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济南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02657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济南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济南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济南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济南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重点、难点) 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通过讨论使学生逐渐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的观念课前准备:1、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2、学生了解血型发现史,收集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的生平和事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4分钟【复习旧知】:1.血液的组成?2.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结构、功能、异常症状?3.如何正确血常规化验单?学生回忆、回答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复习旧知,强化知识,为新知铺垫。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情景展示(图片或多媒体):交通事故后,伤者被送往医院,需要紧急输血。 让学生思考。引导同学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什么情况需要输血?怎么输?由学生生活事例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体会发现血型的探究过程5分钟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很敬畏地看待血液,认为它是生命的源泉,并试图用血液来延年益寿或者是挽救生命。1492年罗马教皇生病,喝了3个男孩子的血,结果连他在内4个人全部送了命。1616年,法国人丹尼斯首次把羊血输给一个病人,结果病人死亡。除此之外,许多医生在大量的输血临床实践中,发现有的病人在接受输血后,会突然出现发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症状,甚至会死亡。也有的病人输血后,生命得救。提出问题 输血后有的人死亡,有的人却能得救,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多媒体展示: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发现:不同血液混合时会发生凝集现象。提示:凝集,不是凝固。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血型的发现:红细胞凝集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凝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了凝集现象;遇到另外一些人的血浆时,不会发凝集现象。经进一步的研究,兰德施泰纳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是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是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智慧和结晶,更有激情和兴趣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展示血液凝集现象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测测自己的血型12-18分钟联系实际血量和献血10-15分钟【导入过渡】:如何利用这两种凝集素测定血腥呢?兰德施泰纳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如下规律:【背影知识】:血型A型标准血清(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抗A凝集素)A不凝集凝集B凝集不凝集AB凝集凝集O不凝集不凝集我来动动手:引导:1.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血型?2.大家利用我们课前准备的材料可不可以测出自己的血型吗?应该怎么做?(提示: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血型鉴定的实验原理:根据凝集原与凝集素之间的免疫反应关系,用已知的凝集素(抗体)鉴定被检者红细胞上的未知凝集原(抗原)。趁热打铁甲、乙两人同去献血,甲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与B型血清不发生凝集;而乙的红细胞与A、B两种血清均不发生凝集。他们两人的血型是( )A、甲为A型 ,乙为B型B、甲为AB型,乙为O型C、甲为B型 ,乙为O型D、甲为AB型 ,乙为A型过渡:血液作为生命的能源,神奇地支撑着我们的全部生活。我们的身上到底有多少血量呢?我们健康的人一次可献出多少血液?就让我们来学习下一部分的内容:血量和献血【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少量缓慢输入异型血。为什么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各种血型的人输血时可接受哪几种血型的血液?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知识拓展】根据病人病因不同,输血治疗的具体目的不同而可采取不同种类的输血方式。如急性大失血,引起血压下降时,则应输全血。严重贫血者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而总血量不一定少,故最好输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患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主要是血浆减少,最好输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对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则可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浆以增强凝血能力促进止血。趁热打铁若A型血的人失血过多,抢救时应该给他输入( )A、A型血 B、 B型血C、AB型血 D、 O型血【过渡】患者所需要输的血液从哪里来呢?义务献血看两个小知识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义务献血的认识?献血会不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呢?小知识1:从xx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60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知识2: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实践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小知识3: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趁热打铁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学生阅读课本46页输血与血型并讨论:安全输血要研究血型系统,人类常见血型是怎样的?(答案:ABO血型系统: A型、B型、AB型和O型)想设计思路:先在载玻片的左边滴一滴A型血清,在右边滴入一滴B型血清,再把血样滴入左右两边,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再对照老师给的鉴定反应图片就知道某人的血型了。一组同学:我模拟甲,“我”的血液分别和A标准血清和B标准血清混合,发现和A标准血清发生了凝集反应,甲的血型应该是B型血。二组同学:我模拟乙,“我”的血液分别和A标准血清和B标准血清混合,发现和A、B标准血清都发生了凝集反应,乙的血型应该是AB型血。三组同学:我模拟丙,“我”的血液分别和A标准血清和B标准血清混合,发现和A、B标准血清都不发生了凝集反应,丙的血型应该是O型血。四组同学:我模拟丁,“我”的血液分别和A标准血清和B标准血清混合,发现和B标准血清发生了凝集反应,丁的血型应该是A型血。答案展示:C 血量占体重的7%-8%。一次性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必须输血治疗。阅读课本47页“分析讨论” 和表3.31,完成讨论题: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可能会出现血液凝集的显现。都能接受同型血,O型是万能输血者,AB型万能受血者。解析: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这是最重要的原则。答案: A学生认真讨论,师引导分析,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小组讨论畅所欲言。一次性失血不超过400毫升,短时间内可以恢复正常。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献血是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要义务献血。献血光荣学生自己动手测定血型可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同时亦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抽象的知识有助于理解学习。结合学生实际,自然过渡到血型鉴定。变抽象为形象,形象直观。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达到堂堂清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拓宽学生视野,有助于理解掌握。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达到堂堂清知识指导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巩固提高4分钟观看视频:血型的简介回顾: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学生观看视频,回顾本课主要知识。这一视频能够直观的表现本节课知识点,更直观的巩固了知识点。巩固提高3-5分钟 A类:1.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C.600700 mL D.400500 mL人的血液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 、 和 。这就是ABO血型系统。B类:1.输血时,如果受血者与输血者血型不合,会发生 ( )贫血 B.血液凝固 C.红细胞凝集 D.发炎2.一般说来,输血时应以输 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 型血可以少量的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 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3.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毫升, 和 可以在短期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 。C类:你会参加无偿献血吗?为什么?你对献血者有何忠告?A类:1.B2.O型 AB型 A型 B型B类:1.C2.同型 O AB3.400 血浆 血细胞 200 300 造血功能C类:会参加无偿献血。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献血前应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进些清淡饮食。献血中献血当天应适当休息,在23天内不要做强烈运动,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献血后要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个人活动要适度,不要进食过量。及时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1.血量:人体重的7%-8%。2.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3.输血:输入同型血为原则。4.义务献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