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综合训练(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75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综合训练(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综合训练(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综合训练(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综合训练(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远注杜甫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注杜甫因安史之乱于乾元二年(759年)离开秦州,此诗为“不言所送,盖自送”之作。(1)诗歌首联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2)诗歌的颈联交代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1)交代背景。上句写国家当前的严峻形势,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带甲”指全副武装的战士,“满天地”指遍地都是士兵。使用疑问语气,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下句写诗人向自己发问:兵乱连天,为何在这样的时刻“远行”?营造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悲凉的感情基调。诗人在天下动乱时远行,悲凉、孤独之感油然而生。(2)诗歌的颈联交代了诗人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诗歌通过描写草木凋零、关河“霜雪”飘洒等萧瑟景象,点明此时正是寒冬时节,表达了诗人的哀伤怅惘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闻邻船吹笛杨基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注指折柳曲。指梅花落。(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答: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答:_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本题共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意境,考生需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首联描写的意象的特点进行概括。第二问考查诗句的作用。诗歌首联的作用一般有:照应标题,点明时间、地点等,领起下文,为下文的描写、抒情作铺垫,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等。(2)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由“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等可以推断出本诗表达的情感是思念家乡之情。第二问难度较大,它其实是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诗主要的写作手法就是侧面描写,作者不言自己想家,却极言邻船之人反复吹奏折柳曲梅花落等曲子,借邻船中远行客之口道出自己的思乡念家之情。答案(1)这首诗的首联写在霜露满天、江月普照的深秋夜晚,作者在空寂的江面上听到邻船传出动听的笛声,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冷清、空寂孤寒的画面。作用:点出了听到笛声的时间、地点,照应了诗歌的标题;营造了凄凉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抒发这种情感的。本诗没有直接写作者如何思乡,而是从侧面入手,描述吹笛者传达的情思。作者猜想吹笛者一定是位江南远行客,反复吹奏折柳曲梅花落等思乡曲。作者通过远行客的笛声寄寓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闻捣衣赵孟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苜蓿总肥宛要,琵琶曾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注捣衣:汉族古风。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后亦泛指捶洗。赵孟:宋室王孙,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是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此诗写于他屈身仕元之后。要:日行万里的骏马。(1)请简要分析起首两句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答:_(2)请结合全诗具体谈谈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情感。答:_答案(1)内容上,起首两句描绘了树影碧绿、寒气渐浓、露坠桐叶、砧声阵阵的秋夜景象,渲染了幽寂空阔的氛围,作者独立凝听捣衣声,心中思情绵绵。结构上,起首两句为作者喟叹兴悲,抒发悲愤、伤痛之情埋下伏笔。(2)在秋夜,在元朝统治区里,不断听到“捣衣声”,作者惊喜之余不禁悲叹。北方遗民历尽劫难,还世代相传、苦苦保留着古汉之风,由此可见百姓和作者久盼“王师”恢复中原的矢志不变之心。借用昭君和亲等史事,引古喻今,抒写作者无比悲愤之惰。全诗从秋夜的一片砧声,引出“北来”“南渡”的悲愤对照,化入历史兴衰的喻境,而后在俯仰古今的感喟叹息中收结,抒发作者无限伤怀的亡国之悲。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答彦先雨夜见柬钟惺萧然形影自为双,旅况乡心久客降。历尽严霜如落叶,听多寒雨只疏窗。注见柬:送信给我。萧然:冷清的样子。降:降乡心,即抑制思乡之情。疏窗:有漏缝的窗。(1)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_(2)钱谦益评钟惺的诗:“别出手眼,另立深幽孤峭之宗。”请结合本诗的意象和艺术手法,简要赏析本诗“孤寂、凄清、幽僻”的意境。答:_答案(1)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主要有:诗人在旅次中的孤独感;寒雨之夜的羁旅之悲;久客他乡的思乡之情。