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141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 , 。2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4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5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易错成语勤温习1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22001年7月13日,中国终于赢得了xx年奥运会主办权,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3领导应当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未雨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与“在出现问题之前”重复。)4记得王朔开涮金庸,写文章攻击他是“四大俗”之一。我们有时会受到意料不到的不虞之誉,有时也会遭到过于苛求的诋毁。(“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句中“意料不到的”与成语中的“不虞”存在重复。把句中的“意料不到的”删除即可。)5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如数家珍”:家珍,家藏的珍宝,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成语与老王自己家“多年收藏”的“宝贝”在意义上重复啰嗦。)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成功与激情经典素材:命若琴弦(一老一少盲人寻找复明的药方要弹断1000根琴弦其实药方是一张白纸生命需要激情和梦想)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子,离1000根只剩下一根了。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可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子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父才是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50年,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师父记错了应弹断弦子的数目,800根时就打开了那张纸,所以他至死也未复明。 一声脆响,师父长叹一口气又长吁了一口气,心头一阵狂喜,甚至顾不上向周围从遥远的山凹汇聚来听他弹琴的乡亲们说声抱歉,甚至顾不上带上徒儿就一个人向城中的药铺匆匆赶去。 当他满怀虔诚满怀期望等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的心咚地跌入冰窖,头嗡地响了一下,他努力抓住柜台的护栏平衡身体,平静下来他明白了一切:他不是早就得到了那个药方了吗?曾经因为有这个复明药方的召唤,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气。他在谋生中,说书弹弦,受人尊敬,他学会了爱与被爱,在生存的快乐中他早已忘记自己是个盲人他其实早已复明于那些劳碌的时刻。回家后,他郑重地对小徒说:“我这里有一个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入你的琴槽,当你弹断第1200根弦的时候,你才能打开它,记住:必须用心去弹,师父将这个数错记为1000根” 小瞎子虔诚地允诺着,他看不见师父的两只枯眼已满噙泪水,老瞎子心中暗暗说:“也许他一生也弹不断1200根弦”时新素材:日前,著名导演张艺谋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的专访。问起他的成功经历时,记者插了一句题外话:张导演,您已经是国际上知名的大导演了,有人传言,在当今电影界,仅张艺谋这三个字,就是一个聚财的品牌,能不能透露一下,您现在到底有多少财富呢?”张艺谋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对记者说:“说来你也许不信,我的财富,只是一架旧式照相机。由于家庭出身原因,从小到大,我们家一直生活在一个受人歧视的环境里。18岁那年,我迷上了摄影,可在当时,家里连吃饱饭都困难,哪里还拿得出钱给我买照相机,供我学摄影呢?有一天,我听人说,卖血可以赚钱,于是我瞒着家人,偷偷地到城里去卖血。一连卖了5个月,终于攒够了买一架照相机的钱。凭着那架照相机给我的艺术积累,1978年我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可以这样说,是那架照相机,或者说那段卖血的经历,给了我特殊的人生体验,鼓励我不断挑战逆境,打破宿命,去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所以,不管到哪里,我一直保留着它,那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事后,记者在专访上写上了这样的话:“当人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名利光环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身上隐藏的精神财富激情与梦想,那才是他们动力的源泉、制胜的要素、成功的秘诀。”技能再提高一、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课本迁移法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多是选用名篇名章,多背文章有利于发现陌生文段与课本的内在联系。在高考中,其实有很多实词是课本里学过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语言环境罢了,只要能及时联系,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典题呈现】xx年高考安徽卷第4题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 【思路点拨】A选项“值母病笃”中的“笃”字,它解释为“严重”,我们就可以联想到陈情表中的“刘母日笃”,李密正是说他的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可见将“笃”解释成“严重”是正确的;B选项“向者,通判监修”中的“向”,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的“寻向所至”,所以它将“向”解释成“先前”也是正确的。排除这两个选项后,我们做对题的机率会大增。又如xx高考湖北卷第9题,C选项“唯当就蚁封耳”中的“就”,我们可以联想到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应该是“靠近”的意思,而它却解释成“留下”,很显然解释不通,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一题的正确答案。2成语对照法现在运用的成语,还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春”。