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检测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40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检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检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检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膝盖(q) 然(ji)奢靡(m) 两骑(j)B重创(chun) 妍丽(yn)城郭(u) 嗟叹(ji)C廷掾(yun) 绮丽(q)漂没(m) 巫妪(y)D瞋目(chn) 右胁(li)偕行(xi) 屏息(bn)解析A膝x,讠桀hu;B.郭u;D.瞋chn,胁xi。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非诚勿扰”类电视相亲节目,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媒体的批评,指斥后,如今经过调整、整顿又卷土重来,以比较健康的面貌再次与观众见面。B同在一个班内生活、学习,时间久了,难免有磕磕碰碰,同学之间应互相包容,互相谅解,如人人锱铢必较,班内气氛怎能和谐。C一点,一点点的泛着微白的小花,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诱人的芬芳,而迎着肃杀的秋风“尽态极妍”,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这就是野菊花的本色。D商场如战场,谈判桌就是前沿阵地,谈判就是与对方的白刃战,因而,你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随机应变、钩心斗角的谈判能力。解析A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又集中所有力量猛扑过来,多用贬义,与语境不符。B.锱铢必较:形容对很少的钱都很计较,非常吝啬。C.尽态极妍:形容把仪态的美艳,尽量展示出来。D.钩心斗角:比喻各用心机,互相争斗,排挤。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窥D客奋椎左右击解析A精英:句中指金玉珠宝,今指出类拔萃的人才。B.父兄:句中指家乡父老,今指父亲,哥哥;C.天理:句中指天然结构,今指天然的道理。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A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也B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C戌卒叫,函谷举D项王则夜起,饮帐中解析例句中的“阻”是被动用法,意为“被阻”;A项“困”是“被困”,B项“破”是“被打败”,C项“举”是“被占领”;都是被动用法,D项“夜”是名词作状语。答案D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若稍饰以楼观亭榭解析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注意A项“千金”前省略介词“以”。B项是定语后置句。答案B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沉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_,_,_。_,_,_。难怪世界为之惊叹。琴没有肆意的宣泄琴与诗歌密不可分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A BC D答案D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颀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掬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罪婴天谴,不可说也。”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遥望故乡,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节选自聊斋志异雷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士大夫益贤乐 贤:贤能B乐又益以兼人之馔 益:增加C罪婴天谴,不可说也 婴:遭受D乐审所与壮士在焉 与:跟随解析本题A项“贤”应是意动用法“认为贤”。答案A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数入数出,列货满舟因取一器,授乐令酒乐与归,寝处共之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A BC D解析本题筛选指向为“体现雷曹知恩图报”。句是写雷曹感谢乐云鹤让他吃了一顿饱饭的话。句表现两人关系亲近。含此两句的项排除。答案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云鹤谦虚好学,再加上好友的帮助,他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后来夏平子染病死去,于是他便照顾接济已故好友的家人。