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听颖师弹琴》课件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038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听颖师弹琴》课件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听颖师弹琴》课件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听颖师弹琴》课件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五千年悠远的文明是由诗歌汇成的一条斑澜的河流,也是由音乐汇成的河流。古人喜欢听音乐,孟子就提到齐王好乐,论语中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古乐也美,韩娥的歌声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秦青放歌能“声振林木,响遏浮云。”思来真令人心驰神往。今天,我们就随韩愈一同去领略一位唐代琴者的妙音。,听颖师弹琴,1、学习本诗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2、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四、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字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郡望昌黎,人称_。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_。死后谥文,后世又称_。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不凡的地位,散文与_齐名,同倡古文运动。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_。,退之,韩昌黎,朝吏部,韩文公,柳宗元,唐宋八大家,昌黎先生集,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琶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这里形容琴声高亢激越。,登。,有余。,懂得。,急忙。,流泪的样子。,擅长。,通“毋”,不要。,三、名句默写浮云柳絮无根蒂,_。推手遽止之,_。,天地阔远随飞扬,湿衣泪滂滂,(1)、根据以往所学,自己总结描写音乐的方法。以琵琶行为例,讨论。(2)、自主探究本文描写音乐的方法,感知音乐形象。,1、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2、什么叫通感?诗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3、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文脉探究1说说这首诗在写音乐时选取了怎样的角度。【提示】韩愈自始至终都是通过对音乐形象本身和听者感受的描绘来写音乐,把抽象的、瞬间即逝的音乐旋律用比喻和联想的方式呈现出来,又通过自身的感受来描写其影响,角度十分巧妙。,2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提示】这是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美妙。音乐本无形、无色、无味,瞬间即逝,难以把握,具有抽象的特点。诗人借助通感,把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体验,用场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使本来非常复杂、难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3诗人为何说自己“未省听丝篁”?【提示】不是说诗人不懂得欣赏音乐,而是说自己从未听到过如此美妙的音乐,叹为观止,以此来衬托出颖师技艺的高超,是自谦之辞。,4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名师点拨】场景有儿女私语、勇士赴敌、云絮飞扬、众鸟喧啾、凤凰高飞、凤凰失势落千丈等场面。以上场景表现了音乐由袅袅升起,轻柔细屑而骤然昂扬、激越。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蓦地,百鸟齐鸣、声音细碎,于这喧闹背景中,有高音昂起至极高又迅速向低音滑落。写出了音调的复杂变化,而这变化由于有场景作依托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我们似乎看到了勇士慨然赴敌的豪迈,看到了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后,却还是跌落下来的不幸。,5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他为什么不让颖师弹琴了呢?【名师点拨】诗人听音乐的过程中“起坐在一旁”即在一旁起坐不宁,这实际上是说音乐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诗人已进入到音乐的境界里去了,这表明了音乐的魅力。而诗人“滂滂”落泪而“止之”是因为颖师的乐曲引发了他“冰炭”置肠的感受,这实际上也是通感。是说明诗人内心情感变化剧烈,一时火热,一时又冰凉,以至于潸然落泪了。,细剖深析琵琶行和听颖师弹琴都写出了音乐难以言传的美妙。这两篇描写乐音的名作究竟“妙”在何处呢?在创作方法上:韩愈、白居易的描写是现实主义的,用作比喻的大都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并从各个不同角度把美妙的乐声精巧细腻地再现出来。,他们是如实描述乐曲时而低回、时而高昂的旋律节奏,写出了乐曲演奏过程。韩愈以自己百感交集、无可名状的体验来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催人泪下;而白居易用听者入迷沉醉其中,“悄无言”、“秋月白”句,将人物、景物和谐烘托,突出琵琶女弹奏艺术的高妙,行文笔法是有区别的。,听颖师弹琴的音乐意象呈现出链接式、跌宕式及实写式的个性化特征。这些审美意象的连缀不仅表现出琴声旋律的腾挪跌宕,而且隐含着诗人自我的坎坷人生和愤世嫉俗的情感指向。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即音乐形象从属于人物形象。因而作者对琵琶乐声的描绘,处处紧扣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感情。,韩愈似乎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平分秋色;白居易则从正面做充分细致的刻画,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和通感手法描写音乐,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将人带入美妙的艺术境界。2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音乐,表现其艺术魅力。诗歌后八句写听琴人的强烈感受,来侧面烘托琴声的感染力和颖师技艺的高超。,通感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通感),将听觉形象化为一个个视觉形象。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声泛音中语调高扬,如同百鸟喧啾声中忽有凤凰鸣叫。九、十句描写声调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在再也无法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这里面既有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也有对音乐内涵的揭示。,1、本诗运用了正面描摹声音与侧面烘托琴声优美相结合的手法。前十句是正面描写,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抽象的音乐表现得生动、形象,这可以说是“以形显声”;而诗中“昵昵”“轩昂”“喧啾”,又是以其他声音来摹写琴音,又是“借声拟声”了。