【典题呈现】xx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思路点拨】B选项“与王素党结避祸”中的“党”字,就可对照成语“结党营私”中的“党”字,二者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勾结”的意思;再如xx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A选项将“闻君义甚高,愿假榻”中的“假”解释为“借用”,可以对照成语“久假不归”;xx年高考湖北卷第9题,A选项将“不觉懔然,心神俱肃”中的“肃”解释为“恭敬”,可以对照成语“肃然起敬”;xx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4题,C选项将“就院易一员往漕闱”中的“易”解释为“更换”,可以对照成语“改弦易张”等,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xx年高考全国辽宁卷第4题,D选项将“何乃横得重名”中的“横”字解释成“强行”,却是错误的,这里的“横”字,其实和成语“飞来横祸”中的“横”字意思一样,都是“意外”的意思,据此我们便可轻松选出正确答案。3字形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形旁表义为我们破解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帮助。【典题呈现】xx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思路点拨】文中的“贽”并不常见,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字形做一些推断。“贽”由“执”和“贝”两部分组成,那它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呢?如果是形声字,他就是“贝”形“执”声,和钱财、礼物等有关,而该选项将其解释成“拿着礼物求见”,又似乎和“执”也有关,那它有可能便是会意字。结合语境,我们发现这种推断还是很有道理的。由此便可初步判断这个解释是正确的。4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典题呈现】xx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思路点拨】A选项的“越理”和“犯分”就是并列结构,“越”和“犯”都是“越过”、“超出”的意思,那么“分”和“理”的意思也会相近,解释成“本分”是合适的。B选项“谲佞残妒”四个字都是并列结构,都是人性中恶的部分,“谲”现在可以组词“诡谲”,将它解释成“诡诈”也是正确的。5语法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典题呈现】xx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思路点拨】这个句子是省略了主语“阴兴”的,“履”作动词,行走的意思,是谓语,“涂泥”是名词,是宾语,而“躬”应该是修饰“履”的,是状语,它应该是副词,联系到“躬”作副词的义项,即“亲自”,代进去正好解释得通。它解释成“弯腰”,是把它当成了动词,这在语法上是说不通的,所以可判断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典题呈现】xx年高考福建卷第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杳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干霄 干:冲C延坐后堂 延:延请 D履苍莽中 履:鞋子【思路点拨】这个句子也省略了主语“予与三二友”,谓语是“履”,宾语是“苍莽”,可见这个“履”字和上面“躬履涂泥”中的“履”都是动词行走的意思,将它解释成“鞋子”是错误的。6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断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典题呈现】xx年高考天津卷第9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 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思路点拨】从语境“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可以看出:作者想收集记述一瓢先生作为名医的事迹,但后人寄来的墓志却只字不提“医”,反而提到“和陈文恭公讲学”,这让作者很是意外,根据语境,“意”的意思绝不是“猜测”,而是“料想”,这是作者没有意料到的事。因而可以判断这题的正确答案就是A选项。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武器”越多,你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而且,要学会将各种“武器”综合运用,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基础巩固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与薛寿鱼书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若:和,同。不禄:死的委婉说法。夭札:因病而早死。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 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答案】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 使工以药淬之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D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答案】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答案】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答案】D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虽子之仇,无异词也。(2分)译文:_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2分)译文:_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译文:_【答案】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所给的句子,特别是句中生僻短语或字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断含义。注意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并用恰当的表述使句意更通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天生一个不朽的人,可是他的子孙却一定要把他推到必然腐朽的地方去,这是我忧闷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并不一定是周公、孔子那样的人然后才不朽。后羿的箭法,弈秋的棋艺,俞跗的医术,都可以不朽。如果一定要等待像周公、孔子那样的人然后才可以不朽,那么宇宙间哪有这么多的周公、孔子呢?您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不朽的医家,高寿去世。我正想辑录他主要的医学成就,以便使他长存不朽,却没料到您寄来的墓志铭没有一字谈及他的医术,反而假托于与陈文恭先生讲学等等。唉!自此而一瓢先生不传扬了!磨灭了!学问贵在身体力行,不在空谈。最高明的学问没有什么比得上仁爱,先生能用医术爱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老年人要使他们安宁、青年人要使他们怀归”的学问,不居官位却能奉行仁学,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又何必舍弃此而追求其他呢?陈文恭是高官,您的祖父是平民。高官借百姓来抬高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百姓依仗高官来抬举自己,就很卑下了。