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124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生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生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生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生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且在膜外为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膜内则相反,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答案D2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电位变化)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的情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完成传递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或多巴胺等物质)传递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一般由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答案A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刺激,使其兴奋。如图所示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解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变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就向左右部位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C4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形成什么来实现的()A电位B电荷C局部电流 D局部刺激解析兴奋部位的神经纤维膜内为正电荷、膜外为负电荷,未兴奋部位则是神经纤维膜内负电荷、膜外为正电荷,这样,就导致了局部电流的形成,从而使兴奋得以在神经纤维上进行传导。答案C5手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缩手和痛感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解析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低级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过反射弧完成。缩手反射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因路径长,所以痛觉产生晚。答案B6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解析兴奋在突触处传递为单向的。答案B7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 D以上全部参与解析支配手指运动的中枢为躯体运动中枢,而触摸、感受盲文的中枢为躯体感觉中枢,而理解盲文为语言中枢。答案D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局部电流的方向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根据静息状态下外正内负,受刺激后为外负内正来推断细胞膜内外电流方向,突触小体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根据递质不同,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答案A9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同一神经元的树突其他神经元的树突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类型及结构。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组成,而突触后膜则必须是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或者是组成效应器的肌肉细胞或腺体。答案D10一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A单向的,只能向前传导B双向的,只向神经末梢传导C双向的,传遍整个神经细胞D双向的,在膜内外之间传导解析 产生的动作电位使兴奋区和静息区产生电位差,局部电流可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迅速传遍整个神经细胞。答案C11如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解析 在刺激a点或b点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点时可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而刺激b点时不会使兴奋向突触前膜传递,也不会使突触传递抑制。答案B12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在神经元之间结构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Aa或b Bc或dCb或c Da或d解析由于蝎毒作用于“离子通道”,抑制和麻痹的位置应位于生物膜上,即a或d处。答案D1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以及兴奋的传递等知识,重点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应用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人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是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该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在相邻神经元的突触中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望梅止渴 B吃梅止渴C听梅止渴 D写梅止渴解析吃梅时,梅子的酸味对于产生唾液是非条件刺激,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而其他的都是在吃过梅子的情况下,将无关刺激(听、写、看)和非条件刺激建立起联系,从而形成的是条件反射。答案B二、非选择题15如图是一个突触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为电子显微镜下的突触模式图,图中的1、2、3、4、5依次代表的结构是_。(2)突触是由_三部分组成的。(3)兴奋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给另一个神经元的具体过程是_。(4)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原因是_。解析(1)此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轴突,2为突触小泡,3为突触小体的膜组成的突触前膜,4为突触间隙,5为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组成突触后膜。(2)突触由3、4、5三部分构成。(4)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是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答案(1)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4)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6如图中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据图回答:(1)图示的结构涉及_个神经元,含有_个突触。(2)如果B受到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由此判断A、B所释放递质的性质是_、_。(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这种细胞膜外结构称为_。(4)如图,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_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_次。解析(1)从图中所绘可得知图示共含3个神经元细胞,两个神经元接触部分构成突触。 (2)B受刺激后可释放出递质使C兴奋,若A同时受刺激,则A释放的递质抑制了B递质的释放,故C不会兴奋。所以B的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A的则属于抑制性递质。(3)递质是由高尔基体加工并“分泌”出去。受体成分为蛋白质,在细胞膜上与多糖共同构成糖蛋白。(4)b点受刺激B可产生局部电流通过a导线传到d点,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随后B释放的递质到达C,使C兴奋,并产生局部电流,可由d到a,使指针再次偏转。c点受刺激后,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后膜,因此指针只会偏转一次。答案(1)32(2)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3)高尔基体糖蛋白(蛋白质)糖被(4)2117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下内容填空。(1)下丘脑有_中枢、_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2)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_中枢、_中枢。(3)小脑有维持_的中枢。(4)大脑皮层有五大功能区:_、_、_、_和_;其中的语言区又分为_、_、_和_;分别调节人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5)脊髓调节_的低级中枢。(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_以及控制机体的_外,还具有_、_、_和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解析本题考查下丘脑、脑干、小脑、大脑皮层、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布,属识记范畴。答案(1)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2)呼吸心血管运动(3)身体平衡(4)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语言区视觉区听觉区H区S区V区W区(5)躯体运动(6)感知反射活动语言学习记忆思维18如图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是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解析本题给出了反射弧、突触结构的示意图。(1)图中由于与f相连的神经纤维与神经节相连,判断f一定是感受器;图中B指突触后膜,是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组成的。(2)在神经元间兴奋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传导是单向的。(3)某种药物阻止递质分解,则注射该药物后引起的反应为递质不能分解,则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感受器树突膜或胞体膜(2)递质递质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中(或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使B神经元持续兴奋19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1)突触是由图中的_构成的,中的物质名称为_,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_有关。(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_,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_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解析(1)神经元与肌细胞的连接,相当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即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图中是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而细胞之间起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2)由图中可以看出,突触后膜有许多凹陷和凸起,这种结构增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非常快,是一种电传导,而在突触结构中由于有递质的释放和接收过程,因此所需时间较长。答案(1)神经递质糖蛋白(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3)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20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应答。有人做了脊蛙反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须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_。(2)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可看到_现象。(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2)中的操作,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其原因是_。(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一个神经元经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解析在实验前要去掉脑保留脊髓,目的是观察脊髓的功能,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蛙的后肢(也可能是两侧的后肢)肌肉收缩,这是脊髓控制的搔扒反射,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为:感受器(蛙后肢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灰质)传出神经效应器(蛙腹部肌肉),当破坏蛙的脊髓后,重复实验,则反射消失,其原因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这说明完成这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将不能完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答案(1)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2)搔扒反射(3)上述现象不出现(后肢不收缩)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4)突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