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六)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22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六)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六)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六)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六)新人教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等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D在白化病家族中,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解析: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可在白化病家族中根据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答案:D2.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根据曲线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存活率逐渐减小,说明种群中个体数量越少,越有利于生存,因此a代表的种群营养级较高,个体数少,但个体一般体型较大;同时也说明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种群密度超过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逐渐加剧,因此d点时并非最剧烈。D项中“竞争”一词也有误,竞争指的是种间关系,而本题强调种内关系。答案:D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NtN0t,可推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乙图表示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识图能力。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最快,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有环境阻力,不能看成“J”型增长,A项错误;乙图中g点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将不再增加,B项正确;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可以保证持续高产,C项正确;模型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设定时间段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故种群增长率为固定值,D项正确。答案:A4.下图中ad分别表示不同的指标,M表示某种指标的相对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石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为acdb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在一段时间内,若c种群数量增加,则d种群数量下降,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解析: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其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bdca,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若c种群数量增加,则d种群数量下降,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斗争最激烈的一定为b种群是错误的,例如同样的一个环境中老虎和蚂蚁。答案:D5下列有关食物链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B如果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同一种动物可能占多种营养级D生态系统中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解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的研究对象是种群而不是个体,与个体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干旱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6(xx大连双基测试)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而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两者的种间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能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答案:A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则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D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 500千克解析:该图包括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分解者细菌构成了完整的生物群落,食物链共有3条:蛇为最高营养级,如蛇增重1千克有0.5千克来自螳螂,有0.5千克来自黄雀,则消耗绿色植物最多为:500千克、2 500千克与250千克,共需绿色植物最多为3 250千克。答案:D8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B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C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解析: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方向是使物种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A描述的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较初生演替时间短,且未必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的地方开始;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占优势的物种往往不同。答案:B9(xx合肥教学质检)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故A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故B正确;相对较高营养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故C错误;一定时间内,M2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增多,故D正确。答案:C10(xx西城区期末)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提高。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0分)下面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流单位:kJ/m2a)。请分析回答:(1)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_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_。(2)上述能量流动情况以如上能量金字塔来表示:则A、B、C、D所代表的数值分别是_、_、_、_。(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关知识。能量传递效率100%,能量传递效率低的原因是该营养级生物自身及分解者消耗了相当大一部分能量。答案:(1)5.5%16.2%大部分能量都被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另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2)213833 36820 810(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15分)(江苏无锡市xx届高三3月摸底)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下表列出了四个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入射日光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玉米田荒地Meadota湖Ceder Bog湖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1.6%1.2%0.4%0.1%生产者呼吸消耗/总初级生产量23.4%15.1%22.3%21.0%(1)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率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四个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的生态系统是_。(2)下图表示玉米田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据此请在图的右边空白处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形成的食物网简图。(3)下图表示的是能量流经丙种群的情况,请在图中添加相应的箭头和文字,将能量流经丙种群的过程补充完整。(4)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5)下图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玉米田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中P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上画出该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变化情况。(6)若Meadota湖中人工养殖了某种杂食性鱼,该鱼类的食物有1/3来自植物,1/3来自草食性鱼类,1/3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那么一条长到6 kg的杂食性鱼至少需消耗植物_kg。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的比值越高,则表明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越高;生产者呼吸消耗量/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越高,则表明总初级生产量转换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越低,因而题中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玉米田,总初级生产量转换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是荒地。玉米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最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分析题中提供的柱形图可知,甲生物含的能量最多,营养级最低,乙、丁生物含的能量大体相同,为同一营养级,丙生物含的能量最少,营养级最高,分解者不占营养级,据此可绘出食物网图为。摄食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贮存量,贮存量是指用于该营养级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贮存量中一部分随该营养级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而被利用,另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据此可绘出能量流经某一种群的情况。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蓝藻大量爆发,是由于水体中N、P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不适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分析题中P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仍大于0,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S型增长),据S型增长规律可画出该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需消耗的植物量为:61/3561/35561/3555310 kg。答案:(1)玉米田荒地玉米田(2) (3)(4)B(5)增长型(6)31013(15分)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2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1)图1中,表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_,此过程中碳传递的形式主要是_。过程中碳传递的形式是_。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2)图2中,B、D、E依次表示的能量为_、_、_。要确保该生物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倍。(3)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解析:(1)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大气中的CO2)。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在生产者和大气之间(),碳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表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2)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后者中,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3)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降低。答案:(1)光合作用CO2有机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2)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5(3)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