如果您随意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又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有不同的意见。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理学空言为先人立传,莫不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的具体体现。精心地探索它,哪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表面仿效它,仁道技艺都会失去。医学作为一门技艺,更是不可轻易谈论。神农氏首创它,黄帝使它昌盛,周公派冢宰统管它,它的理论通达到神圣的境地。现在天下名医绝乏,唯独讲学一流反而不绝乏,为什么呢?医生的治疗效果是立即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中没有一个;理学的空谈无从查考,所以才学浅陋的文人比比皆是。您不把先人放在百无一人的名医之上加以尊崇,却将他摆到比比皆是村学究中予以轻贱,实在是重大的错误啊!从前我患病,性命垂危,此时即使有许多像周、程、张、朱这样的理学家,有什么益处呢?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料想此外他一定有可以救人并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高明医方,把它们编辑并使之传播,其价值一定超过语录陈言万万倍。你竟然回避而不加宣扬,甘愿舍弃神奇的医学而依附于腐朽的理学,在理学中未必能增加一个非法窃据的席位,而在医学中反而失去一位真才实学的医家。难道不谬误吗!难道不痛惜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注】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他栅:其他营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答案】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樊哙侧其盾以撞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不出,火且尽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D其返汝耕桑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答案】D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译文:_【答案】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解析】试题分析:关键词:所以、安、鬻。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译文:_【答案】(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解析】试题分析: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译文:_【答案】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他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给他曾祖父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州安家。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至元十八年(1281年),世祖召见了他,对答安详文雅,世祖欣赏他。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回来,借机进言说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将死,应该给予赈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牛、马,各有差别,依靠这些而生存下来的人很多。二十三年(1286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治理财物,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急忙制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上报此事,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二十四年(1287年),桑哥任丞相,推荐任用他的朋党,查核全国的赋税,百姓经受不住这种痛苦,自杀和死在狱中的人用百来计算,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惶惶。朝臣们有所顾忌,都不敢讲话。于是彻里在皇帝面前,详细陈述了桑哥奸佞贪婪误国害民的情况,言语十分激烈。皇帝很生气,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彻里争辩更加激烈,并且说:“我和桑哥没有仇恨,之所以尽力列举他的罪状而不顾全自身,正是因为替国家打算啊。如果怕惹圣上生气就不敢再讲实话,那么奸臣怎么能够除掉,百姓受到的伤害从何停止!况且使陛下蒙受拒绝劝谏的名声,臣私下里怕的就是这个。”于是皇帝完全醒悟,即刻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被诛杀后,彻里又遵照旨意前往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朋党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产,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奉命办案的来回过程中,共四次路过徐州,全是路过家门而没有回家。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地域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被平定,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军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遇到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慰劳他们并且劝慰打发他们回去,说:“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必当使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安居在你们的田园里,不要害怕。”其他营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都诚心归附了。没过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被迫跟从的人一个也没有杀,汀、漳地区被平定。九年(此指大德九年,即1305年),彻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时候,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清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明永乐二年,以敏练,拜工部尚书。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九年命开会通河。会通河者,元至元中,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辽东、北平,亦专用海运。