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馨晨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栏目索引,温馨晨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善待生命中的缺点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有点微小的缺点显得真实也才显得珍贵。当我们接受事物美好的部分时,也要接受它缺点的那一部分。正因为有了微小的缺点,才使得事物显得生动而不虚假。人生就应该像一个五味瓶,盛满着酸、甜、苦、辣、咸。倘若里面装的只是糖,那么人生就太过单调乏味了。人生没有挫折与失败,没有难过与悲伤,就像探险家到动物园里看囚禁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样,枯燥无味。,哲思短章,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身之憾的危险,刻意去剔除自己或他人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缺点,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平日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真诚,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让我们善待生命中的缺点,以宽容之心看自己,以豁达之心微笑面对生活,我们便会与欢乐相伴,与幸福相随。微小的缺点也是美的。,1.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唐白居易反白头吟赏读: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唐孟郊赠崔纯亮赏读:镜虽破,其光不改;兰虽死,其香不变。喻指友情深挚,坚贞不渝。亦可喻指高洁自持、矢志不改的情操。,修身名句,返回,自主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1.通假字举直错诸枉_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知者利仁_,答案,“错”通“措”,安排、安置,“乡”通“向”,先前,“知”通“智”,精明,2.一词多义,答案,于,舜有天下,选于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苛政猛于虎也君幸于赵王,从,给,比,被,答案,事,今日之事何如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方,可谓仁之方也已今齐地方千里且知方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秦王方环柱走,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方法,方圆,儒家的伦理道德,方向,方位,正在,答案,克,克己复礼为仁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公乃与克日会战,举,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类迩而见义远知理而后可以举兵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戍卒叫,函谷举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克制,能够,战胜,攻破,约定,限定,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或恋爱中男女的一方。古义:_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今义:助动词古义:_,爱护别人。,可以用来。,答案,4.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动词不仁者远矣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己欲达而达人_形容词作名词举直错诸枉_,答案,疏远,使通达,正直公正的人,(2)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尧舜其犹病诸_(3)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己欲立而立人_,答案,担忧,忧虑,使站得住,5.文言句式富哉言乎_何谓也_何如?可谓仁乎_舜有天下,选于众_不仁者远矣_,答案,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返回,合作探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主旨归纳,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重点突破,一、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提示“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但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答案,二、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提示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地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答案,三、结合第7则分析曾子认为读书人必须具备怎样的品质。,提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心胸狭隘,遇到困难就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试想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怎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心中怀着坚强意志的读书人实践仁的理想决定的。,答案,文本审美,对句精辟,气势磅礴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明白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譬如对偶句式可以精确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奥秘。而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得到一种蔑视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另外,孔子立志高远,守道正直,见识通达,自然出语,气质刚毅,气势凌云,气象磅礴。例如本课第1则中,他的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马上回答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尽管面对的是他最为欣赏的弟子,但是由于涉及的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孔子还是回答得极为斩截,气势凌厉,不容置辩。孔子的语言气势,有时是通过设问、反问达到的,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而更多的是通过排比句式造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四个“非勿”语言整齐而联绵,明确地界定了仁者待人接物的准则,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量。,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