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0920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了解鲁迅及本文的主题思想。把握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能力培养点: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学习作者善于解剖自己、勇于自省的可贵精神。情感体验点: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体验痛苦自责的心理活动过程,明白只有科学思想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见到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感到“惊异和悲哀”?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风筝挂图或实物风筝。课前准备 学生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1导人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检查预习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三、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五、问题探究 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上节课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探究疑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三、合作探究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3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 3而我明白了儿童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4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四、体验拓展 1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2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以上练习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练笔中写) 教师小结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教学小结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板书设计:风筝精神的虐杀补过的方法少年的胡涂全然的忘却内心的沉重教学后记:本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多角度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能够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羚羊木雕张之路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课后生字及多音字。能力培养点:培养阅读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情感体验点: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君子之交淡如炎,小人之交甘若醴”的道理。领悟并倡扬文中所表现的纯洁真诚的人情美。教学重、难点: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同时,透过有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课文类型: 讨论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了,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总结语: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课堂拓展 问题: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户根据。 明确: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例如,爸爸松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想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法方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七、板书设计:羚羊木雕爸爸“我”“财重”妈妈是?非“情重”万芳妈妈万芳八、教学后记: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散步莫怀戚【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能力培养点:学会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表现亲情的珍贵。通过文章中所创设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体验点:关爱他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对称的句子,学习语言。课文结尾有何深刻的含义?课文类型:课内自读课文。教学方法:通过圈点阅读法,画出重点语句,讨论句式结构,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以这些语句为脉络联系全文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七、板书设计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诗两首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1 了解本课中两位作家及代表作品。2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能力培养点:1 有感情地诵读这两首诗。2 抓住诗歌的意象赏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情感体验点: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炽烈的亲情。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金色花中为何把孩子想像成金色花?纸船的题目有什么妙处?课文类型:课内自读课文。教学方式: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讲授金色花教学过程:一、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诗歌1. 前提:扫除字词障碍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祷()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衍() 2. 朗读诗歌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三、感悟诗歌:1. 教师导语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生: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2. 合作学习 分组共同研讨下列问题(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参与指导,注重鼓励。 四、拓展训练: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如涓涓细流时时哺育着我们,现在请同学们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 (尝试写诗,教导作指导,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课文小结: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诵读的本文。 六、作业布置: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授纸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又寄托了一个游子母亲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独、惆怅的诗人,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尽管风高浪急,纸船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叠着,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母亲身边。一个独特的物象,寄托了诗人对母亲无限的眷念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情感的世界,感悟纸船 二、朗读诗歌:1. 教师配乐范读。(有条件,可放录音。) 2. 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3. 学生齐读、自由读。 三、感悟诗歌:1.导言: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2.合作学习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诗歌抒情总要借助某种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母亲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又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无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联想,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组内,组之间,以至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从旁参与,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 四、再读诗歌: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又具体,既含蓄又深沉。诗歌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请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诵读这首诗歌。 五、拓展训练: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诗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作业布置: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七、板书设计:我妈妈爱母亲颂神灵傻傻地偷看你工作让你嗅到阵阵花香让你看书不伤眼睛 金色花 船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力培养点: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体验点:体验偶得佳句的喜悦与被小孩批评的不自在。教学重、难点:1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课文类型:讲读课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入新课: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简练生动、针锋相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教学后记: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