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06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纸的起源葛剑雄 现在世界上最早的、一般被称为“纸”的,是埃及的纸莎草。在埃及洛克索以及其它地方的神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幅表现上埃及、下埃及统一的图。图中,莲花和纸莎草分别象征上埃及、下埃及。可见,纸莎草在当时的埃及社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埃及博物馆看到纸莎草上书写的文字,它们距今已经4000年到5000年了。然而,除这些少量遗物外,纸莎草的原始技术已经失传了。原因之一,大概是因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取代了纸莎草技术,导致它的消亡。 纸莎草的原料现在只有尼罗河上游才有。这种原料和芦苇差不多。造纸时,先把纸莎草的干割开,切平,沿着纤维纵向摊平成条状,然后把多条纸莎草并在一起,再上下挤压,等水分挤干,纤维就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纤维平面。所以,严格讲,纸莎草并不是纸,只是一种纤维的粘合物。但我们应当承认它在人类历史上所起过的作用。并且,它出现的时间很早,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在这一点上,即使中国的蔡伦造纸,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最早通过口耳相传来记录历史,但是难免会有偏差,所以这种历史往往和神话、想象、传说交织在一起,并不确切。后来,人们想出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过于简单。文字发明以后,中国最早把文字刻在牛骨、龟甲上,在河南安阳地区发现了很多甲骨文。中国的黄河流域还使用竹简、木简等,而在两河流域,人们在泥板上记录文字,比如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刻在泥板上。此外,中国古代用来记录符号和文字的还有纺织品、青铜器、岩画等,这些都是纸发明以前的记录方式。在古代中国,青铜器被称为“国之重宝”。所谓重宝,不仅因为它的贵重和铸造的不易,更因为青铜器上记载着历史。青铜器的主人往往将最重要的、需要时代传播下去的历史用铭文的形式记载在青铜器上。当时纸还远未发明,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记录历史。 以前,我们赞扬一个人学问好,常说“学富五车”或者“其书五车”。那时候没有纸,文字记录在竹简上,只有皇帝、贵族才有资格把文字写在帛上面,其他大量的东西还是记录在竹简、木简上面。从出土的文物看,一个简只能写几个字。这就是为什么古文都非常精炼,因为无论是鼎还是简,多记录一个字都是非常麻烦的。 东汉后期西平年间,皇帝同意在洛阳太学把所有经文刻在石碑上,称为“西平石经”。当时纸张已经发明,但价钱昂贵,并未普及。为了解决那么多人的需求,就把经文刻在石头上,相当于把标准版本告诉大家。学生可以随时来查看、对照。当时,有人专门到洛阳去看这些石刻经文。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没有纸、或者纸的使用还未普及的时候。中国最早的纸,传统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纸,这在后汉书中有记载。在纸以前,用棉帛、竹简,但帛贵而简重,使用都不方便。蔡伦就利用树皮、麻头、破旧的渔网等,成功地造出了纸,并于炎兴元年上报给皇帝。蔡伦被封为“龙亭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近年来,在陕西灞桥等地也发现了“纸”,它们存在的年代都比蔡伦发明纸要早,但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比如,有人分析认为灞桥纸算不上纸,仅仅是纤维的简单聚合。在我看来,纸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有关的,在东汉年间,蔡伦也未必是事实上第一个造纸成功的人,他其实是当时造纸的一个代表人物,而“蔡侯纸”也是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一种象征。虽然有学者认为灞桥纸、阳关纸等要比蔡侯纸早,但是我们应该这样看东汉蔡伦造纸以后,才有了成熟的纸张生产方法,纸张的使用才普及开来。(摘自文汇报)1关于“埃及的纸莎草”的表述和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A埃及的纸莎草在埃及具有突出的象征意义,从神庙中表现上埃及、下埃及统一的图中可以看出,它和莲花分别象征上埃及、下埃及。B纸莎草的原始技术失传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取代了纸莎草技术,导致它的消亡。C纸莎草的原料和芦苇差不多,造纸主要用的是它的干,割开,切平,纵向摊平,多条并聚,挤干水分,纤维就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纤维平面。D纸莎草出现的时间很早,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在人类历史上起过突出的作用。中国的蔡伦造纸,也不能与之相比。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类通过口耳相传来记录历史难免会有偏差,结绳记事的方法过于简单,信息表达不够全面准确。B帛绢太贵,只有皇帝、贵族才有资格用,竹简、木简太重,使用不便,一个简只能写几个字。C东汉后期西平年间曾经出现过在石碑上刻所有经文的“西平石经”,但那是因为当时纸张还未普及。D青铜器在古代中国被称为“国之重宝”,是因为当时纸还远未发明,也找不到更好的东西取代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侯纸”普及的原因之一是造纸的原料树皮、麻头、破旧的渔网等都是容易找到的廉价的物品。B“西平石经”将经文刻在石头上,既是为了让学生随时查看、对照,又是为了供时人和后人瞻仰。C古文之所以都非常精炼,是因为无论是鼎还是简,多记录一个字都是非常麻烦的。D纸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有关的,蔡伦其实是当时造纸的一个代表人物。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文先生传(节选)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徴明。