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天”,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参与其中;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解析本题B项中“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概括有误。原文“因遭天谴,不可说”是没有说原因。答案B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译文:_(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译文:_答案(1)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更何况我呢?不如早点自己作打算。(2)你使我活了下来,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财物都能失而复得呢!参考译文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小的时候是同乡,大了又是同学,他们是莫逆之交。夏平子自幼聪明,十岁时就有文名。乐云鹤虚心地侍奉他,夏平子也认真地谏诤他,乐云鹤文思日见长进,从此和夏平子齐名。不久,夏平子染上疫病死去,乐云鹤按时接济他的家人。于是士大夫更加认为乐云鹤贤能。乐云鹤家产本来不多,生活日渐困难,他于是叹息道:“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何况我呢!不如早点作打算!”于是放弃读书,改做买卖。经营了半年,家境逐渐富裕起来。 一天,乐云鹤来到金陵,住在客店里休息,看见一人长得很高大,身上筋骨凸起,脸色黯淡,面带悲伤。乐云鹤把自己的饭推过去让他吃,他就用手抓着吃,一眨眼就吃了个净光。乐云鹤又给他加了两个人的饭,很快又吃完了。乐云鹤便让店主人割来一只猪腿,堆上一摞蒸饼。那人又吃了几个人的饭,这才吃饱肚子道谢说:“三年了,没曾吃这么饱过。”乐云鹤说:“你本是一个壮士,为什么漂泊流落到饭也吃不饱的地步呢?”那人回答说:“我的罪遭到上天责罚,不能说啊!”又问他住在什么地方,回答说:“陆地上没有我的屋,水面上没有我的船;早上在这个村,夜晚在那个镇了。” 乐云鹤收拾行装准备上路,那人在后面跟着他,乐云鹤向他告辞。那人说:“您有大难,我不忍忘记这顿饭的恩德。”乐云鹤感到奇怪,就与他一同上路。途中拉他一起吃饭。那人推辞说:“我一年只吃几顿饭。”乐云鹤更是感到惊奇。第二天,乘船渡江时,忽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江上的商船全部倾覆,乐云鹤和那人都掉进江里。一会儿风平浪静,那人背着乐云鹤踏着波浪钻出水面,把乐云鹤送到一只客船上,自己又破浪游去;过一会儿,他拉来一只小船,扶乐云鹤上去,嘱咐他躺在船上等着,又跳进江中,用两个胳膊夹着货物出水,扔在船上;然后又潜进江中。这样出入几次,捞出的货物摆满了小船。乐云鹤道谢说:“你救了我的命,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货物都能失而复得呢?”检查货物钱财,一点也没丢失。乐云鹤更加高兴,惊异地认为他是神人。开船要走时,那人与他告辞。乐云鹤苦苦挽留他,于是跟他一起渡江。 乐云鹤带着那人返回家乡,吃住都在一起。那人十几天才吃一顿饭,要吃就吃得不计其数。一天,正好天阴了要下雨,听到打雷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乐云鹤觉得非常困倦,伏在床上打瞌睡。醒来之后,觉得身子摇摇晃晃,不像在床上,睁眼一看,自己已在云海中,四周全是棉絮般的云朵。乐云鹤惊讶地站起来,头晕得像在船上。用脚一踏,软软的不是地面。仰头看看星辰,就在眼前,于是怀疑是在做梦。仔细一看,星星都镶嵌在天上,就像莲子嵌在莲蓬上一样。用手摇动,大星星牢不可动,小星星活动,像能摘下来。拨开云层往下看看,就见银河苍茫,地面上的城市只有豆粒那样大小。一会儿看见两条龙屈曲环绕地驾着一辆车飞来,车上有些容器,周长都有好几丈,里面贮满了水。有几十个人,用器具从车上舀水,遍洒云间。忽然看见乐云鹤,都感到奇怪。乐云鹤仔细观看跟随他的壮士也在这些人里面,那壮士告诉众人说:“这是我的朋友。”说着,就拿过一个舀水的器具,交给乐云鹤,让他洒水。当时正好大旱,乐云鹤接过器具,拨开云朵,遥望着故乡的方向,尽情地舀水倾洒。过了一会儿,那人对乐云鹤说;“我本是雷曹,以前因为误了行雨,被罚到人间三年。现在期限已满,我们从此分别了。”于是把驾车用的万尺长的绳子,扔到乐云鹤面前,让乐云鹤握着绳子一头缒下去,嗖嗖地瞬间便到了地面。一看,正好落在自己村外,绳子渐渐收回云中,看不见了。当时天旱了很久,十里外的地方,仅下了一指雨,唯独乐云鹤的村里下得沟渠都满了。三、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瓷花开片梁凌 买回两件瓷器,钧瓷,一个玉壶春瓶,一块开运石。玉壶春纯鸭青色,瓷质细腻,晶莹透亮,如月夜晴空。开运石斑斓瑰丽,红蓝紫三色似行云流水。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知道钧瓷为什么名贵吗?”他端详着玉壶春,忽然抬眼,盯着我问。 我摇头。 “钧瓷没有重样的,”他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世上唯一的东西,能不珍贵吗?这可爱的东西原是山间的瓷土,成型后,入窑,窑变出各种神韵,本来已是炉火纯青,但它仍在不停地开片。” “什么是开片?”我问。 “看到这玉壶春上的冰裂纹没有?”他指着上面细细的,像根须一样交错的纹路说,“你看着是裂纹,一摸,却是光滑的。这裂纹,使瓷活起来了,是瓷的毛细血管,是鲜活的生命。