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李商隐诗两首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87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李商隐诗两首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语文 李商隐诗两首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语文 李商隐诗两首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李商隐诗两首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一、基础测试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锦瑟落色稼穑贪婪吝啬B马嵬巍峨帷幄韦编三绝C金柝唾弃箨龙落拓不羁D华年白桦犁铧哗众取宠解析A落色shi,余读s;B.巍峨wi,余读wi;C.全读tu;D.白桦hu,余读hu。答案C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C项“更”应为“还有”。答案C3从抒情方法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B望帝春心托杜鹃C此情可待成追忆 D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A项用锦瑟来象征进行抒情;B和D都是用典抒情。答案C4选出对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A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化蝶之典,喻写年轻时沉迷的美好情境。B望帝春心托杜鹃用望帝化杜宇之典,诗人托冤禽写伤感,写恨怀以表达殷切的思念。C沧海月明珠有泪用鲛人泪变珠之典,隐寓自己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D不及卢家有莫愁用莫愁女之典,指玄宗慨叹自己的妃嫔比不上莫愁女漂亮。解析D项“莫愁”之典,意在表明“不如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答案D5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_。月榭故香因雨发,_。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A别树羁雌昨夜惊风帘残烛隔霜清B风帘残烛隔霜清别树羁雌昨夜惊C残烛风帘隔霜清别树羁雌昨夜惊D昨夜别树羁雌惊风帘残烛隔霜清解析从律诗的颔联、颈联须对仗考虑。答案A6对下列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B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年。C七夕:指农历七月七日夜,也称乞巧节。D“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指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即更筹,敲击报时用竹签,这里代指时间。解析B项中一纪应为十二年,四纪是四十八年。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马嵬(其二),完成710题。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夹叙夹议。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D本诗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解析D项中“深深的同情”不正确,本诗思想内容的独到之处,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答案D8诗的首联“徒闻”“未卜”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 _答案先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术士在海外仙山寻杨贵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明明白白的结束了,因此“徒闻”“未卜”流露出作者对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爱情的讽刺之情。9诗的颈联“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内容上的关系是怎样的?答:_ _答案唐玄宗、杨贵妃本来是发誓要“世世为夫妻”的,可当遇到“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玄宗虚伪、自私的本质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来和“六军同驻马”相对照,表现出了二者的因果关系。10这首诗最突出的手法是对比,请举例分析。答:_ _答案对比手法在诗中用得很多,如颔联和颈联,运用对比,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跳跃。“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两相对照,意义丰富,耐人寻味。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与妻子莫愁白头偕老,对比鲜明,意义深刻。三、能力拓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注宝剑篇: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监察御史。11风雨一诗描绘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答: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时,先确定人物身份,再据诗歌及注释确定人物性格、品质、境遇等,而后组合作答。答案本诗描绘了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飘泊、凄凉孤独、愤懑不平而又欲极力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此形象就是诗人本身。12这首诗突出的手法是对比,试作简要分析。答:_ _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题干已指出“对比”手法,从诗句中找出对比点即可。答案“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和“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宣宗大中三年(849)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参差:指鸟振翅飞翔。13这首诗写到的“莺”,诗人称之为“流莺”,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答:_ _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中描写“流莺”的两个方面,作答时抓住“漂荡、参差”“不自持”和“巧啭、本意”“未有佳期”等关键词分析即可。答案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是在空中不停地飘动流转;它百啭千回表达“本意”,可无人能体会,虽是三春“良辰”,可终究难盼“佳期”。14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藉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要手法。试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答:_ _解析本题要求赏析诗中运用的比喻(象征)手法。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自己要表达的感情寄寓在流莺之上,诗中的流莺是作者用以自况之物,抓住这些,结合注释和具体诗句分析作答即可。答案诗人用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5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答:_ _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16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答:_ _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17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答:_ _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四、语言表达18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3处错误(包括标点),并加以改正(错处只填序号)。(1)李商隐十岁那年,父亲在幕府中去世。(2)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3)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4)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5)但同时也促使他想通过科举,振兴家道。错处修改答案错处修改(2)句号放在括号后边(3)“外来的”去掉(4)“或者”改为“或许”19.根据提示内容,补出夏日题老将林亭这首律诗的三、四、五句,注意律诗颔联和颈联结构对仗、音韵和谐。夏日题老将林亭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_,_。_,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提示(1)三四句写侯门围墙,小雨侵蚀,细草低垂,毫无生气;园内水面,轻风回旋,把那落在水面的花瓣聚在一起。(2)五六句写老将将辘轳放在井中,取井水之凉浸酒使之清凉可口;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答:_,_,_。答案示例一: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示例二:围墙小雨生细草小园轻风拂落花井放辘轳浸清酒20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读李商隐,_;读李商隐,_。答案示例: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