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周练3(9.29)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483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周练3(9.29)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周练3(9.29)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周练3(9.29)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丰城中学xx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周练试卷 政 治 (考试范围:第一课至第六课)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周练3(9.29) 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A.B.C.D.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A.B.C.D.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B.C.D.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表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A.B.C.D.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这是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文化反作用于经济A.B.C.D.6.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这是因为()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A.B.C.D.7.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这说明()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A.B. C.D.8.下列能为下面漫画提供理论支撑的是()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A.B.C.D.9.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交往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10.2015年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举办该活动,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B.C.D.11.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B.C.D.12.2015年11月27日,全国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在北京颁奖。该活动以“传播科学家教、弘扬家庭美德、培树良好家风”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基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能使文化直接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力量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基于文化是促进个人成长,塑造完美人格的助推剂A.B.C.D.13.“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起了国人的共鸣。小品扶不扶之所以能引起国人共鸣,是因为()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B.C.D.14.“烽烟滚滚唱英雄”“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每当这些悠扬的旋律响起,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这说明()A.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15.某作家指出,如果文学是一辆马车,思想道理就是车上装载的货物。读者能够通过文学驾临心灵,满载而归,这便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学之所以能够“载道”“化人”,是因为()优秀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价值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文化DNA,已深入国人骨髓精神产品对人自身修养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A.B.C.D.16.“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悟到()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C.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全部文化 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17.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我们同住“地球村”,但地球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说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A.B.C.D.18.蒙古族和藏族人民在迎接尊贵的客人时都有献哈达的习俗,不同的是蒙古族的哈达为蓝色,而藏族的哈达为白色。材料主要表明()A.民族文化是民族间相互区别的唯一标识 B.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民族文化是由其社会实践决定的19.2015年12月2日,中国的首个高等学校海外分校华商澳洲国际商学院在墨尔本正式挂牌。我国大学在海外建立分校()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间接文化传播方式会使中外文化差异逐渐消失A.B.C.D.20.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必备品,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真正享受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大势所趋A.B.C.D.21.中国人饮酒讲究的是气氛,呼朋引伴,劝酒夹菜,开怀畅饮。西方人饮酒则注重酒的品质和味道,即使群聚而饮,也多是浅尝独饮,喝与不喝但凭自由。现在在中国许多地方,人们都倡导“文明”饮酒。由此可见()饮酒彰显出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酒文化是一国文化价值观的基本标志中国的酒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得以发展西方尊重个性的酒文化优越于中国讲究气氛的酒文化A.B.C.D.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变动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仍具现实意义A.B.C.D.23.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城市在“发展”的口号下,破坏了历史传承和已有的文化底蕴。这启示我们()A.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要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C.文化要在发展的前提下继承 D.要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24.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奇幻巨制大片捉妖记,运用最新国际特效技术,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该片在给观众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屡创票房新高。捉妖记的成功原因在于()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B.C.D.25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 BC D26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和担忧的。之所以令人痛心和担忧,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 BC D27油画传入我国已经百年,其画法已经融入到国画中。在近代,中国的画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说明()A文艺作品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创新2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它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9蔡元培先生在文明之消化一文里面说:“消化者,吸收外界适当之食料而制炼之,使类化为本身之分子,以助其发达人类之消化作用,不惟在物质界,亦在精神界。一人然,民族亦然。”这说明()A文化是无国界、无阶级的B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抛弃本民族特色C文化的发展需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D在文化交流中应该促进中外文化的完全融合30为了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厚积淀、丰富遗存和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辉映着五千年文明和体现着时代之鸿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体现时代精神C同一传统文化内容,可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D只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才能代替传统文化3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 B. C. D.32.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 D、3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排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34.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这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对中华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35.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日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36.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20分)37、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主席强调,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儒家思想。(10分)丰城中学xx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周练答题卡 政 治班级: 姓名:_ 学号:_ 得分: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答案二、非选择题(30分)36.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20分)37. 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儒家思想。(10分)丰城中学xx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周练参考答案 政 治1、 单选(7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CACBCAABABCB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BACBDAABBDCCB题号3132333435答案DADDB36、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20分)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5分)(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5分)(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5分)(4)文化塑造人生。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5分) 37、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儒家思想。(10分)答案:传统文明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对儒家思想应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顺应时代的变迁,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等提供有益启示。(5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应弘扬儒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