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综合能力测试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482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综合能力测试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综合能力测试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综合能力测试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综合能力测试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一、(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桎梏(g)倒影(do) 商埠(b) 少安毋躁(sho)B皴裂(jn) 箴言(zhn) 鞭挞(t) 安步当车(dng)C嬗变(shn) 拘泥(n) 炽热(zh) 暴虎冯河(png)D档案(dng) 提防(d) 肯綮(qng) 惩前毖后(chng)【答案】D(A项“少”sho;B项“皴”cn;C项“炽”ch)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与时具进振聋发聩 夙兴夜寐 引疚自责B两全齐美 秣马利兵 良莠不齐 掉以轻心C骨鲠在喉 置若罔闻 欢心鼓舞 针贬时弊D风声鹤唳 枉费心机 改弦更张 闲情逸致【答案】D(A项“与时具进”“与时俱进”,“引疚自责”“引咎自责”;B项“两全齐美”“两全其美”,“秣马利兵”“秣马厉兵”;C项“欢心鼓舞”“欢欣鼓舞”,“针贬时弊”“针砭时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的印象中,他以前是一个多愁善感、落落寡合的人,今日一见,完全变了一个人。B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C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寄托他的黍离之悲。D许多儿童的确具有绘画天赋,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学习过素描,但笔下的人物却有鼻子有眼,形象生动逼真。【答案】D(有鼻子有眼: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像真实的一样。 适用对象错。A:形容性情孤傲,与人合不来。 B: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C:指对国家残破,今非昔比的哀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皮影戏源于何地?大多数民间研究者认为,黄河大三角洲秦晋豫交接处这块中华民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应是皮影戏的主要诞生和发源地。B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其发展将扩展人类的能力边界,对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C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D“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地为用户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务。【答案】B(A.去掉“诞生”或“发源”,C.主谓搭配不当;D.缺谓语“提供”。)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周易的前生今世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歉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5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C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D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答案】D(A周易,即“周朝的易经”,所以周易属于易经;B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不是;C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乾”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6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B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C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D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答案】A(连山定首卦为“艮”和归藏定首卦为“坤”,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乾”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答案】A(B项“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错,根据原文“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可知;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D原文中为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传世)三、(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0题。杨延昭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以功拜莫州刺史。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厚赐遣还。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帝谓宰相曰:“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帝曰:“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即宥之。