寻以字行,更字徴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千百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吾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注燥发:胎毛始干,指年少。要间:要,大体;间,偶或。跅(tu)弛:放纵,不守规矩。曹偶:同辈。沮(j)洳(r):低湿泥泞的地方。堪舆:风水。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妄称B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 尚:崇尚,喜好C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 竟:竟然D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 第:科举考中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文徵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 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 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王世贞认为就像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一样,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也不应该重德轻艺。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C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向他人学习。如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与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对这些人文先生都自叹弗如。 D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2)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传言玉女 钱塘元夕汪元量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注】这首词写于元兵临于城下之时,汪元量当时为宫廷乐师。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东皇:指春神。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弦乐器,这里即指琵琶。8.上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钱塘元夕”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9.下阕的“羞”“恨”二字用得很好,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3) 名篇名句默写(9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每空1分)(1)陶渊明被钟嵘诗品评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在作品中多以飞鸟自喻,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如“ ,鸟倦飞而知还”。(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3)鹏的形象经常出现,如“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均源自庄子逍遥游中“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及“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李密述其进退两难的处境是: , ;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蜡烛墨白“谁呀?”老人颤巍巍地从凳子上站起来,打开门。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接着,他看到门口立着一个中年人。老人说:“中勤,是你。”“我来给您送碗饺子。”“咦真是。”老人把中勤让进屋来,指着墙下的案板说:“你看你看,送了十来碗了,咋吃?”案板上果真摆着十多碗饺子。中勤说:“过年哩,都兴。”“送来就吃,大家的心意。”“年年这样,叫我咋还情哩?”“看您说哩?您恁大年岁了,谁家的活没做过?”中勤接过老人递过来的手巾说:“歇着吧,我走,明个儿一早来给您拜年。”“拜啥年,不兴了。”“咋不兴,兴。您别出来了。”中勤站在门口又说:“谁来给您贴的门神?”“几个小学生,一早就来了。你看,还有墙上贴的画。”“应该应该。”中勤说:“一年到头找您麻烦,喝茶哩,修桌凳哩,几百个学生,应该。”“就这平常,也不叫你动手呀,扫地哩,压水哩,见天水缸满满的。青菜给你送的吃不了,这些小孩子。”“回屋吧,天冷。”中勤说完就“嚓嚓”地走进雪地里。老人弯弯地立着,看着中勤渐渐地走过操场,最后消失在大口外边。老人猛地想起了什么,一只手拍在苍老的额头上,自言自语地说: “看看,我这记性,咋就忘了中勤的锅盖哩?唉”老人上了门,走到床头在一堆木板里抽出几块桐木板来,在柔和的电灯光下反反复复地看几次,说:“就这几块吧,就这几块。”他抱着木板来到长长的工作凳上,坐下来,开始刨板子。有一丝透明的鼻涕流过他花白的胡须,滴落在刨得平整的木板上。老人拧了一把鼻涕后呆呆地坐着,他目光浅淡地看着一个地方。远处传来的鞭炮声把他从木呆里赶出来,他手中的刨子又开始走动了。“哧哧”在接下来冗长的劳作过程中,他就这样动动停停,停停动动,他不时地从现实里走进幻觉,又从幻觉里走进现实,他在似醒非醒的状态里,最终完成了那件圆形的锅盖。就这时,他头顶上的电灯灭了。他摸摸索索地点亮一支蜡烛。他在跳跃的烛光里思索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送去吧。”而后,他掂起锅盖往门边走。拉开门,雪在老人的面前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洁白而美丽的积雪厚厚地覆盖住了昔日喧闹的校园。没有风,雪仍在悄无声息地飘落,这使老人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他怀念起那些喧闹的日子来。老人静静地立在雪地里,他看到一头猪从他的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那头猪的嘴上粘满了酒糟。