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课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960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课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课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课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课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2、3、4、5、6、7、8、11、12岩石圈物质循环9、10、11一、单项选择题读甲、乙两图,回答12题:1.有关甲、乙两图地貌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流水堆积B.乙冰川侵蚀C.甲流水侵蚀D.乙海水侵蚀2.与甲地貌形态形成有关的因素有()A.气候寒冷干燥B.地质构造复杂C.地表物质疏松D.风力强劲多发解析:1.C2.C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乙为风力侵蚀地貌。第2题,甲地貌为流水侵蚀地貌,疏松的地表物质是形成该地貌的基础条件。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野外考察中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形成地、地及成都附近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A.地壳运动、流水侵蚀、流水堆积B.流水堆积、流水侵蚀、冰川堆积C.地壳运动、冰川侵蚀、流水堆积D.地壳运动、冰川侵蚀、流水溶蚀4.在野外,学习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地估测出该山的相对高度B.在地估测出该山的相对高度C.在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D.在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解析:3.A4.A第3题,地为山脉,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为河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成都附近地区为成都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的结果。第4题,从地可以看到山顶,因而可以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从地无法目视山顶;从地可以目视谷底,但无法估测出海拔,从地无法看到谷底。(xx淮北模拟)读“我国某地历代海岸线变迁示意图”,回答56题:5.此处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是()A.滩涂海水侵蚀B.沉积平原海浪搬运C.三角洲河流沉积D.冲积扇河水冲积6.有关海岸线变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上河流北侧陆地增加的速度比南侧慢B.河流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建设,加快了海岸线向东推进C.三峡水库的蓄水,加快了海岸线向东推进D.形成沿海低地,可作为滨海宝贵的湿地环境资源解析:5.C6.D本题组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和地表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5题,由图示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地貌类型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地貌,故C正确;滩涂海水侵蚀和沉积平原海浪搬运,使海岸线朝与图示相反的方向变迁,故A、B错;冲积扇多发生在山区,此处是长江下游平原,故D错。第6题,由图中历代海岸线变迁规律,可推知河流堆积作用使得沿海形成浅滩低地或湿地,故D项正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河流在历史变迁中泥沙应北侧堆积,北侧陆地增加的速度应快于南侧,故A项错误;河流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建设,减少了河流下游的泥沙,从而减慢了海岸线向东推进的速度,故B项错;三峡水库蓄水,使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减少,减慢了海岸线向东推进的速度,故C项错误。7.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e环节在海岸带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B.g环节属于内力作用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D.两种岩石可以相互转化8.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A.汛期时e环节输送量减少B.f环节蒸腾加强C.i处岩块上升加速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解析:7.C8.D第7题,e环节表示搬运作用,g环节表示堆积作用,搬运及堆积作用均为外力作用,故A、B错;图中为变质岩,为岩浆岩,两者之间不可相互转化,故D错。第8题,若乙处植被遭破坏,会造成地表径流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故A错;植被破坏,蒸腾作用减弱,故B错;岩块上升和地壳运动有关,与植被破坏无关,故C错。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910题:9.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A.B.C.D.10.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解析:9.A10.C第9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分析清楚各个序号所代表的含义。分析图示可知,为冷却凝固,为重熔再生,为变质作用,为压紧固结,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第10题,图中为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故A错误;变质岩只有转化为岩浆以后才能形成火成岩(岩浆岩),图中和可表现出其转化的过程,故B错误;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必须经过沉积物这一环节,图中的和可表示,故D错误;任何岩石都可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而图中缺失沉积岩直接指向岩浆这一过程,故C正确。二、综合题11.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和。(2)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来自地球外部的有。(3)图中序号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4)在我国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右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其“玉颈”变细是受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于图中的(填序号)。解析: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第(2)题,表示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外力作用、表示变质作用、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第(3)题,沉积岩是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第(4)题,台湾省的“女王头”“玉颈”是在海水的长期侵蚀作用下不断变细的。答案:(1)岩浆岩变质岩(2)(3)(4)海水侵蚀12.(2011江苏百校联考)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原因是。该河流下游河水的补给方式是。(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最可能()A.在位置上游B.在位置下游C.保持位置不变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第(1)题,黄河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瀑布流量最大。第(2)题,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3)题,瀑布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其位置不断向河流上游移动。答案:(1)夏季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降水补给(2)流水侵蚀作用(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