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景德二年,追叙守御之劳,进本州防御使,俄徙高阳关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帝知之,斥正还营而戒延昭焉。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选自宋史)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小无备,长围数日备:防备。B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惮:害怕。C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 益:增加。D与保州杨嗣并命 并:一同。【答案】A(战备。必须根据“城小”来推断语义。)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人乐为用/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B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C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D延昭与嗣提兵援之/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答案】B(B项:介词,凭借。A项:介词,被/介词,替。C项:代词,它/助词,的。D项:连词,和/介词,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咸平二年冬,时任莫州刺史的杨延昭带领遂城百姓抵抗契丹人的入侵,并用计击退了契丹军队。B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被契丹军队袭击,伤亡惨重,两人被召回朝廷治罪。C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中的诉状,但忠勇善战,为此,皇帝把他调任为高阳关副都部署。D杨延昭守卫边境二十多年,舍家为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军民的爱戴。【答案】D(A项:杨延昭是此次大战后才因功被授予莫州刺史的,并且不是全城百姓,是全部少壮男子。B项:帝“即宥之”,宽免了他们。C项:强拉因果,杨延昭是因为防御的功劳被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4分)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3分)译文:_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3分)译文:_【答案】(1)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2)杨延昭集中城中全部的少壮男子登城,发给武器铠甲守护。常常派小校周正处理这些事情,渐渐被周正欺骗,周正趁机干坏事。参考译文: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杨延昭年幼时沉默寡言,儿时常常摆列军阵作为游戏,杨业曾经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杨业每次征伐出行,必定让他跟随。太平兴国年间,杨延昭补为供奉官,杨业攻打应州、朔州,杨延昭是先锋,在朔州城下作战,流箭穿过手臂,可他战斗更加勇猛。咸平二年冬,契丹侵扰边境,杨延昭当时在遂城。遂城小,没有战备,契丹进攻他们很急,合围数日。契丹每次攻战,将士们感到危险恐怖,杨延昭集中城中全部的少壮男子登城,发给武器铠甲守护。正值严寒,他们从井里打上水浇灌到城上,早晨全部变成了冰,坚硬滑溜,敌人攻不上城,契丹军队溃散而离开,因此获得敌军许多铠甲和兵器。杨延昭因为立功升为莫州刺史。当时真宗在大名,傅潜握有重兵停留在中山。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兵进行决战,傅潜不允许。等到傅潜犯罪,召杨延昭奔赴皇帝所在地,屡次得到对答,询问边防要事。皇帝很高兴,指着他对众位王说: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杨延昭训练士兵守护边塞,有父亲的风范,很值得嘉奖。皇帝给延昭优厚赏赐后派他回去。当年冬天,契丹向南侵犯,杨延昭埋伏精兵于羊山西面,从北面突然袭击,边打边退。到了西山,伏兵出击,契丹军队大败,俘获他们的将领,匣装他的头来进献。杨延昭晋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同任命。皇帝对宰相说:杨嗣和杨延昭,凭忠诚勇敢报效国家。朝中忌嫉的人很多,我尽力保护,才到这样的境地。五年,契丹侵犯保州,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还未列好阵势,被契丹袭击,死亡了很多士兵。任命李继宣、王汀代替他们并召其回朝,将惩治他们的罪。皇帝说:“杨嗣等人平时以勇敢闻名,以后可以将功补过。”就宽免他们。六年夏,契丹侵犯望都,李继宣徘徊不前,论罪削去官阶,再次任用杨延昭为都巡检使。景德二年,追记防御的功劳,晋升为本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在驻所九年,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事,军中的诉状,常常派小校周正处理这些事情,渐渐被周正欺骗,周正趁机干坏事。皇帝知道这事,斥责周正回到军营,并警告杨延昭。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杨延昭智勇善战,所得俸禄和赏赐全部犒劳军队,不曾过问家事。他出入乘骑侍从如同小校,号令严明,和士兵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冲锋在前,指挥军队能够取胜,把功劳推给下属,所以人们乐意为他效用。他在边境防卫二十多年,契丹人害怕他,称他为杨六郎。他去世后,皇帝哀悼他,派遣宦官护送灵柩回乡,河朔的人大多望着灵柩而哭泣。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8分)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注梦回:梦醒。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_(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4分)_【答案】示例:(1)诗眼应该是:“何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此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一句,描写了梦醒时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在荒凉的旅馆住宿时心中的凄苦,为后来的景物描写和个人的感情抒发作铺垫。