(2)“严霜”“落叶”“寒雨”“疏窗”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凄清、幽僻、破败的人物活动背景,与诗人深秋雨夜的凄苦心境吻合,情景交融。“严霜”“落叶”这些词语体现了钟诗“深幽孤峭”的风格。“严霜”可理解为诗人长期所处环境的困窘严酷,“落叶”可喻诗人在人生路途中随风飘落,任意东西。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怀宛陵旧游陆龟蒙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注宛陵:汉代设置的一个古县城,隋时改名宣城(今安徽宣城)。陆龟蒙:晚唐诗人,作此诗时,属一介布衣,默默无闻。(1)这首诗的首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2)清人沈德潜很欣赏这首诗的末句,评曰:“佳句,诗中画本。”但也有人评价此句“画中更重情”。你对这首诗的末句是怎样理解的?答:_答案(1)首句总写,领起全诗,也为全诗奠定了咏怀古迹、感时伤世的情感基调。“昔年游”照应标题中的“旧游”,“佳”字领起全诗的景物描写。(2)该句不仅描摹了如画山水,更寄寓着诗人深沉的感慨。随风招展的酒旗,鲜艳夺目,倒映在春日的流水中,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如画之境。诗人在描摹景物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前贤的仰慕和对自己默默无闻的慨叹。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剑客齐己注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注齐己是唐代晚期著名诗僧。(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_(2)请指出尾联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_答案(1)本诗塑造了一个襟怀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2)用典与对比的手法。用荆轲刺秦易水送别之典,以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与剑客的决绝对比,赞颂了剑客的豪壮刚猛。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武关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注本诗为杜牧由宣州赴长安,途经武关时所写。武关,战国时秦置,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郑袖:战国时楚怀王的宠妃,设计陷害屈原,致使屈原被放逐。(1)解释“一笑怀王迹自穷”的含意。答:_(2)结合全诗,简析颔联运用的表现手法。答:_(3)诗人在这首咏史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答:_答案(1)可笑当年昏庸的楚怀王客死在秦国,如今除了关塞在,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本句讽刺了自取灭亡的楚怀王。(2)借用典故,运用对比。颔联剖析了上文“怀王迹自穷”的原因,借用楚怀王的宠妃郑袖诬告屈原,致使屈原被放逐的典故,通过“娇娆”与“憔悴”、“酣似醉”与“去如蓬”的鲜明对比,揭示了楚国覆灭的原因。(3)诗人通过吊古伤今,指出楚国亡国之因;同时感叹时事,意在告诫后世统治者要吸取楚国覆灭的历史教训。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宫词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1)从体裁的角度来看,本诗属于_;“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描写了受宠者的_情景。(2)这首宫怨诗的优点在于含蓄蕴藉,虽不明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1)七言绝句(或绝句)欢乐(2)本诗并未直言怨情,而是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玉楼中的笙歌笑语越发反衬出被冷落者的孤苦伶仃,也反衬出失宠者的幽怨哀婉之情。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泊岳阳城下注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注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1)首联意境阔大,而颔联则意境凄寒,作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答:_(2)“鲲鹏图南”的典故出自哪里?诗人用此典故用意是什么?答:_答案(1)合理。阔大的意象(千里之江国,百层之山城)反衬出作者在冷风寒灯情境下的悲怆与孤独。首联壮阔,颔联凄寒,这样使诗歌感情有起伏曲折的变化之美。(2)出自庄子逍遥游。作者虽然贫困交加,身处困境,但仍像鲲鹏一样有图南的远大志向,表现出豪迈之情。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古松王安石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1)请分析这首诗中古松的形象特点。答:_(2)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运用古文翻译的方法,解读诗句,如“森森”写古松的繁茂;“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写它枝干挺拔,高耸入云;“不附林”写它不随俗从众;“千山月照挂秋阴”写它的高洁。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古松的形象特点。(2)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廊庙,指朝廷。“廊庙乏材应见取”是说如果国家需要,愿意为国效力。“世无良匠勿相侵”表达了作者拒绝与庸人为伍的志趣。答案(1)古松躯干挺拔,枝叶繁茂,卓然独立,高入青冥,深沉高洁,不随俗从众。(2)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和担忧:作者希望遇到有才能、能识才的人,从而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力;担心遇到平庸的人,使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不愿意与庸人为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