老人朝猪吆喝一声,然后说:“看看,到底拱进去了不是?”老人放下锅盖,顺着教室朝西走去,最后在二(1)班教室的门前停住了,教室的门框已经被猪拱断了,门也半歪着。老人伸头看看,教室里灰黑一团。他站在那里思索了一会儿,又往回走。他回到屋里一手提着工具篮,一手掌着蜡烛又重新回到门边。在烛光里,他看到在教室的西边有一溜厚厚的积雪,但他没有弄明白这不同别处的积雪从何处而来,他也没有看到那一根被积雪砸断的电线。在他修复那扇门的过程中,除夕的炮声远远近近地响成了一片。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那扇坏门修理好,他气喘嘘嘘地立在屋檐下,一手掌着蜡烛,面无表情地望着那扇恢复了原样的门。就在这时,他听到一种声音从天而降。起初他误认为那是学生跑操的脚步声,整齐的脚步声时常把他从梦中惊醒,当有雪砸在他头上的那一瞬间,他才明白那是积雪的滑动声。可是他没有看到那支蜡烛的火苗在风中挣扎好久才熄灭。在蜡烛熄灭的最后一刻,有一股细小的,淡淡的白色烟丝在飘荡的雪花里轻摇直上,最后被寒冷吞噬了。大年初一,起早来学校拜年的人没有看到老人,他们都以为老人被谁家老早地请去了。太阳出来的时候,一群孩子来到了学校里,他们一进校门,就看到了二年级那排房子上的积雪滑落了,在房檐下堆起了高高的一长溜。房顶上秋天里才苫上去的麦茬子,在阳光里闪闪发亮。(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老人与中勤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起因以及人情风俗,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B中勤送饺子,老人做锅盖、修教室门、被积雪砸死等主要事件都发生在风雪除夕夜这个特定时间,这样安排使情节集中、紧凑。C这篇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侧重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显得平和从容而又客观真实。D“有一丝透明的鼻涕流过他花白的胡须,滴落在刨得平整的木板上”,这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突出天气寒冷,工作辛苦。E这篇小说的语言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如“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到底拱进去了不是”都体现了这种特色。(2)划线的几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雪在老人的面前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洁白而美丽的积雪厚厚地覆盖住了昔日喧闹的校园。在蜡烛熄灭的最后一刻,有一股细小的,淡淡的白色烟丝在飘荡的雪花里轻摇直上,最后被寒冷吞噬了。二年级那排房子上的积雪滑落了,在房檐下堆起了高高的一长溜。房顶上秋天里才苫上去的麦茬子,在阳光里闪闪发亮。(3)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的?请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描写“蜡烛”的文字并不多,却以此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第卷(表达题 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B.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C.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最好的言说是“不落言筌”的言说,所以庄子发出了“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的浩叹。D.在那片热土,他曾以惊天的怒吼,拔木转石的兽力,席卷半壁江山,锻造出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西楚霸王。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地心引力尽管与预期相比只囊括了其中六项大奖,人们还是对其予以极大的赞誉。B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D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_。_。_。_。_。_。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收”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A BC D15.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5分)方向公平评价自觉努力满足绩效努力激励技能16.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6分)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西回小苑,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名年轻人到一家快餐店打工,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回家向父亲抱怨:“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是擦桌子。”父亲教育他:“桌子都擦不好,还能做老板?”之后,他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备5条毛巾,依次擦5遍,而且每次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为的是不让毛巾重复污染桌面。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麦当劳,他叫克洛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xx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语文试题答案【参考译文】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假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温州公告诉他生病的消息,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中丞俞谏,是先生叔父的同年。