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诗人听后叹为观止、全情投入、不能自禁,形象地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2、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在本诗中音乐是抽象的为“虚”,场景之具体可观的为“实”,这种借用通感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事物的手法,为以实写虚,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抽象的音乐必得运用通感,比喻等手法化虚为实,方易欣赏。艺术是相通的,在诗词歌赋及其他艺术形式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作品。如情感中的“喜”“愁”“伤心”,如味觉中的“香”。举例:“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试问闲愁都几许,一种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随堂练笔请运用通感的修辞,描写摇篮曲带给你的感受,100字左右。,1课内素材开发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要具备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的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而韩愈是已登顶峰,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实不一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绝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教育。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忠诚”挫折“心系百姓”等相关话题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平稳有序,女士优先一位日本的博友在日本发的微博中这样描述了震后人们的情景:几百人在广场避震,结束之后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拿来一些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垃圾也没有留下。躲在各种避难所的人们,都是坐在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在大街上避难的行人也都井然有序地站在道路两侧尽量不阻碍交通。,完善的预警机制3月11日,数百万日本人在大地震发生前大约一分钟得知了地震的消息。“成熟的地震预警系统可以让民众立即在电视上看到相关预警。”一位在日本气象局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NHK为代表,日本电视台对相关报道常备不懈,并根据事态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并因此采取不同措施。其中第一等级就是东海大地震、富士山喷发等,特别是东海大地震,这是每年防灾演习的主要内容,NHK电视台为应对做了充分准备,甚至细化到备好播音稿件。,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国民素质”“未雨绸缪”等相关话题作文中。,热衷“谀墓”的韩愈包光潜中国古代最大的主流和民间两栖写手,当属唐代的韩愈了。韩愈一生写了多少文字,无法计量,多数都丢失在民间了。他创作题材广泛,长短不一,有报告文学,如平淮西碑文、张中丞传后叙;有墓志铭,如贞曜先生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有祭文,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还有碑文、厅壁记等。韩愈的生前好友刘禹锡在纪念他的悼文里说:“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这如山的辇金,赚的是死人钱。不是韩愈贪婪,按价索取,而是时人甘愿“奉献”,算作稿酬吧。就说惹了一起历史风波的平淮西碑文吧,人家情愿送给韩愈五百匹绢;再说韩愈写的王用碑,王用的儿子就以一匹带鞍的宝马和一条白玉带作为润笔。这大概是中国古代最高的稿费了。李白如果有知,定然妒忌不已,因为李白写诗从来只是换点老酒的。,为什么有那么多达官贵人,家里死了亲人要找韩愈歌功颂德呢?其实这是当时的时尚问题,和今天一样,大多数人是被时尚牵着鼻子走的。大唐盛世,长安城里,一直盛行请名人学士为已故亲人撰写碑文、墓志铭或祭文的习俗。对于一些有钱有势的人来讲,家里死了亲人,如果不请或请不到当时最有名望的作家为其撰写墓志铭的话,就令人耻笑。,“谀墓”写作已经形成强势市场,它引领着为死人歌功颂德的文化走向。而且这个市场前景看好,有人推波助澜,确实肥了不少文人学士。当时韩愈名声最大,作文最好,又是文坛领袖,还愿意为死人“效劳”;更重要的是韩愈写的报告文学、墓志铭、祭文等十分感人,他能把死人写得比活人还活,搜肠刮肚写尽好词,说尽好话。所以,请韩愈操刀的达官贵人最多,韩愈也因此收入丰厚,远在俸禄之上。由于韩愈“来者不拒”,抢了别人的生意,断了别人的饭碗,再加上他尽替死者说好话,所以有人不满,悄悄地说他的坏话,让他落下一个“谀墓”之名。,在韩愈的“谀墓”之辞中,也有不少是为地位卑下的小吏和落魄文人写的。这些墓志铭最耐读,一反“谀墓”之习气,而成了可亲可近的人物速写。因为韩愈能够从墓主人的许多生活细节中提炼典型材料,如感人事例、谐闻趣事等入文,读来备感亲切或令人喷饭。在这些墓志铭中,韩愈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怀才不遇、心胸磊落的寒士形象,并借以抒发自己对世俗的看法和政见;在这些墓志铭中,韩愈还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试大理评事王适墓志铭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想法,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的文学主张等。,另外,名家之间也有相互“吹捧”的碑文墓志,如韩愈为柳宗元、孟郊等写的墓志铭,即属上乘。韩愈自己死后,也有许多生前好友为其树碑立传,为其“谀墓”。皇甫湜为他写过墓志铭和悼词,刘禹锡为韩愈写过悼念文章。这些都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韩愈确实写过不少纯粹的“谀墓”之作,言过其实,一是对方的盛情难却,二是对方的润笔丰厚,真的让韩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事实上,尽管韩愈位高权重,友人众多,但还是遭到当时一些人的讥讽和贬斥,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穿越历史时空,回望前尘,我们会看到身为吏部侍郎的韩愈,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屁颠屁颠的身影。一方面他要无愧于文坛领袖地位,推动古文运动,一方面他要当好民间写手,为死人说好话,赚足银两。名利兼得,是韩愈一生最大的成功。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人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足以见得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赏评】文章以现代人的眼光看韩愈,“谀墓”是当时的时尚,大唐盛世,长安城里,一直盛行请名人学士为已故亲人撰写碑文、墓志铭或祭文的习俗,而韩愈写的报告文学、墓志铭、祭文等十分感人,他借以抒发自己对世俗的看法和政见,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作者称其为“古代最大的主流和民间两栖写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