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968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 含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真核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及其场所对应不正确的是() A tRNA的合成细胞核 B 抗体合成核糖体 C 磷脂的合成溶酶体 D C3的合成叶绿体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是() A 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 B 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 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 D 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3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 B 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 C 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 D 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4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 A 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 B 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 C 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 D 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5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A 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 B 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 C 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 D 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根据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提高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7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 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突变型拟南芥自交 2.93突变型野生型 1.03突变型野生型 0.47依据,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花粉数量 无荧光 黄色和绿色荧光 黄色荧光 绿色荧光AAYyCc植株(对照组) 2631 2631 731 731aaYyCc植株(实验组) 991 991 168 168据表分析,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8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正常碘组 低碘组 补碘处理组(mg/mL KIO3) 0.26 1.30 13.00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 7.99 37.17 15.17 17.85 20.26(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但均未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xx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真核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及其场所对应不正确的是() A tRNA的合成细胞核 B 抗体合成核糖体 C 磷脂的合成溶酶体 D C3的合成叶绿体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梳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 解:A、tRNA时是由细胞核内发生的转录形成的,A正确;B、抗体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B正确;C、磷脂在内质网合成,C错误;D、叶绿体基质中无碳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合成三碳化合物,D正确故选:C点评: 对于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核的功能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需要考生注重平常的积累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是() A 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 B 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 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 D 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细胞膜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三种方式: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激素;细胞膜上的信息分子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识别而进行信息传递,如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是植物信息分子的通道解答: 解: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A正确;B、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需要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存在信息传递过程,B错误;C、垂体合成的促性激素,与性腺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对性激素分泌进行调控,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D、机体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是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细胞失水(吸水)的原理,体液免疫的过程,激素调节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3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 B 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 C 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 D 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考点: 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 据图分析,单独培养时星杆藻、针杆藻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解答: 解:A、分析两图可知:单独培养时星杆藻、针杆藻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A正确;B、分析两图可知:硅酸盐浓度降低到一定数值后,两种藻类的数量均不再上升,故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B正确;C、检测藻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定期取样调查的方法,C正确;D、实验并没有把两种藻类混养,故不能看出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 A 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 B 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 C 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 D 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考点: 种间关系分析: 据题意分析可知:共生蚂蚁与相思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寄生蚂蚁和相思树只是寄生关系,据此答题解答: 解:A、共生蚂蚁与相思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寄生蚂蚁和相思树只是寄生关系,A错误;B、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B正确;C、“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但是不能说明寄生蚂蚁携带了病原微生物,C错误;D、题干只是显示出两种蚂蚁和相思树的关系,两种蚂蚁之间应该是竞争关系,但是不能说明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D错误故选:B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中间关系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情景,具体分析5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A 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 B 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 C 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 D 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 解: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A正确;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然后染色,B错误;C、由于培养液中菌体数量多,不易计数,因而为了便于计数先要进行稀释再计数,C正确;D、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利用灼烧灭菌,并在冷却后,进行划线操作,以防止高温伤害接种的微生物,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细胞株类型、TGF、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 分析图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因变量是膜蛋白A1的mRNA的表达量,即膜蛋白A1的表达量,由结果来看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分析图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株类型、TGF、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因变量是蛋白P的表达量,由实验结果来看: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添加TGF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解答: 解:(1)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需和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2)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中膜蛋白A1的表达量高,据此判断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蛋白P的表达量,(3)根据实验目的: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图2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细胞株类型、TGF、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的一种方法: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故答案为:(1)糖蛋白 受体 (2)cDNA 膜蛋白A1基因膜蛋白A1的表达量(3)细胞株类型、TGF、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破骨细胞 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点评: 本题为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获取有效信息,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7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稀释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 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突变型拟南芥自交 2.93突变型野生型 1.03突变型野生型 0.47依据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花粉数量 无荧光 黄色和绿色荧光 黄色荧光 绿色荧光AAYyCc植株(对照组) 2631 2631 731 731aaYyCc植株(实验组) 991 991 168 168据表分析,黄色、绿色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950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7%和14.5%,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降低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 分析表格: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说明突变型为杂合子Aa;突变型野生型=1:1,突变型(Aa)野生型=1:2,说明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解答: 解:(1)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构建表达载体即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再用稀释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说明突变型为杂合子Aa;突变型野生型=1:1,突变型(Aa)野生型=1:2,说明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 AA(3)据表分析,大多数花粉是黄色和绿色荧光、无荧光,而黄色、绿色荧光的花粉较少,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950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31)(731+2631)=21.7%和(168)(168+991)=14.5%,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降低故答案为:(1)液体 稀释 基因突变(2)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 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 AA(3)黄色、绿色 950 21.7%和14.5% 降低点评: 本题以拟南芥基因A功能研究实验为背景,紧扣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典型思路和方法,考查学生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本题涉及TDNA中插入抗性基因,通过抗性基因鉴定杂交结果的研究方法值得关注8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低碘(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正常碘组 低碘组 补碘处理组(mg/mL KIO3) 0.26 1.30 13.00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 7.99 37.17 15.17 17.85 20.26(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灭活,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小,但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mg/mL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 分析题意和表格: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故首先要制备甲状腺肿的小鼠,然后在分为两组,补碘组和不补碘组,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治疗甲状腺肿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 mg/mL解答: 解:(1)根据题意,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那么该实验是在水中添加离子创造正常碘组的,故开始给的都是低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灭活,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小,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 mg/mL故答案为:(1)低碘 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2)反馈 增加(或“高于正常值”) 体液(或“血液”) 灭活(3)缩小 恢复至正常水平 0.26 mg/mL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目的,补充完善实验步骤的能力,分析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