(2)起衬托作用,用未眠鸥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长夜难眠的愁苦。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寓情于鸟,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13文学常识与诗文默写。(5题限选4题)(5分)(1)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是_,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被合称为“_”。(2)_,又重之以修能。_,纫秋兰以为佩。(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4)乐岁终生饱,_;然后驱而之善,_。(5)其志洁,_。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答案】(1)汤显祖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扈江离与辟芷兮(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凶年免于死亡故民之从之也轻(5)其行廉举类迩而见义远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在小日子里生长与飘零程耀恺董桥偶于市上得到一枚闲章,材质也许不敢恭维,印文却是绝妙好辞:“我是个村郎,只合守篷窗、茅屋、梅花帐。”这十五个字,印在纸上,无论怎么读,感觉都是一首诗,而诗眼就在“只合”二字上,这个村郎,肚子里肯定贮了些墨水,却不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若以为他是一个胸无大志、不求上进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篷窗、茅屋、梅花帐,是他的选择。我也是个村郎,因为时代发生了骤变,“篷窗、茅屋、梅花帐”像云彩一样飘逝了,我够不着了。这时候,城市吸纳了我,没办法,我只有在城市里过日子。城里的日子,有采采流水的好日子,有蓬蓬远春的美日子,有举步维艰的难日子,有平淡无奇的小日子,也有鲜花着锦的大日子。在这当中,我偏偏选择了小日子,我只合过小日子。别看这小日子,就是“白菜豆腐保平安”,没这么简单。过小日子,还有不管风吹浪打,自有风景可看的一面;过小日子,还有在你不想走的路上来来往往,在你不想呆的地方安家落户,与你不相识的人同舟共济的一面。说到底,过小日子的真谛,就是不拘酸甜苦辣,自然而然地生活。诚如托尔斯泰所言,各家各有各的幸福与不幸,小日子从来就不是千篇一律。至于我的小日子,说得好听点,就是锅碗瓢勺交响曲;说得直白些,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只不过,因为我粗识几个字,在开门七件事之外,我也买些书籍与刊物,这样一来,烹文煮字也就和我的小日子水乳交融在了一起。过小日子,当然要精打细算了,但绝不仅仅是精打细算。有朋自远方来,曾经共患难,而今相去三千里,相隔三十年,最难风雨故人来,开茅台,泡龙井,倾其所有款待,也在所不惜。又譬如,买一件羊毛衫,通常要问问价,说不定还要货比三家。若是添置电脑、数码相机之类,那就只在贵的里挑,拒绝便宜货。花钱的事,正如女人的面霜,往脸上抹不心疼,但绝对不会往身上抹。总而言之,铢积寸累,是小日子的本色;一掷千金,是小日子的彩色。如此说来,小日子不是富,小日子也不是穷,贫困与富有,在小日子里,是没有重量、没有颜色的词儿。小日子好比量体裁衣,无所谓峨冠博带,称心如意才是根本。像我这样过着小日子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生活在两重世界里的人。八小时之内,我是必然王国里的臣民,只知道为生存而生存;八小时之外,我是自由王国里的臣民,可以为看云而看云。我当臣民的时候,就听天由命;我当百姓的时候,就笑骂由心。我知道,一个人活着,就得忍耐我们必须忍耐的,也要创造我们必须创造的。幸亏还懂得这一点点小道理,才不致被两重世界撕裂开来,依旧是个完整的过小日子的人。有一阵子,我在广州的一家公司做事。公司为房地产商做策划销售,我们就让甲方打广告,说什么“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买某某花园,就是买高兴!”我做策划做得久了,卖房子卖得多了,就明白买房子这件事,不见得有多少高兴,有点高兴,终归也要被折腾成落花流水。后来我退出了江湖,回到老房子里,回到小日子里,我下了决心,固守我的老巢,我深知小日子经不起折腾。小日子就像一只提水的木桶,外边至少要有一道箍儿箍着,才不致散板,不折腾就是小日子的箍儿,有了这道箍儿,小日子就能循序渐进,就能风平浪静。跨过了青年的混乱,越过了中年的不安,迈过了老年的苍凉,我的人生,就在小日子里生长与飘零,如同一片树叶,在森林里生长与飘零。(选自思维与智慧)14文章第段写董桥的一枚闲章有什么作用?(5分)_【答案】(1)引领下文,并为下文围绕“小日子”展开议论作铺垫;(2)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与“我”的经历形成对比,突出了“我”面对城市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小日子的偏爱。15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的含意。(6分)(1)花钱的事,正如女人的面霜,往脸上抹不心疼,但绝对不会往身上抹。_(2)一个人活着,就得忍耐我们必须忍耐的,也要创造我们必须创造的。_【答案】 (1) 花钱,只要用在该用的地方,花再多也在所不惜,如果不是该用的地方,那就得慎重了。(2)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能在八小时内努力工作并适应、融入环境,因为这是我们获取生存资源的途径,同时也不忘享受八小时之外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16文章第段,作者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在广州一家房产公司工作的经历?(5分)_【答案】(1)表达了作者对小日子的喜爱,揭示要过好小日子就不能折腾的道理;(2)与文章第段“我偏偏选择了小日子,我只适合过小日子”相照应,再次强调了作者选择过小日子的坚定信念。17赏析文章的结尾。(6分)_【答案】(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强调了“我”的人生要在小日子里安稳度过的愿望;(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人生在小日子里的生长与飘零比作树叶在森林里的生长与飘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日子的从容自然;(3)点题,照应开头“我”的选择:“我只合过小日子”;(4)总结全文,写出了“我”甘于过小日子的情怀。六、(15分)1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的有效内容,为“文化软实力”下定义。