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4 第1节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659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4 第1节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4 第1节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4 第1节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专题4 第1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首次DNA重组成功:1972年,美国人_。2转基因微生物:可清除石油污染的_,可产生生化药物的重组微生物等。3转基因动物: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_,变成生物反应器等。4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_、抗_、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等。1伯格2假单胞杆菌3家畜、家禽4病除草剂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争论的原因。(1)目前科学家对_、_以及_等了解得相当有限。(2)不少转移的基因是_的基因。(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_的。2争论的方面。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导入的外源基因及其产物对受体生物是否有不利影响;二是有关转基因生物的释放或使用所带来的生态学上的安全性;三是转基因生物在食品、饲料和其他消费领域的安全性。即_安全、_安全和_安全三方面。人们在这三方面各执己见,争论不休。1(1)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调控机制(2)异种生物(3)随机2食物生物环境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建立相应法规,如1993年制定的_和xx年颁布的_。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_,而不能_。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趋利避害因噎废食一、选择题1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有发生改变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有发生改变C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解析:“实质性等同”是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这仅仅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估的起点。答案:C2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了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减少了化肥的制造和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使得作物在不良环境下更好地生长,提高产量A B C D解析:抗逆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农作物具有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抗干旱、抗盐碱等),因此,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作物摆脱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使得作物在不良环境中更好地生长,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但是,抗逆作物不能固氮,不会使土壤中无机盐的含量增加,因此不可能减少化肥的制造量和使用量。答案:B3下列哪项支持转基因生物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A生殖隔离使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很难杂交B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引起生物安全C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不会散失到其他环境,威胁其他生物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像“入侵的外来物种”解析: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种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答案:D4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争论()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食物安全问题被转移的基因不少是异种基因转基因生物可能影响到环境安全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生物安全问题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A BC D解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方面。答案:B5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A坚决抵制基因生物B不加区分,全盘接受C应停止有关的实验D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答案:D6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存在的安全隐患()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解析:转基因生物引发食物安全的主要理由如下: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等。因此A、B、D三项都属于转基因食物存在的安全隐患,只有C不是,它是基因在制药方面的应用。答案:C7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其依据是()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解析:外来物种入侵一般是由于该生物在适宜的环境和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能够大量繁殖,并且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转基因生物往往是改良的品种,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能使当地生物受到影响。答案:C8有人担心重组微生物会对环境甚至人体构成威胁,下面哪项不是他们担心的原因()A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会产生对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B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时会形成有害的中间产物C重组微生物一旦进入自然界,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重组微生物只含有一两种外源基因,原来的分类地位不会改变解析: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培养出的重组微生物打破了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因此担心某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答案:D9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而B项正说明外源基因与某细菌或病毒重组形成新的生物,因此是对B项的有力支持。答案:B10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含有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解析: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但大量杀死棉铃虫,有可能会破坏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B二、非选择题11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对当地栽培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的地方种植了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在喷洒除草剂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杂草被除草剂杀死,玉米还能正常生长,给农民节省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跟踪调查还发现,这种转基因玉米除直接食用外,还被加工成食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请列举出三条理由:_;_;_。(2)用转基因玉米加工的食品被摆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志,这样做是为了保护_。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_”或“_”。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应标注为“本产品为_加工制成,但本品中_”。解析:(1)转基因生物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转基因生物虽然具有某些新的性状,但其生命力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强,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死亡;转基因生物的种植需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转基因生物与其他自然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难以进行自然杂交;许多植物花粉传播距离有限,存活时间有限,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更短。(2)xx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对不同产品标注内容不同。答案:(1)玉米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玉米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玉米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或其他理由也可)(2)消费者的知情权转基因玉米加工品加工原料为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12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该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xx年推广后,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项科学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2)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种现象缘于_。(3)题中“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中的“成功表达”含义是指_。(4)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_。(5)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基因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_,基因的“缝合针线”是_,基因的“运载工具”是_。(6)转基因技术有利有弊,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有利方面:_;有害方面:_。解析:基因工程的优点是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抗虫棉的优点是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其中毒蛋白基因的表达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答案:(1)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2)基因突变(3)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内经过转录和翻译合成了毒蛋白(4)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5)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6)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于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等不利于环境保护,可能引起环境问题、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安全性问题等13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科学家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毒蛋白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并获得成功表达。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花粉管通道法是指:利用植物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毒蛋白基因送入胚囊,进而导入尚不具备细胞壁的合子或早期胚体细胞中,借助天然的种胚系统,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种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所示的黏性末端是由_种限制酶作用产生的。(2)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此过程是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第三步,即_。获取目的基因时,如果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则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_。(3)该目的基因在导入受体细胞前需要与载体结合,目前经常使用的载体是_。(4)基因工程操作的第四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分子水平的检测又分三步: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的技术是_;其次还要检测_,方法同样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最后检测_,方法是_杂交。(5)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而与日俱增。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不会影响食物安全,你的观点呢?理由是什么?解析:(1)据图分析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GAATT、CAATT、GTTAA、CTTAA这4种,而酶具有专一性,故需4种不同的限制酶。(2)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相当于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3)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相关方法为:通过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及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5)本题具有开放性,但要注意理由与观点的一致性。答案:(1)4(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人工合成(3)质粒(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D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5)会影响食物安全。理由是: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等不会影响食物安全。理由是: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防止过敏原出现;至少未发现转基因食物影响健康的实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