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理科)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61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理科)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理科)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理科)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理科) 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2分)(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 )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后回流到血浆中解答:解:A、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但是这只是一方面,不全面,A错误;B、消化道的水分可以经过吸收而进入血浆中,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但这也只是一方面,不全面,B错误;C、由于淋巴可以回流到血浆中去,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淋巴,同样这也是一方面,不全面,C错误;D、由A、B、C的分析可知,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消化道和淋巴,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分)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一样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C、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其中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C错误;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即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2分)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解决本题需掌握: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解答: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故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B错误;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故C错误;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结构以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2分 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解答: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6(2分 在一宗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说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运动语言中枢B躯体运动中枢C听觉语言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写字,说明W区即书写中枢受损解答:解:A、病人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A正确;B、从题干中不能判断躯体运动中枢是否受损,B错误;C、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说话,说明听觉语言中枢正常,C错误;D、病人能看书看报,说明视觉语言中枢正常,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7(2分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不一定都是有机分子B激素都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植物激素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动物由内分泌腺或细胞产生,属于信息分子,通过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解答:解:A、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分子,A错误;B、激素是信号传导的分子,属于配体,能够传达信息控制细胞的活动,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某些局部变化,B正确;C、激素通过调节各种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错误;D、激素运输到身体各部分,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2分)( )手术切除成年大白鼠的整个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大白鼠表现为()A分解代谢增强B生长发育加快C自由活动减少D食欲增强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产热,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体内缺乏甲状腺激素的大白鼠将表现为自由活动减少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切除甲状腺后,分解代谢减弱,A错误;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切除甲状腺后,生长发育变慢,B错误;C、切除甲状腺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自由活动减少,C正确;D、切除甲状腺后,食欲降低,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试题难度一般,只要熟练掌握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本题9(2分)(xx春库尔勒市校级期末)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是控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属于高级神经中枢,分为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能够思考、学习、记忆解答:解: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10(2分)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凝集反应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不属于人体的免疫,C错误;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凝集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考生要能够识记三道防线的组成;能够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识记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难度不大11(2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其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解答:解:A、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抗原,但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B、靶细胞是抗原所在的宿主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C、T细胞能分泌产生淋巴因子,但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D、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明确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分泌产生,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12(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B);(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解答: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不是吞噬细胞,B错误;C、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D、血小板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明确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与酿脓链球菌的一种抗原决定簇相似这样,人体清除抗原的同时也攻击了心脏瓣膜,这种情况称为()A过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C免疫缺陷病D免疫缺乏病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的损伤3免疫缺陷: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解答:解:结合题干的信息“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与酿脓链球菌的一种抗原决定簇相似这样,人体清除抗原的同时也攻击了心脏瓣膜”,这种心脏病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例如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症,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成因,属于中档题14(2 )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解答:解:A、在扦插的插条上,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但不能迅速生长,A错误;B、幼叶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与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无关,B错误;C、在扦插时,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C正确;D、扦插植物时,最主要的是插条生根成活,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不是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合成及其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2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解答: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及知识迁移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16(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解答:解: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的含量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功能,明确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其次根据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曲线图,推断a和b的激素名称17( )如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洽应在c点之后DK值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表示S型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A、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增长率为0,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c点之后,B错误;C、防治蝗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率较低时,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C错误;D、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8(2 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A15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第1年到第三年种群增长率增加,第3年到第5年种群增长率减少,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而且第三年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为,第5年种群数量为0,种群数量为K值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从图中曲线可知,第三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60+20):20,N=200只,即=200只,所以K值为400只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种群数量增长率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率和标志重捕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难度中等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其它情况不得分19(4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IAA、IBA、GA、ABA、2,4D均属于植物激素D下丘脑均参与了血糖平衡、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植物激素的概念分析:1、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2、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3、IAA(生长素)、GA(赤霉素)、CK(细胞分裂素)、乙烯和ABA(脱落酸)解答:解:A、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观察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再注射葡萄糖溶液,观察症状是否消除,A错误;B、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仍在进行,从而使血糖升高,部分糖随尿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B正确;C、IAA(生长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是植物激素,而IBA(吲哚丁酸)、2,4D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D、下丘脑是血糖平衡、体温恒定、水盐平衡,以及生物节律有关,D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糖尿病的成因、植物激素和下丘脑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0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B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血糖平衡调节只有激素调节,没有神经调节D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水平衡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直接控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也能通过垂体间接控制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的分泌血糖平衡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也可以通过下丘脑控制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解答: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B、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下丘脑的调节,B正确;C、血糖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错误;D、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难度不大21(4分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据此图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B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具抑制作用C若把生长素换成赤霉素,也能得出和图类似的曲线图D如图体现了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均具有两重性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曲线图: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芽和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图中A、B和C分别是促进根、芽和茎生长的最适浓度解答:解:A、由图可以看出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故A正确;B、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茎是促进生长的作用,对根是抑制生长的作用,故B错误;C、若把生长素换成赤霉素,不能得出其曲线图是否和该图类似,故C错误;D、由图可以看出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D正确故选:B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2(4分 )如图表示人体(或植物体)在箭头处发生某种“条件变化”时体内某激素的含量变化,这种“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是()A饥饿胰岛素B种子萌发乙烯C口渴抗利尿激素D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乙烯的量减少;人在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生长素横向运输,在背光侧分布多,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解答:解:A、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A错误;B、种子萌发过程中,乙烯的量减少,B错误;C、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C正确;D、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三、填空题,5小题,共48分23(9 )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F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它包括A(填名称)感受器、B传入神经、C(填名称)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2)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相同(3)在F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其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在图二中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据图1中B上的神经节或F处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出: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F为突触结构图2中,、分别是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的,看图可知:A是感受器,C是神经中枢(2)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相同(3)F表示突触,由于递质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所以该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答案为:(1)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2)相同(或“一致”、“一样”)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间隙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反射弧、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 )用狗作为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生理作用(1)实验材料:幼年时期生长发育程度相当的同种小狗(2)实验处理:第一组切除狗的垂体,第二组先切除狗垂体,过一段时期后再给该狗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长激素,第三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3)应观察到的现象:第一组生长立刻停滞;第二组先生长停滞,注射某激素后又恢复生长;对照组生长正常(4)结论: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生理作用”该实验实际上是要证明两个问题: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证明第一个问题,实验变量是有无垂体,证明第二个问题实验变量是有无生长激素,故该实验分为三组来做,第一组切除狗的垂体,第二组先切除狗垂体,过一段时期后再给该狗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长激素,第三组不作任何处理,这样第二组自身前后对照证明生长激素的作用,第一组和第三组对照,证明生长激素的产生器官解答:解:(1)实验材料:幼年时期生长发育程度相当的同种小狗(2)实验处理:第一组切除狗的垂体,第二组先切除狗垂体,过一段时期后再给该狗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长激素,第三组不作任何处理(3)应观察到的现象:第一组生长立刻停滞;第二组先生长停滞,注射某激素后又恢复生长;对照组生长正常(4)结论: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故答案为:(2)切除狗的垂体 生长激素 不作任何处理(3)生长正常(4)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点评:本题以证明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生理作用为载体,考查考生设计自变量、观测因变量的能力,做这类题目,从实验目的中找寻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25(7分 )下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吞噬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细胞(2)若要制备抗a银环蛇毒的单克隆抗体,应取图甲中的细胞(填序号)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这种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分泌抗a银环蛇毒的抗体,又能无限增殖(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正电位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a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是吞(巨)噬细胞、是T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是记忆B细胞、是浆细胞;物质A为淋巴因子、物质B为抗体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解答:解:(1)a银环蛇毒属于外毒素,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进行体液免疫从图中可以看出,是吞(巨)噬细胞、是T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是记忆B细胞、是浆细胞;物质A为淋巴因子、物质B为抗体;B淋巴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可得到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感觉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属于体液调节,故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4)兴奋时变化为外负内正,由图乙可知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故答案为:(1)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2)既能分泌抗a银环蛇毒的抗体,又能无限增殖(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正电位 a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6(8分 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在相同容积的培养瓶中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实际上是研究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请分析a组 能否沿此趋势无限延伸?不能简述原因是:因为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2)在图2上方绘出d组1080小时的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图(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速率趋于降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营养物质不足(4)为测定d条件下的某时刻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视野l视野2视野3视野4红细胞数21192218酵母菌个数10199106945mL该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2500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酵母菌繁殖过程中,由于营养缺乏和有害物质积累使其无法按“J”型曲线增长,生产上通常用连续培养法(类似于更换培养液)尽量减少不利环境,以提高产量培养液更换频率越高,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越少,营养越充足,微生物种群生长越趋向于“J”型曲线解答:解:(1)本实验是研究营养物质浓度或代谢废物的浓度或pH变化等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由于培养瓶中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所以a组不能沿此趋势无限延伸(2)(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培养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或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或pH改变,导致酵母种群的增长速率趋于降低,数量不再增多(4)视野中红细胞数平均为(21+19+22+18)4=20个,视野中酵母菌个数平均为(101+99+106+94)4=100个,所以,5mL该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为:50010020=2500个故答案为:(1)环境因素 不能 因为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2)(3)营养物质不足或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或pH改变(4)2500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12 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有铁才能合成该酶)的活性,而吲哚乙酸在吲哚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可被分解为3亚甲基氧化吲哚(不能促进细胞伸长)为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不考虑缺铁对植物生长其它方面的影响)(一)材料用具: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的完全培养液(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二)实验步骤:(1)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C、D;(2)向A和B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C和D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3)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在AD4组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4)给予A、C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B、D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继续培养一段时间;(5)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a、c、b、d;(6)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三)实验分析:(1)请预测上图中第、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向b侧(右)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2)图中、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可证明紫外光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验设计题应保证单一变量、对照原则,由实验设计步骤可知,A、B、C、D四组中,C和D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氧化酶,生长素含量最高,A和B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由于A组正常光照,生长素含量正常,B组另加紫外光照射,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最高,生长素含量最低,故生长素含量为C=DAB中a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所以中向b侧弯曲生长,中向a弯曲生长,中c、d生长素含量相等则直立生长,由、两组的胚芽鞘生长情况可证明紫外光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解答:解 (二)(3)实验中要符合等量、对照原则,故应选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4)实验设计应保证单一变量原则,和 A、C相比较,B、D的不同在于多了紫外光照射(三)(1)由于A正常,B组另加紫外光照射,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最高,生长素含量低,a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所以中向b侧弯曲生长中c、d生长素含量相等则直立生长(2)由于C和D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氧化酶,生长素含量高,且c、d含生长素相同,故直立生长故答案为:(二)(3)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4)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三)(1)向b侧(右)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2)、(仅答或不给分)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生长素的试验设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分析各组中的生长素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