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4.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874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4.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4.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4.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4.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时作业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分)(xx福建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三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和方式。(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2)措施:经济上废除债务奴役;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3)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摘编自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措施对秦国的贡献。(2)运用材料二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答案:(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2)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变革了生产关系,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二十年(496年),孝文帝下诏改姓。孝文帝在诏书中把鲜卑氏与汉文化联系起来,宣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又下令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服装样式与南朝流行样式大抵相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汉语)。年三十以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白寿彝中国通史卷五材料二鹿鸣馆(rokumeikan)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改革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右图为电影鹿鸣馆中在鹿鸣馆举办的仿效西方的盛大舞会的剧照。(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所反映的政策及影响。分析材料二反映的明治维新的政策措施及作用。(2)据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改革中社会习俗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答案:(1)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等。影响:巩固了北魏在黄河流域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措施及作用:引进西方文明,倡导“文明开化”;引导更多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2)认识:北魏孝文帝的社会习俗改革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日本明治维新的生活习俗西化,加速了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进程;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促进了社会文明与进步。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他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但实行“现代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是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摘编自埃及纪要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他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由于拿破仑的远征和穆罕默德阿里极其巨大的努力,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成为西方思想的最重要的桥头堡。(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一中“实行现代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是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这句话的含义。(2)材料一、二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是否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答案:(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列强入侵,埃及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下被迫进行的现代化改革;是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仅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期抵抗西方工业国家侵略的改革。(2)不矛盾。材料一是从改革的背景和局限性角度评价的;材料二是从改革的积极影响角度分析的。论证:阿里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受到了西方的经济、思想文明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为埃及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材料二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马克思(1)材料一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改革的双重性。答案:(1)状况:教会声称教徒必须得到神职人员的帮助,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2)双重性: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或用内在的精神取代了外在的权威,或个人和上帝在精神信仰中进行直接交往);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宗教锁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