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永乐初,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于是命礼及都督周长往治之。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洸而北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因相地置闸,以时蓄泄。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租一百一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是年,帝复用工部侍郎张信言,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使河不病漕,命礼兼董之。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明年,以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为之。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派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请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衮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罢海运。二十年礼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七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宋礼传)【注】丁忧: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蠲:除去,免除。【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汶绝济 绝:截断B属之卫河 属:连接(集中)C因相地置闸 相:交互D帝命俟秋成后为之 俟:等待【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礼治河有方的一组是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 乃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 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 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礼主要从事水利工作,并得到皇帝的重用,即使遭逢母亲丧事,皇帝也不同意他回家守丧,最终他积劳成疾在工部处理公务时去世。B由于会通河淤滞,永乐初年,河海兼运。海运路途险远物质易失,而河运要抽调壮丁,也周折劳顿,所以皇帝下决心治理会通河。C要治理会通河,宋礼认为首先要解决会通河水源补给问题,他采用筑坝的方法,引汶(水)入卫(河)。宋礼因治水有功,受到皇帝表彰。D宋礼认为海运劳民伤财,上言请求改用河运。会通河、卫河修浚后,河运昌盛,可运输大量物资。永乐十三年,海运终止。【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5分)(2)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派为民病,而船亦不坚。(5分)【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A【小题4】(1) (5分)然而河岸狭窄水浅,不能承受重载船只只,所以直到元朝灭亡海运都比漕运多。(5分)(2) (5分)有关官员负贵修补,但迫于时间限定,增多摊派使百姓受害,而且船只也都不够坚固。(4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治河有方”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表现的是会通河在元朝从东平安民山开挖河道至临清的前情,故AD项排除;治河之方是工部侍郎张信的建议,虽也表明宋礼治河有方,但与编在一组,故C项排除。B项中句均能表明宋礼治河有方,所以选B。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任”、“终”、世”、“有司”、“科派”、“病”。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身份被提拔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永乐二年,因(办事)机敏干练,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七年遭逢母亲丧事,但是皇帝下诏让他留任处理政务。永乐九年皇帝命令开修会通河。所谓会通河,是元朝至元年间,从东平安民山开挖河道至临清,引汶水并截断济水,连接(集中)到卫河,形成转运漕粮的河道,名叫“会通”。然而河岸狭窄水浅,不能承受重载船只,所以直到元朝灭亡海运要比漕运多。明朝初年运输粮饷到辽东、北平,也专用海运。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决口,断绝了安山湖水流,会通于是淤滞。永乐初年,河运海运并行。海运艰险遥远物资多有失亡,而河运则从长江、淮河到达阳武,征调山西、河南的民夫,沿岸牵引一百七十里入卫河,经过八个递运所,百姓觉得非常辛苦。于是命令宋礼和都督周长前往治理会通河。宋礼认为会通河的水源,必须依靠汶水(输送)。于是在堽城和戴村筑坝,横亘五里,遏止汶水的流向,使汶水不向南流入洸水而向北流入大海。又汇集几处泉流,都从汶上流出,到达南旺后,又分为二道水流,十分之四的流水向南连接徐、沛,十分之六的流水向北到达临清。南旺地势高,开口引水,往南往北都注入水流,就称作水脊。借此观察合适的地方设置水闸,根据天时节令蓄水放水。从这里分水北边到达临清,地势降低了九十尺,设置水闸十七处,而后到达卫河;向南到达沽头时,地势降低了一百一十六尺,设置水闸二十一处,而后到达淮河。总共派遣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工三十万,免除租税一百一十万石有余,二百天疏浚工程完成。这一年,皇帝又采用工部侍郎张信的建议,恢复黄河旧河河道,用来削减水势,使黄河不再危害漕粮运输,命令宋礼同时监管这项工程。八月回到京师,评论功劳属于第一,受到上等奖赏。第二年,因为卫河水患,皇帝命令宋礼前往筹划治理。宋礼请从魏家湾开挖支河两条,泄水放入土河,又从德州西北开挖支河一条,泄水放入旧黄河河道,让水流从海丰大沽河入海。皇帝命令等到秋收后开工。宋礼还提出:“海运经过艰难险阻,每年船只往往损毁,有的还漂失沉没。有关官员负责修补,但迫于时间限定,增多摊派使百姓受害,而且船只也都不够坚固。统计海船一艘,用一百人运一千石,这笔费用可以办理河船装载二百石的二十艘,每船用十个人,可以运载四千石。据此分析,利弊很明显。请调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衮州粮,合计一百万石,从河运供应北京。”于是河运得到极大便利,漕粮运输越来越多。永乐十三年终于停止了海运。永乐二十年宋礼因为衰老患疾被免除了早朝参拜,有事奏请可让侍郎代办。永乐二十年七月死在官任上。提升突围测一、(xx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注】潴:蓄积。傅致:罗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B将论囚 论:讨论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答案】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A且 则 所 B以 于 因C且 则 因 D以 于 所【答案】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答案】C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由原文“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大意可知,应是刘敞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皇帝采纳了刘敞的意见。