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034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9-2020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村居曹德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穗秋,又打够重阳酿酒。(1)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答: _(2)“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1)“宽”实际上是窄,以“茅舍宽如钓舟”来形容茅舍的窄小;“闲”的不是沙鸥,而是“老夫”,说明作者生活自由。(2)清江映白发,早降的寒霜使菊花凋零,作者借酒浇愁,流露出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怅惘愁闷之情。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 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著作。元:通假字,通“原”。(1)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答:_(2)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答:_答案(1)“苍烟落照”四字突显了居所环境的宁谧清幽,为下文关于词人恬淡放旷的隐居生活的描写做了自然的铺垫;也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冷氛围,映衬出词人悲凉落寞的心境;从而奠定了全词苍凉深沉的感情基调。(2)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怀,内里其实隐藏了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尤其是结尾两句,埋怨上苍“心肠别”其实是诘责世道昏昧、朝廷苟安,慨叹“英雄老却”恰是“等闲”之事,更是直接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注】 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乘桴:乘小筏。孔子有“道不行,乘桴游于海”。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1)“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诗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诗人看到眼前景物,油然而产生飘然出世之想:如果乘着木筏,顺江而下,一直到东面日出处的扶桑该是多么惬意。这种心情可能是由眼前幽静的境界引起的,也可能暗含有如孔子“道不行,乘桴游于海”的感慨。但不管哪种情况却“恨未能”,即东游的想法都不能实现。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诗人具有积极用世精神,不会离开现实社会。诗人向亲友表露的就是这种意志坚毅的政治家的胸怀。(2)远近结合,虚实结合。首联海门为远,沙岸为近;北固是实,西兴是虚。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巧用比喻,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以时间为序。前三联依次写了黄昏、初夜、夜深的不同景象,层次分明。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普天乐元滕斌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注】 滕斌,湖北黄冈人。生卒年不详,元朝至大年间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官入天台为道士。文章政事,一代典型。(1)“数枝红杏,闹出墙围”化用了前人诗词中的名句,试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化用的作用。答:_(2)“黄尘意外,青山眼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具体说明:化用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化用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用:使曲辞典雅凝练,生动形象;把春景写得鲜艳浓烈,生机勃勃。(2)具体含义:官场上的风尘已在我的心意之外,四周的青山却都在我的眼里。思想感情:“黄尘意外”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弃之情,对名利的鄙视;“青山眼里”则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板块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 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黄鸡:即“黄鸡催晓”,语自白居易醉酒诗。(1)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答:_(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春天。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子规啼”看出来。(2)下片写门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头面对黄鸡催晓,表达了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不服年老)、自强不息(旷达进取)的精神。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 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1)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2)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_答案(1)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这些数量词体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尾联回应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2)同意。“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简朴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有“不言神伤之妙”。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章台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答: _(2)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出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答: _答案(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清澈的琴瑟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使人生出无尽悲哀。这样写,既为“思”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2)同意。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出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如“清瑟”“遥夜”“孤灯”“残月”“故人”“秋雁”等,展现了“思”的意境。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思”的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人思乡之情。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 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一年。筠:竹。(1)“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2)(示例一)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旅行,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然自安的洒脱情怀。(示例二)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 断桥、西泠都是西湖风景点。(1)张炎此词寄托的是南宋将亡的愁恨,但有人说这样的评论太牵强。说说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答:_(2)这首词在表达作者的感情上是有起伏变化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观点。作为南宋词人,看到了国家在走向衰败的现实,词人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这个意思,但是词中写的对春天的惋惜、哀怜,间接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的感情。(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观点。既然词中并没有一词半字与政治有关,完全可以看成是作者感物伤时的作品,硬要将它与南宋的衰亡联系起来,确实有些牵强附会。(2)上片,写词人春游西湖,说明对春天有渴望,“东风且伴蔷薇住”句中,还表现出希望春天长留的渴望。下片,写词人找不到往年春天的快乐,只有平添新愁,于是,只好失意地闭门消愁。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