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173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课时作业基础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次韵东坡还自岭南李之仪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注】 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此诗。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毵毵( ):毛发纷披散乱状。(1)诗中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2)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 (1)苏东坡是一个乐观旷达、飘逸潇洒、年事已高的诗人。首联写苏轼被贬岭南,身处逆境,生活艰辛却甘之如饴。颈联是作者想象中的东坡,衣袂飘飘,鹤驾清风,很是飘逸。尾联写东坡雪髯霜鬓,人已老矣。(2)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颔联、颈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慨万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添字采桑子芭蕉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注】 该词创作于词人南渡以后。(1)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答:_(2)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答:_答案 (1)树干高大,枝繁叶茂,叶心舒卷,脉脉含情。(2)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解析 (1)本题要求概括芭蕉树的形象特点。分析时主要立足上片中的形象描绘,结合词中“阴满中庭”“舒卷”等重点词句加以概括。(2)本题问词人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也就是主要问词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此外,回答此题也一定要将词人抒发的感情表述出来。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诉 衷 情(金)吴 激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注】 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华颠,头发花白。(1)上阕中词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与“残月照吟鞭”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答:_(2)“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1)不成眠的原因:夜寒;思乡心切;行至途中的兴奋与激动。词人因为夜不能寐,所以索性早起,在残月之下低吟、扬鞭赶路。(2)描写了词人到家以后,孩子们牵着他的衣襟,笑他头发已白的温馨欢乐的场景。通过想象(或“侧面描写”“从对方落笔”等)写回家后的温馨欢乐,具体而真切地表达出词人归家时内心的兴奋与喜悦。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遥。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 的的:鲜明的意思,形容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的状态。(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答:_(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 (1)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初春季节,阳光和煦,照得积雪消融,野草刚刚铺满原野,马儿在一片青葱景象中嘶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同时,从“的的”和“遥遥”的对比可以看出,春风得意的裴坦此时是乐观开朗的,而杜牧却并不得志,因此内心亦有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情绪。这首诗的环境描写与情感抒发形成强烈对比,用春天的美景反衬诗人的满腹愁情,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之作。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问答问题。菊 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题 菊 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1)第一首诗前两句中有两个“绕”字,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答:_(2)两首诗的后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1)第一句中的“绕”这一行为的支配者是“秋丛”,写出了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犹如陶渊明家,给人以环境幽雅之感。第二句中的“绕”这一行为的支配者是诗人,写出了诗人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不知日之将夕。(2)元诗将菊花与众花对比,写爱菊并非偏爱,而是从菊花后凋中凸显出对经历风霜的坚强品格的赞美,寄托了诗人对坚贞个性和高洁人格的欣赏与向往。黄诗直抒胸臆,诗人要做司春之神,使菊花与桃花在春天一同登台,争妍斗丽,抒发了诗人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诗歌鉴赏 元稹的菊花,前两句写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诗人沿着竹篱行走,忘情地欣赏着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中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如陶渊明家,给人以环境幽雅之感。第二句中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日之将夕。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然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于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更爱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题菊花是黄巢在起义前写的托物言志的诗,表达了农民起义领袖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一、二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以显示其坚强,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也就难以有蝴蝶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诗人就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不平。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命运对菊花的不公平。诗人想象有朝一日自己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诗人的宏伟抱负。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早 春畅 诸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注】 献岁:岁首正月。(1)这首诗歌是怎样表现“早春”这一特点的?答:_(2)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1)通过园林半闭、带雪之雨、带寒之风、初归大雁、寒梅初放来表现。(2)诗人面对季节轮替,春天初归,产生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或“自勉同时也规劝人们珍惜时光,及时发奋”)。7.阅读下面这首律诗,然后回答问题。归 乡陆佚仁万里归蓬万里云,关山过处忆犹新。凄凄峪道金狄马,寞寞重山武穆心。故里梨园停宿雨,圩中旧巷走乡音。茶淡火熄人寂静,浅秋摇曳月黄昏。【注】 陆佚仁,明正德银川卫职方司书办,受刘大夏案牵连,被迫辞官。北宋名将狄青,受朝廷猜忌,郁郁而终,葬于汾阳峪道河。金狄,墓前神道两侧的石人石马,其中的武将名金狄。武穆,指岳飞,因奸臣秦桧陷害,被召南归,风波亭被害,有词小重山。圩:江淮低洼地区村庄周围防水的堤。(1)请分析颔联运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答:_(2)纵观全诗,说说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_答案 (1)颔联用典。 借用狄青和岳飞被朝廷猜忌陷害的故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牵连辞官后报国无门的郁闷、凄然和有志难抒的落寞、不平。(2)首联、颔联写了归乡之前,被牵连辞官,独自南归时的孤寂、不平、凄然、落寞。颈联、尾联写归乡之后,看着熟悉的梨园,听着村巷里熟悉的乡音,炉火边烹一杯淡茶,看天边月光摇曳。这舒缓宁静的生活安抚着作者的心境,心绪逐渐平复,归于淡然和宁静。