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 Happy暑假 我的作业君苏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149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Happy暑假 我的作业君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Happy暑假 我的作业君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Happy暑假 我的作业君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Happy暑假 我的作业君苏教版背一背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想一想(1)咏史诗(词、曲)有何特征?常用的写法有哪些?(2)咏物诗有哪些特征?常用的写法有哪些?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5分)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6分)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1分)哭李商隐(其二)唐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注】踠:屈曲,弯曲。1 本诗题作“哭李商隐”,一“哭”字极写作者内心的悲痛。请结合全诗,说说“哭”的具体内容。(6分)2最后一句“又送文星入夜台”中,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5分)3阅读下边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馆娃宫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馆娃宫坐落于江苏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隋炀帝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因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称之为汴河。(1)“绮阁飘香下太湖”中的“绮”“飘”二字下得十分精当,请作简要分析。(5分)(2)这两首诗是怎样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注: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1) 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5分)(2)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6分)轻松一刻马蝇效应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林肯当选为总统。他任命参议员萨蒙蔡斯为财政部长。有许多人反对这一任命。因为蔡斯虽然能干,但十分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输给了林肯,他认为自己比林肯要强得多,对林肯也非常不满,并且一如既往地追求总统职位。林肯对关心他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我随手就把马蝇打落了。我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落它,我说我不忍心看着这匹马那样被咬。我兄弟说:“唉呀,正是这家伙才使马跑得快嘛。”然后,林肯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个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第1章 第2节 贬谪诗和羁旅送别诗背一背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想一想(1)贬谪诗表达的情感及使用的手法有哪些?(2)羁旅送别诗表达的情感及使用的手法有哪些?练一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别宋常侍 隋尹式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5分)(2)联系全词,请从情和景二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这一句。(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泊平江百花洲杨万里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2) 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11分)村 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 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净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6分)轻松一刻法拉第和电流的小故事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证实电流存在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过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几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法。10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胜了!随后,他又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法拉第10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第1章 第3节 思妇闺情诗和边塞诗背一背 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想一想(1)思妇闺情诗的主题和技巧有哪些?(2)边塞诗的主题和技巧有哪些?练一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西宫春怨 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 妹居处。(1)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用。(4分)(2) 试赏析“西宫夜静百花香”一句的妙处。(4分)(3)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3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点绛唇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 望断归来路。(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 “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5分)(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6分)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秋闺思 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望夫词 施肩吾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 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 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 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梅花落,曲调名,“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关山:山名,在今宁夏南部。(1)“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5分)(2)三、四句中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怎样的虚景?(6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释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芦管:即芦笛。(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的共同感受是什么?(5分)(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6分)轻松一刻鹦鹉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 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第1章 第4节 山水田园诗背一背 前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想一想山水田园诗歌的主题、手法有哪些?其风格上有什么特点?练一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5分)(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6分)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暮春归故上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请你选两点作简要的赏析。(5分)(2)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同样,诗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请你说说这首诗的言外之意。(6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后游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释:上元二年(761)春,杜甫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这是他第二次到此是写下的。(1)有人认为“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是很有含蕴的,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窅去。别有天地非人间。(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5分)(2) 结合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窅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轻松一刻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想去掉自己身上的气味!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寓言启示录:与团队格格不入,问题来自于自己!第2章 第1节 留侯论背一背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想一想1苏轼的留侯论并没有全面论述或评价张良。那么,这篇文章选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经历呢?通过这几件事,苏轼认为张良能够最终获得成功的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评述张良一生的?练一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留侯论 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教训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油然而不怪者 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是以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之)节 且夫有报人之志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其事甚怪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当淮阴破齐而欲白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见辱:受辱。