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56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提供消息说,2012年1月23日11时59分,太阳爆发了自xx年以来最强的一次耀斑。结合右图,回答12题。1太阳黑子和耀斑()A分别出现在层和层B分别出现在层和层C分别出现在层和层 D分别出现在层和层2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或航天器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使天宫一号上的指令系统产生错误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C连云港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光球层和色球层。第2题,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天宫一号上的指令系统产生错误。答案:1.B2.A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34题。3如果在图中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4最近几十年来,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解析:第3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可知,河段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河谷地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B项正确。第4题,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处海水深度越来越小,泥沙淤积速度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河上游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重造成的,C项正确。答案:3.B4.C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56题。5图中“MN”一线沿途()A高差最大达300米 B海拔最低处为30米C丙处为谷地 D经过两个鞍部6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正确的判断是()A甲处能看到乙处 B乙处能看到丙处C丁处能看到丙处 D甲处能看到丁处解析:第5题,“MN”一线,丙处附近为最低处,海拔介于030米;乙处西部附近为最高处,海拔介于270300米。由此得高差H:240米H300米。丙处海拔向两侧升高,为谷地;只在“丙N”经过一个鞍部。第6题,乙处位于甲、乙之间最高山脊东侧,丙、丁之间间隔鞍部,因此,甲、乙之间和丙、丁之间无法通视,甲处更不能看到丁处。答案:5.C6.B读安徽省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78题。7甲地年辐射总量可能是()A3 500 B4 600C4 500 D3 3008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最低降水最少,晴天多夏季昼最长A BC D解析:第7题,甲位于皖南山区,降水较多,太阳年辐射总量较少,从图中数据可知是3 000甲ABDE。(3)从“五一劳动节”到我国的“教师节”,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夏至日时),接着向南移,到我国的“教师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但是没有越过赤道,还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A点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4)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A、B之间,即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扩大至南北纬30,则全球的热带范围将扩大,扬州夏至日夜长时间将缩短。(5)若30N上的A点某日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且时刻为1400,则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W,因而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为0向东到180。答案:(1)15N从15N向南北两侧递减(2)CABDE(3)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4)扩大缩短(5)见下图。13(28分)下图为“我国广东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8分)(2)现拟在图中A、B两处建水坝,坝顶高程100米,最佳选址是哪一处,请说明理由。试列举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12分)(3)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有人提出发展炼铜业,但也有人反对。请提出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8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地形类型,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征。第(2)题,从工程量、居民点搬迁量等角度分析坝址选择;从防洪、发电、养殖、灌溉角度分析效益。第(3)题,同意应从资源、能源、就业等角度分析;不同意应从污染、生态破坏、灾害角度分析。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2)B处。B处峡谷狭窄,建设大坝工程量小;淹没线以下的居民点少,移民少。综合效益: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灌溉等。(3)选择一种观点,答出理由。观点一:同意。理由: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有廉价的水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观点二:不同意。理由: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水污染,污染水库、河流;造成大气污染;增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