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使青夷军入居庸(其一)高 适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注】 青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天宝九载秋,四十七岁的高适以封丘尉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1)请简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手法。答:_(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具体分析。答:_答案 (1)颈联运用拟人(或:烘托、衬托、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渲染等)手法,从听觉和视觉(视听结合)两方面写了寒泉水声冷涩、悲苦,山间树叶凋零、干枯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摹出边塞的寒冷、空旷。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和心境的冷寂。(2)“难”。孤独之难(或“孤独”)。诗人去、回边塞,匹马独行了很长时间,前路漫漫,孤单寂寞。行路之难(或“旅途艰难”)。景象荒寒,关塞高险,大雪纷飞,行路艰难,一路行来艰苦困乏。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而“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歌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盐角儿 亳社观梅(宋)晁补之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1)请结合词的上阕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梅花的特点的。答:_(2)“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几句用到了哪些手法?试加以赏析。答:_答案 (1)作者是从颜色和香气两个方面来写的。“开时似雪。谢时似雪”用比喻手法表现了梅花颜色雪白的特点。“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表现了梅花香气透骨的特点。(2)“占溪风,留溪月”是说梅花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魅力;“堪羞损、山桃如血”一句说梅花将红如血的鲜艳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在衬托中突出了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诗歌鉴赏 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上阕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中,前两句集中笔墨,用复沓手法极写梅花颜色的雪白,第三句突出了梅花颜色的与众不同。“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下阕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的神韵和品格。梅花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还使那鲜艳无比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写梅花的另一大特点,纵然枝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终还是别有一番情致。作者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经典连线11.(xx天津)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暮 春(宋)黄 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 春 山 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答:_(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答:_(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_答案 (1)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解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扣住“阑珊三月”,找出诗中的意象,即落花、柳绵、东风、斜阳和子规。(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本诗描写桃花却不直接写桃花,主要运用间接描写,如“流莺不语燕飞忙”“濯手惟闻涧水香”。(3)分析诗歌情感,要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进而体会诗人所寓之情。暮春诗中“阑珊”“春愁”等词语及“落花”“斜阳”“子规”等意象明显带有感伤色彩,而暮春山间诗中“缓步”“流莺”“涧水香”等描写雅致有趣,正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12.(xx湖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桃 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 归:出嫁。 (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蓁(zh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的形式。(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答:_答案 (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解析 (1)熟悉诗经常见的表现手法,不难得出答案。(2)“比兴”是诗经常见的表现手法,解答该题要指出用来作比、起兴之物,理解其深层的含义。13.(xx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 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 渔 家(宋)郭 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_(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 (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意思答对即可)(2)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惆怅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意思答对即可)解析 (1)作者采用了衬托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第一、二句“等闲挥袂”“惯别家”“客天涯”等语,显示自己并不以离家为意,表现自己的豪迈和潇洒。第三句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江南梦”,以梦回江南衬托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不仅直言“惆怅”,更用“山月斜”烘托自己的“惆怅”和孤独,使思乡怀人之情表露无遗。(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写的是旅途之中,诗人借宿“含山店”,夜半因梦见故乡而不觉惊醒,“灯前”既显出环境的凄清,又透露出诗人梦醒后的恍惚和思念家乡的惆怅。郭诗虽也写借宿的经历,但“灯前笑说”“随船送到家”等语,写的是渔人待客的热情和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景象,表现了诗人所感受到的温暖和愉悦。新题展示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花 下 醉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海 棠苏 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1)第一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诗人的“醉”?请简要概括。答:_(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 (1)酒酣寻芳;倚树沉眠;持烛赏花。(2)第一首诗的首句,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通过诗人寻芳沉醉的过程,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流露出酣醉满足之意。第二首诗的首句以“东风袅袅”“崇光”写出了春意的暖融,“崇光”又指出了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泛”字将景物活化,为海棠的盛开造势。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渔家傲(沅州【注】作)(南宋)吕胜己长记浔阳江上宴,庾公楼上凭阑遍。北望淮山连楚甸,真伟观,中原气象依稀见。 漂泊江湖波浪远,依然身在蛮溪畔。愁里不知时节换,春早晚,杜鹃声里飞花满。【注】 沅州:今湖南芷江,当时词人任沅州代理州官。(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_(2)“愁里不知时节换”一句历来深受好评,因为它极写“愁”,请结合下阕赏析这一句。答:_答案 (1)对比。上阕回忆往昔,登楼赴宴,景观雄伟壮阔,内心愉快昂扬;而下阕写眼下处境,漂泊江湖,身处偏僻之地,内心悲凉抑郁。今昔对比,给人一种昨是今非之感,更突出了词人仕途失意的郁悒之情。(2)季节已经更换,春天已经来临多日,而词人都未曾知道,只是听到了杜鹃的啼叫,看到漫天飞花的情景,才意识到春天已到。这样描写更突出词人内心悲愁的深厚,含蓄深刻,生动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