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后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106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后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后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后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后训练测控导航考点题号自然灾害(洪灾)1、2、3、4、5、6、7、12全球气候变化8、9、10、11、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xx宁夏大学附中质检)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夏季风的进退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C.高原和盆地D.平原地区3.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A.加强监测预报 B.进行水利建设C.疏散重灾区人口D.改变水循环模式解析:1.B2.D3.B第1题,读图可知,P和Q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P位于北方地区,Q位于南方地区,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的年份,雨带到达北方的时间早,停留的时间长,P地降水量大,容易发生涝灾;此时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Q地出现旱灾;夏季风势力弱的年份,雨带在北方停留时间短,降水少,P地出现旱灾。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降水量大,Q地出现涝灾。所以P、Q两地常常此旱彼涝。第2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D对,C错;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A、B错。第3题,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进行水利建设,便于实现防洪、排涝、抗旱、灌溉等综合效益,B对;加强监测预报、疏散重灾区人口,只能减少灾害损失,不能治理灾害,A、C错;可以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但不能改变水循环模式,D错。(xx四川联测)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4.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A.49毫米 B.99毫米C.149毫米D.199毫米5.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B.地势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解析:4.C5.B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毫米;故甲地降水量为700750毫米,乙地降水量为800850毫米;故两地降水差值为50150毫米,最大差值应接近150毫米,故C项正确。第5题,一般来说,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植被稀少的地区泥石流多发,故B项正确。(xx福州模拟)下图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和达尔文市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6.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广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C.30S大陆东西沿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7.达尔文市在冬春季容易发生火灾,原因是该季节()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降水较少,气温在20以上C.降水较少,气温较低D.风力较大,气温在28左右解析:6.D7.B第6题,读图可知,火灾的分布范围随着时间的变化从北向南推移,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最南部,印度洋沿岸,故D项正确。第7题,达尔文市冬春季不但降水少,而且气温较高,所以易发生火灾。(xx济宁质检)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下图为1960xx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回答89题:8.从总体上看,阿尔金山在1960xx年间()A.冰川面积显著增加B.气温波动下降C.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D.冰川消融面积过半9.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寒潮频发C.地壳抬升 D.流水侵蚀解析:8.C9.A第8题,据图可知,冰川面积在减小,A错;气温波动上升,B错;由于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故C正确;1974年冰川面积约为350km2,xx年约为290km2,消融量并未过半,D错。第9题,该图表示的是50年来的冰川面积变化,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尔金山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小。(xx吉林实验中学模拟)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1011题: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52.2501023 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10.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11.下列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砍伐森林,积极植树造林解析:10.D11.B第10题,读表可知,CO2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表格数据不符。第11题,减少CO2排放量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xx德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xx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高达40以上,湖南省平均气温为1951年来最高,降水量为1951年来最少;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松花江流域出现了xx年来最大的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材料二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1)图中甲、乙两地夏季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4分)(2)xx年夏季,甲地区电力供应比往年同期更加紧张,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3)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气象专家建议,高温期间,甲地区的水稻田应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请简要分析这种灌溉方式的作用。(12分)解析: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大气环流、洋流、地面性质等,结合甲、乙两地具体特征即可分析。第(2)题,电力供应紧张与电力需求量、电力生产量有关。第(3)题,此时气温高,农业生产需水量大,灌溉可保障需水量;由于水的热容量大,故白天灌溉可降低增温幅度;夜晚排水可增加降温幅度。答案:(1)乙地形成高温天气与地形(盆地)、地面性质有关,而甲地形成高温天气与“副高”控制有关。(4分)(2)南方水电比重较大,xx年夏天酷热,旱情严重,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导致电荒严峻;酷热天气导致生活用电增加;农业灌溉用电增加等。(8分)(3)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灌溉可以减慢稻田的升温速度;晚上排水可以加快稻田降温,从而减少高温对水稻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有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白天灌溉还可以保证禾苗蒸腾、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12分)13.(xx运城质检)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材料一漫画“动物的对话”。材料二18701990年全球气温变化图和19002100年预测海平面变化图。(1)材料一中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及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2)简述20世纪全球海平面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8分)(3)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简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6分)(4)请把材料二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4分)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解析:第(1)题,从对话内容分析,应是没有了冬季,所以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森林破坏导致温室气体吸收减少造成的;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结合不同地区干湿状况和热量条件的变化即可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全球气温变化可推测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对土地资源、沿海生产生活设施、自然灾害等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发展“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均有重要意义。第(4)题,材料二预测海平面上升图显示了海平面上升的四种趋势;表中四种措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大,海平面上升幅度越小。答案:(1)环境问题:全球变暖。(2分)人为原因: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6分)影响:中低纬度地区蒸发加剧,加重干旱缺水,导致农业减产;较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改善,生长期延长,提高农作物产量。(6分)(2)趋势:波动上升。影响:淹没沿海低地(土地);加剧土地盐碱化;破坏港口设施,影响航运;风暴潮、洪涝等灾害加剧;海水入侵、污染加剧等。(8分)(3)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等。(6分)(4)自上而下为:(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