它在不停地开片,就是说,它的纹路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点点细化。开片时,有很细微的声音发出,你听!” 他把瓶放在我耳边。 “没有声音啊。”我说。 他把瓶放在自己的耳边,听了听,很遗憾地说:“现在,太吵了,自然是听不见。在夜深人静,心如止水时,把钧瓷放在耳边,会有轻微的声音,如铃似琴,像一朵花开。现在的人都很浮躁,能听到这些声音的人极少,但是,它的确一刻不停地在开片不管你知不知道。” 我讶然:“这么说,这瓷,真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了!它不停地开片,今天的它,跟昨天,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是的!”他说,“一件钧瓷,开片的生命是六十年六十年的坚持,瓷花一片片细化,玲珑,也是它最值钱的时候。”我问:“你干这行应该没有几年吧,看你很年轻?”他说:“是的,但我家,已烧了好多年的瓷,往上追溯,我爷爷的爷爷,都是干这行的。文革期间,我的爷爷曾为保护一件瓷器,差点被活埋。爷爷后来逃到一个偏远的山沟里,荒无人烟,有风的夜里,能听到野狼的长嚎。”他爷爷是著名的烧瓷专家,最擅长的,是做超大的瓷器。陶瓷界有句话,叫“一寸高一寸险”,过大的瓷器,如果考虑不周全,在烧时会炸开裂釉,一下子变次品、废品。他爷爷在山里,不停地研究他的瓷器,他的目标,是做一个三米高的净瓶。为做这个净瓶,他爷爷付出了全部的精力,挑战自己的极限。他爷爷在山里住了八年,头发眉毛都白了,腰也弯成了一张弓,谁也不知道,他这些年都鼓捣出了什么。有一年,省里需要做一个两米八的瓷瓶,招了半个月的标,也没有人敢应声。这时候,不知道是谁,举荐了他爷爷。他爷爷出山那年,已近八十高龄了,枯瘦得浆汁欲尽,脸上的皱纹,像瓷瓶上的冰裂纹。领导问:“你有信心做这个瓶吗?”他爷爷“喀喀”地一阵猛咳,说:“还行吧,我试试,给我半年时间。”他爷爷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那个瓶子,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被收藏在国家瓷器陈列馆。谁见了都赞不绝口,你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我问:“爷爷身体还好吧?”“爷爷做完那件瓷器,不到两个月就过世了,那件瓷器,让爷爷所有的精力和才华,在一瞬间绽放,那是六十年的积蓄啊。”不过,他爷爷是带着笑走的,手握着他的作品一个六寸高的玉壶春瓶。他很满意自己的人生。在我们周围,还有多少人,就像这钧瓷一样,几十年不停地开片,开片,不懈地努力着,细化着自己的人生,不论是在最辉煌还是在最寂寞的时候。 (节选自xx年中国年度散文)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瓷花开片”艰辛、执著的历程,来象征人生的奋斗历程,写得触目可及,又余韵袅袅。B“他”之所以买那只“玉壶春瓶”是因为它颜色纯正,质地细腻,晶莹透亮,有艺术价值。C听不到玉壶春瓶开片的声音,折射出现实社会人心的浮躁,世人已很难再在寂寞中追求辉煌。D“脸上的皱纹,像瓷瓶上的冰裂纹”,巧妙地将瓷花的神韵和人的精神融合到了一起。E钧瓷开片的生命和爷爷做两米八瓷瓶调用积蓄的年限相同,都是六十年,这应该是情节的巧合。解析 本题从归纳和理解内容要点的角度设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赏析。B项对于买“玉壶春瓶”的原因归纳有误,“艺术价值”的说法于文无据,文中写这两件瓷器,主要是突出其具有“开片”的生命力。E项“这应该是情节的巧合”,理解有误,文中的“六十年”应该是写实,目的是突出人生的不断奋斗。答案BE1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式及其作用。(4分)(1)爷爷后来逃到一个偏远的山沟里,荒无人烟,有风的夜里,能听到野狼的长嚎。答:_(2)他爷爷在山里住了八年,头发眉毛都白了,腰也弯成了一张弓,谁也不知道,他这些年都鼓捣出了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鉴赏,作答本类题,先指出方法,再分析出其表达效果即可。(1)句是环境描写,其作用当是对人物的烘托。(2)句是肖像描写,其作用当是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分别从以上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答案(1)环境描写。写出了“他爷爷”烧瓷人生中最深刻也最寂寞的时光,烘托人物执著坚定的性格。(2)肖像描写。展现了“他爷爷”不惜付出、不懈追求、细化人生、挑战极限的精神境界。13“他”在开篇部分(段)对钧瓷的描述,有着怎样的人生寓意?(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把握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本文写“瓷花开片”,实际上是写人生,这样“瓷花”便具有了象征义,题干要求就段中有关钧瓷的描述体味人生的寓意。作答时应抓住“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本来已炉火纯青,但它仍在不停地开片”“它一刻不停地在开片”“六十年的坚持是它最值钱的时候”等关键语句品味、揣摩,整理答案。答案人生的起点也许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人追求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执著的程度不同,人生的风采、况味各异,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奋斗精神也应该成为人生的主旋律。