(40字以内)(4分)软实力是同国家军事、经济、科技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广泛传播,并被他国国民普遍认同、愿意接受。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文化软实力并不是指一个国家具有的悠久文化历史和蕴涵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软实力是_【答案】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广泛传播,并被他国国民普遍认同、愿意接受的文化影响力。19阅读漫画,补写句子,揭示漫画的寓意。(5分)懂得少的人,_;懂得多的人,_ 。因为懂得少的人,_;懂得多的人,_ 。【答案】喜欢多谈则往往选择沉默认为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很重要则自知还有太多事不懂(一二两句要体现对比;三四两句要揭示合理的原因)20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中的人物是成对出现的,如诗经中的“氓”与“我”、鸿门宴中范增与张良、项庄与樊哙、项伯与曹无伤。请从下列课文人物中任选一组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对称句表现人物的情感经历或性格特点。(6分)备选人物:项羽与刘邦、刘兰芝与焦仲卿 、白居易与琵琶女、廉颇与蔺相如示例:氓与“我”:痴情女夙兴夜寐反遭弃;负心汉背盟弃誓现原形;我选 _【答案】示例:项羽与刘邦:楚霸王自矜功伐自刎乌江;汉高祖忍辱负重终成大业。刘兰芝与焦仲卿:韧如蒲苇,刘兰芝抗婚举身赴清池;坚若磐石,焦仲卿违命自挂东南枝。白居易与琵琶女:浔阳江头,歌女拨弦泣身世;冷月岸边,骚人吟诗诉谪情。枫叶荻花,浔阳江上琵琶语;离愁谪恨,海角天涯沦落人。廉颇与蔺相如:文相如顾全大局国为先,武廉颇勇改过错和为贵。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成年大马哈鱼经过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溯河洄游重返故乡,养儿育女,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慢慢地死去。人回溯历史,可以知兴替,明晓历史规律,从而获得人生智慧。回溯过往经历,可以检省得失,坚定信念,憧憬未来。请以“回溯”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向】作文材料以成年大马哈鱼为引题,写大马哈鱼长途跋涉、千辛万苦重返故乡,养儿育女,最后慢慢死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回溯”是回到故乡,寻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空间,不过这个“故乡”不仅是实际的故乡,也应该是精神的故乡。接着材料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回溯历史,获得人生的智慧;一是回溯自己的生活,可以得到坚定的信念,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分析可以看出,所谓“回溯”是对人类历史的回望、对自己生活的总结,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深深思考,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个人前进的动力。如此看来,行文过程可以抓住历史中的一段时间、一个人物、一些思想、一些做法进行思考,理解从前人那里得到的智慧;也可以抓住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自己对过去思想、行为的反思,写这些反思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佳作赏读】回溯张庆和回溯草地,回溯红军走过的草地,仿佛回溯历史深处的一簇风景。那些盛开的花,那些衰败的草,那些挺拔的枝,那些枯萎的叶或摇曳,或凝定,或芬芳,或苦涩,无不成为撼动心魄的一种力量。长征选择了草地,这是草地的幸运。革命曾经在这里吃苦受难,革命曾经在这里辉煌灿烂。因而,这里才生长出崇高,生长出景仰,才生长出那许多的伟大与不朽。还记得小学课本上那金色的鱼钩吗?它让先烈的精神闪光,它让稚嫩的童心向往。这里是历史的档案馆,这里是革命的资料库。这里珍藏的不只是忠骨、传说和故事,这里还珍藏催人奋进的鼙鼓金号,这里还珍藏照彻心灵的熊熊火光。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找先辈的足迹而来,如果仅仅是为了采集诗句词章而来,那就不要来。因为,这样会踩痛历史,会惊醒自以为装满思考的头颅,会惊诧自己的心灵成为一片空白甚至会让人觉得,喧嚣的尘世于这里是一个太不和谐的音符,会让人发出千百声感慨或者叹息。感慨吧,草地的空旷已经投影成宽阔的广场;叹息吧,草地的寂寥正在佐证着红军的艰难。草地是一座庭院,从这里走出的人,即使走成了贫穷,精神也富有;即使走成了清瘦,灵魂也健壮。从这里走出的人走成了一群前辈,他们的名字,有的被漫步广场的人吟诵,有的靠着电波的力量,被传播成遥远和永恒这一条路,弯,是红军走出的一张弓;这一条路,直,被红军走成了弓上的弦。红军意志是拉弓的力,红军理想是弦上的箭。挟着滚滚风云,裹着遍地花草,理想被放飞了,草地亦被抽出了一条线。从此,这一条线就把草地和天安门扯在了一起,把草地和整个中国扯在了一起。于是,这里的风云便成了簇拥时代的浪潮,这里的鲜花便开成了一种笑容,这里的绿草便摇曳成那里的旗帜为了寻求甜甜的日子,红军才咀嚼苦苦的草根。这里的草根有功劳,苦涩的汁曾经营养了民族精神,曾经挽救了中国革命。草根却从来不炫耀自己,依旧过一种隐居而平凡的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便是不衰野草的可爱,这便是一种伟大的哲理。所以红军才选择荒草遍布的野地,让野草检阅他们的阵容,让野草验证他们的品格。最后,野草为红军打了满分。这里植下了许多年轻的生命,所以这里才如此青翠碧绿;这里埋下的忠骨永不变质,所以这里才永远肥沃。这里还要生长现代化呢,生长崇高和不朽的地方,怎么会生长渺小和没落呢?【名师点评】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歌颂了红军长征中走过的草地,作者通过对草地的想象、联想表现出对草地体现的意义的深刻理解,歌颂了草地的品格。联想和想象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作者开篇就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定位草地特点,接着想象草地当年的情景,再联想小学课本中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调动读者的情感体验。文末作者用比喻等修辞方法想象草地的各种特征,表现红军将士的革命英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