B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过:过分。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折辱,羞辱。D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衰败。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C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观点“忍”的论据的一组是( )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特出荆轲,聶政之计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A B 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只在于“能忍”和“不能忍”之间,而张良促进了刘邦的“忍”。B文章的结尾转向对张良外貌的评说,这进一步点明了题旨。C张良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得益于黄石公对他的考验。D黄石公送给张良的那本书,对提高张良的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轻松一刻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第2章 第2节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背一背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想一想1作者对朋友的情感态度如何?找出段落中相关的语句。2道贺之中隐含的感情是什么,这份感情的指向是哪里?找出相关语句。练一练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6分)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文言文阅读答案。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注滫瀡(xisu):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吊:慰问B于是有水火之孽 孽:灾祸C非特负足下也 特:只,仅仅D宥而彰之 宥:藏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不给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若入前为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东西都没了。B作者对王参元家遭遇火灾的态度,先是大惊,然后又觉得疑惑,最后大喜,因为这一场大火将给王参元带来好的名誉。C作者曾经想对别人讲明王参元遭受诋毁排挤的情况,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京 城 人 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 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 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之 多 嫌 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群小之愠 愠:怨恨 B举为灰埃 举:全部C宥而彰之 彰:明显 D斯道辽阔诞漫 道:道理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或将大有为焉/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D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8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2)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3分)(3)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3分)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 炀:焚烧B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衔:藏在心里C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黔:黑色D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吊:慰问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终乃大喜 乃悟前狼假寐(蒲松龄狼)B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 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C仆良恨修己之不亮 人非生而知之(韩愈师说)D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轻松一刻袒腹东床 王羲之的书法铁画银钩,流传千古,而他一生的趣闻轶事,也脍炙人口。 有一次,大官郗鉴到王导丞相家中,想在王丞相的子侄里挑一位当女婿。消息传来,一群二十来岁的男孩子无不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希望能被选上。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躺在靠东边地床上,衣衫不整,露出肚皮吃东西。郗鉴看了,反而觉得这个年轻人洒脱自然又有气度,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就是袒腹东床东床快婿典故的由来。第2章 第3节 钴鉧潭西小丘记背一背 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想一想1、 “永州八记”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你知道哪几篇?2、 作者如何在文中用小丘的遭遇以自比的?练一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而 烈火而焚之 烈火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虽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2)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2分)(3) 第一段文字在描绘景物方面很有特色,请你结合内容就这方面做一点点评。(4)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5)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钴鉧潭记柳宗元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 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啮其涯( ) 以予之亟游也( ) 芟山而更居( ) 气之迥( )(7)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 其颠委势峻( ) 予乐而如其言( ) 行其泉于高者( )(8)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同_。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9)翻译。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_。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_。(10)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后着重写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的生活境况。 轻松一刻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明,乐善好施。董奉隐居庐山期间,为贫苦百姓看病,从来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轻重,在他住所前后种杏树,重病者栽五株,轻病者栽一株。几年光阴,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每当杏熟,董奉用来换谷米救济贫民,人们称这片杏林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誉满杏林”称颂医家。 第2章 第4节 后赤壁赋背一背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想一想1找出两赋中对赤壁夜游时景致的描述,比较一下两次夜游的感受有何不同?2两赋中的情感变化有没有什么不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巉 (chn)蒙茸(rng)黄泥之坂(bn) B冯(fng)夷 栖鹘(h)戛(g)然长鸣 C缟(go)衣临皋(go)羽衣翩跹(pin xin) D揖(y)予 惊寤(w) 松江之鲈(l)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巉岩 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俯冯夷之幽宫 燕巢于飞幕之上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顾安所得酒乎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掠予舟而西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羽衣翩跹A和相同,和不同 B和不同,和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 D和不同,和相同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曾明月之几何 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 B C D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披(分开)蒙茸,踞虎豹 B攀栖鹘之危(危险)巢C翅如车轮,玄裳缟(白)衣 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醒)9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10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凛乎其不可留也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顾安所得酒乎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11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巉岩”、“栖鹘”等词语在苏轼的另一篇游记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B因为作者对景物感到恐惧,所以“划然长啸”,给自己壮胆,这种心态,在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C语段在表达方法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边抒情论理,在写法上与石钟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D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的这一幻想,流露了他出世的思想。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指凶狠的老虎和豹子),登虬龙 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之幽宫 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形容道士轻盈的体态),过临皋之下 D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之夜,飞鸣而过我者1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B予乃摄衣而上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归而谋诸妇。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