事,写这种封建思想糟粕,他日子就更难过了。于是他写“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村人期期艾艾请教:连根发财的毫毛也不见啊?他恐吓地粗起喉咙:哎,这是毛泽东诗词。快半夜时,来求老萧写对联的人稀落了,老萧提了把板斧开始围着那巨大的一只甲鱼打转,妻子孩子鼓励又恐惧地看他转,他边转边谋划:这样大个家伙该分三下里烧,中间腔膛里填上八宝清蒸;四肢头颈可以炖个汤,裙边要精致些烧,来个酿的。妻子扫他兴:锣齐鼓不齐,砧了大块一锅烩了事。儿子想帮他,花了一个钟头,终把这只寿星老甲鱼逗露了头,起初拿支筷子引它咬,但眨眼它便顺住咬折的筷子缩回甲里去了。二次用只铁勺柄,它却无论如何不睬,最后用截干玉米棒温存地捅、戳、诱,它才慢慢露头,那头一露,女儿“哇!”凄号一声跑了,那是副又阴险又悲哀的头脸,高高扬起时,颈上叠起极密的皱纹,斧落下时,以脚踏住它脊梁的儿子被它掀翻,重重仰摔在地上。老萧振作起来:“好好烧它!烂烂地炖!”他恶狠狠指着它。大家伙被挖净血后放进一只大盆,之后浇上热水,老萧妻子炸着头皮去触碰它,她伤着脑筋:能入锅的似乎并不多。裙边生满寄生虫,不得不扔。四肢也吃不得,厚硬得像箍了甲胄,只剩一只大壳,她横洗竖洗,才敢放它进锅。半夜一点,一村人都来过,又走了,老萧搁下短掉多半的墨,快活着进了厨房,“咳,吃年夜饭喽!”两个孩子从火边抬起脸,焦急和兴奋已使他们目光发直。“还在烧。”妻子答道:“这只老家伙要熬尽咱家一冬的柴!”掀锅盖看看,浮着葱、姜、蒜的沸汤下面,那东西在锅底俨然不动,色未变,形也未变,老萧劝两个孩子先去睡,到时叫他们起。两个孩子不肯,眼期盼得更直,算算,他们有一年未见过荤了,又过了一小时,一股厚厚实实的荤腥气捂上了人脸。天灰灰亮时,荤腥已折磨得一家四口坐卧不宁,当一只盛着全部汤和体骸的大盆被端上桌时,人被这气味弄得有些晕眩了。它太浓太醇,逼人太甚,因此人近乎要窒息在它之中。一切就绪,人正要朝桌中央的盆下手,院里传来闷闷的热闹。老萧站起身,掀窗帘一看,立刻木在那里。妻子孩子连问什么事这样惊吓他,他没话。全都挤到窗前,于是全没了话。一院子满是狗,满是饿走样的狗,它们一律微仰着脸,憧憬,膜拜般朝向这气味的来源。蓝的晨光中,它们闷声不响地坐着,卧着,亮着眼。5简要说说文章第二段写景的特点与作用。答:_答案特点:描写了残雪、死草、瘦树、又浑又脏及没云也没太阳的天,突出了这穷山恶水之地的贫瘠、黯淡、毫无生机,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物质匮乏的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为下文买甲鱼、炖甲鱼等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烘托了主人公悲惨的生活与命运。6作家老萧为什么粗起喉咙恐吓地对村人说:“哎,这是毛泽东诗词”?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对联写毛泽东诗词,可见当时社会对毛泽东的崇拜,也表明老萧为搪塞村人找借口。对联写毛泽东诗词,是老萧怕惹上麻烦,“这个萧某某被发配到穷山恶水仍不干好事,写这种封建思想糟粕”,这句话折射了当时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恶劣的社会环境。老萧这样做,表现了他谨小慎微的思想,也暗示了他人生的不幸遭际。7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答:_答案运用夸张、比拟手法;句式散整结合,错落有致;写出那个年代的人对美食的渴求与奢望,表达出一家人能够品尝到难得荤腥的满足与欢乐。8小说题目为“除夕甲鱼”,结尾却写一院狗的情形,你认为这样恰当吗?请谈谈你的观点与具体理由。答:_答案(示例一)恰当。这样结尾既照应上文第四段集上卖狗肉的内容,又虽夸张出乎意料但具有针砭时弊的作用,耐人寻味,令人思考。表现当时社会物质匮乏,人们生活艰难。凸显主旨,使人物悲剧色彩更浓,更具艺术震撼力。(示例二)不恰当。在连人都挨饿的贫穷地方,不可能会养活如此多的狗。文章第四段交代狗都成了案板中的肉了,活狗都有可能被宰杀了,这时又有这么多的狗不合情理。如此写老萧家除夕时甲鱼的香味,过于夸张。与老萧的思想性格有冲突,情节有些突兀,不合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