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答案】(1)本来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平冤,才敢告发,原来富人陈氏是杀人凶手。(2)刘敞对契丹道路了如指掌;刘敞不仅能认识驳这种怪兽,还能描述怪兽的声音和模样,熟知古书。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刘敞,字原父,北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廷试第一。刘敞廷对时本为第一,因编排官、翰林学士王尧臣(天圣五年丁卯科状元)系刘敞内兄,为避嫌疑,宋仁宗将刘敞列为第二,刘敞先做了蔡州通判,又入职集贤苑,任尚书考功一职。刘敞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就通晓山道水路,但仍让契丹人带领着他前行,从古北口到柳河,迂回曲折几乎有一千里路程,契丹人想要夸大道路险阻遥远。刘敞质问契丹翻译官说:从松亭往柳河方向走,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老路?契丹翻译官回头看着刘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确实这样。只是自与大宋通好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就是这样,不敢变更。”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老虎豹子,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刘敞回答:“这就是人们说的駁”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解这种动物,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扬州的雷塘,是汉代的雷陂。以前是农民的田地。汉之后官府征地蓄水但是没有拿别的田地来偿还百姓,农田的主人都失去了产业。然而雷塘也决堤残损无法开展漕运,扬州官员又把它们重新用作农田。刘敞打算根据唐朝原来的契据,偿还百姓全部资财。发运使规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刘敞最终还是将田地给了农民。天长县有个穷人叫王甲的杀了人,已经被备文定案,刘敞召见了他并发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衙役,没有胆量澄清自己。刘敞就拿处理农民曹杜诱的案子来示范给王甲看,曹杜诱无法获得公正的评判,却被罗织更多罪名。曹杜诱将要被判刑,刘敞说:“这是冤案。”亲自查实审讯曹杜诱。王甲知道刘敞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才敢说出真相。杀人的人却原来是有钱人家陈氏。百姓口口传颂,把刘敞视为神仙。刘敞因为与其他人意见向左,请求去管理永兴的军队,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世家大族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假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当地官员的弊端,多次违反法令。刘敞彻底地惩办范伟的违法之事,范伟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是没有等到判刑受处,刘敞被皇帝召回朝廷,被任命为三班院,范伟立刻使以前定的罪案改变,甚至改掉了十之四五,最终这案子交由御史来判决。刘敞陪侍英宗讲习诵读,常常依据经典阐明事理,趁机用这些故事来讽谏。当时两宫正好有小人说挑拨离间的话,谏官有时指责得过于直接了当,(效果不甚明显)。刘敞奉上史记给英宗看,到了尧把天下禅让给舜那一节时,拱手对英宗说:“舜这个人身份非常卑贱,尧把尊为禅让给他,天和地顺应尧,老百姓拥戴尧,没有用别的什么方法,只是尧有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高尚品德,这种德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天地之间罢了。”英宗站直身子脸上露出感动的表情,知道刘敞是在用经义名理来暗示劝告他。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高兴。刘敞积劳成疾头晕眼花,多次将病情上报皇帝(请辞)。病稍好一点的时候,又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去做官,被任命为汝州长官。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刘敞去世,享年五十岁。二、(xx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惠度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答案】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禁断淫祀,崇修学校A B C D【答案】B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答案】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 【答案】(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2)从此声威惠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杜慧度,交阯人。原籍本属京兆。曾祖父杜元,担任宁浦太守,于是移居交阯。父亲杜瑗,字道言,官居州府,任日南、九德、交阯太守。起先,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武威严,有权力,威震交阯地区,听说刺史滕逊之要来,分别派遣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不让他上任。杜瑗聚集兵众,杀了李逊,交阯境内获得了安宁。授龙骧将军。滕逊之在交阯十多年,与林邑多次相互攻伐。滕逊之即将北还京都,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真、九真三郡,于是包围州城。这时滕避之离去已经很远,杜瑗与第三个儿子杜玄之尽力固守城池,多设权谋计策,数次交战,大败敌军。范胡达逃回林邑。于是朝廷任杜瑗为龙骧将军、交阯刺史。卢循占据广州,派遣使者来修好,杜瑗将使者杀了。义熙六年,杜瑗八十四岁逝世。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起初任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任九真太守。杜瑗逝世,州府的主管和辅佐官员认为交阯与敌境相邻,不宜旷废职务,共同推举杜慧度执掌州府事务,他推辞不去任职。义熙七年,授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任职诏书还未送到,就在这年春天,卢循攻占了合浦,直向交州进军。杜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官员与军队六千人抵抗卢循,交战时生擒卢循的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但还有余党三千多人,都习兵练武,熟习军事。 六月庚子,卢循清晨出兵到南津,命令三军攻进城才能吃饭。杜慧度全数拿出宗族的私人财物,用来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