1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是如何将“他爷爷做省里需要的两米八的瓷瓶”这个情节构思得一波三折的。(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性阅读的能力。题干要求对情节的“一波三折”进行探究,作答时,抓住段的内容,理清层次,分别概括,指出波折,最后揭示表达效果即可。答案两米八的瓷瓶制作难度极大,无人敢应而“他爷爷”被举荐,此为“一折”;“他爷爷”年老体弱,但技艺炉火纯青,此为“二折”;领导心存疑虑,而“他爷爷”慨然应命,此为“三折”。最终将“他爷爷”凭借所有的积蓄、精力和才华,完成使命,赢得赞誉的结局推向了高潮。从而收到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构思效果。四、记诵与表达(15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5分)(1)彼节者有间,_;以无厚入有间,_。(庖丁解牛)(2)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_。(庖丁解牛)(3)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4)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答案(1)而刀刃者无厚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技经肯綮之未尝(3)奈何取之尽锱铢(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6下面是一封信的开头部分,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尊敬的老师:您好!收到您冒昧赠给我的大作,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如在海滩上捡到一颗珍珠,颇有收获。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1)将_改为_;(2)将_改为_;(3)将_改为_;(4)将_改为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冒昧”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行为;“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送自己东西。“捡”是口头语,用在这里显得不庄重;“拾”是书面语。“八斗之才”是赞颂别人很有文学才华,不能用来形容自己。“宽恕”是宽容饶恕,这里用词太重。答案(1)将“冒昧赠给”改为“惠赠”(2)将“捡”改为“拾”(3)将“只有八斗之才”改为“学识浅陋”(4)将“宽恕”改为“原谅”17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6分)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凄冷寂寞中,她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就会以点点绿意问候春天,而那点点绿意就是曾经在雪地里轻轻的梦呓。答:_解析仿写要注意两个方面:语句的结构特征和表达的情感。这个语段表现了“梦想”的伟大,借助“小草”来解说,从“信念”入手,以梦呓收尾。仿写时可以写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山河湖泊、日月星辰等,表现它们的“信念”“理想”。答案示例:赤日炎炎,你知道一朵荷花的梦吗?酷热孤独里,她胸怀一片阴凉消夏,等到凉风习习时,她就会以缕缕花香问候初秋,而这缕缕花香,就是曾经在炎热中淡淡的清凉。五、作文(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两个游泳健将在江边散步,因话不投机打起赌来,说谁不能游到对岸,谁就不是男人。两人对峙着,要求一起下水,但其中一个看着水流湍急的江面,平静地说:“我服输。”另一个人听完,哈哈大笑,转身扑入江水中,回头对旁人说:“我要让这软蛋看看咱的本领。”他的朋友让他回来,说现在江水流速快,游到对岸有危险,但是他根本不听朋友的话,转眼之间就游出五六十米远,突然一个浪头打来,他在江水中消失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涉及两个人,一件事。这两个人正好是相对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结果不同。其实,那个跳入江中的人,是死于自己无所畏惧的“勇气”。很多时候,服输比不服输更需要勇气,该服输时则服输,其实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从材料中我们可得出以下立意。从服输者的角度:看清形势,量力而行,保护自己;从逞强者的角度:没有认清形势,盲目而为,终酿惨剧;从因果分析的角度:生命比面子(荣誉)更重要,不要为一时的荣誉或面子所累;从两者对比的角度:认输更需要勇气,更有价值。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量力而行的重要性、死要面子的危害、认输需要勇气、服输是一种人生智慧等,可联系项羽之死进行评论;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阐明一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