念文先生贫寒而认为文先生有才能,想要送钱给他,对他说:“你天天不感到苦吗?”文先生说:“早晚的厚粥都有。” 俞公特意指着先生的蓝衫说:“衣服破旧到这个样子吗?”先生假装不懂,说:“雨暂时把我的衣服弄破旧了。” 俞公最终不忍心说送钱的事情。一天,经过先生的房屋,门前(因为沟渠不通而)低湿,俞公回头说:“把这个沟渠打通,如果从风水来看,科举考试应当高中。”先生谢绝说:“您还是不要想这个渠的事情,渠打通了,会损坏旁边的民房。”后来有一天,俞公自己后悔说:“我要为文生打通那个渠,为什么要先说呢?我终究不能被文生感激啊。”先生的学业更加精通,名声更加显著。8.“月台”二句,写出了台馆依旧,但已弥漫敌骑的漫漫的尘埃;“豪华”二句,写出了昔日繁华尽逝,只有青山依旧;“钱塘”二句,写出了只有钱塘江潮涨潮落依然不变。(3分)诗人以景物的变与不变两相映照,写出了元军兵临城下时,钱塘城的元宵节繁华荡尽,一派凄凉哀伤的氛围。(2分)9.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灯光”在照到舞殿歌箔时感到“羞”,借写客观之物“灯光”的感受写出了亡国人的心境。“恨”字也是运用拟人手法,写“玉梅”“恨”,实际上也是写临安城里的南宋之人“恨”。诗人借物抒怀,含蓄哀婉。(一点3分)11.(1)选B、D;选A、C、E不给分。(A.交代“起因”错,文中的几件事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暗示性格”也表述不准。C.“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评价不当。E.“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举例不当。)(2)第一处突出雪之大之厚,假日校园之寂静无人,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写老人被雪压无人知埋下伏笔”)。第二处暗示结局,渲染悲剧氛围。第三处呼应老人被雪砸的情节,暗示死因;雪过天晴,阳光闪亮与风雪中烛光熄灭的情景形成反差,引人联想。(每点2分)(3)第一问: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虽孤苦伶仃却淳朴善良、乐于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木匠(或“劳动者”)。第二问:作者主要通过对话、行动(或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塑造这一人物。开头通过对话巧妙暗示人物的身份、处境、人际关系,突出他的勤劳善良淳朴,给读者一个总体印象;接着具体描写老人为中勤做锅盖、为孩子们修教室门的场景,老人的一连串行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他的美德;除夕、假日校园、风雪之夜、烛光等特定环境和冒雪送饺子的中勤等人物侧面烘托了老人平凡而伟大的形象。(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4)从情节环境看,送锅盖、修教室门、死亡等重要情节都在烛光里展开,蜡烛是主要环境要素;从人物塑造看,风雪除夕夜不畏艰辛点着蜡烛干活,集中体现了主人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德,小小蜡烛衬托了人物的高大形象;从主题表现看,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与老人很相似,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以此为题,既彰显了构思的精巧,也有助于主旨的表达;从表达效果看,风雪中摇曳的烛光,被寒冷吞噬的白色烟丝,营造了凄美的意境,以此为题,增添了诗意美。(每个角度2分,答到三个角度满分)12A解析:A.“溢美之词”的意思是过分夸赞的言论。此处褒贬失当。B.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C.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D.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形容力气极大。13选B。【解析】A不合逻辑,“囊括”即意味着包含了所有,而前有“只”后有“其中六项”,语意矛盾。C项,关系混杂,可删去“造成”,或将前两句改为“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大面积漏雨”。 D项,动词“服用”和宾语“含碘量”搭配不当。可改为“服用含碘的补品”。14选D。【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清此段文字的逻辑顺序,语言语文语文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句子分别是,即可得出答案15用激励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从而形成自觉的努力。16.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17、本题为寓意型新材料作文。材料记叙了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早期的一次打工经历。起初他对这份不起眼的工作不以为意,在父亲的教育下才认真对待,并尽力细心干好,最终在该行业取得成功。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有一定的感悟,读起来亲切,写起来也轻松。本题材料寓意丰富而浅显,审题难度不大。写作时可从以下角度构思:一是从克洛克角度出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好高骛远;认真做事,高标准,严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怕苦,不怕吃亏,有付出才有收获;虚心听取长辈和别人的意见,审时度势,不自以为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是从父亲角度出发:如何教育孩子,传授什么价值观,以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等等。还可从整则材料出发:成功的关键因素,创业的基本素养,等等。审题立意或行文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偏离材料,大谈无私奉献;从快餐店老板角度出发,谈如何对待新员工,如何用人之长,甚至引申到不要埋没人才;谈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时,着重谈现实的残酷,实现理想的艰难;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