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12月历史练习题(四)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973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12月历史练习题(四)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12月历史练习题(四)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12月历史练习题(四)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12月历史练习题(四)含答案1.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念,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就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3.朱元璋把孟子逐出孔庙后,又令人将朱熹置于孔庙配享地位。试问其动机最有可能是()A.为了填补原先孟子的位置B.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最能迎合朱元璋的政治需要C.朱元璋和朱熹是本家同门,想利用此举提高朱姓地位D.朱元璋想利用“四书五经”来巩固专制统治4.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持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5.学者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他所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6.“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盅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工商皆本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7.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8.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道家学说的是()A.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9.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10.“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养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消极无为B.仁政治国C.严刑酷法D.经世致用11.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是()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民为贵”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A.B.C.D.12“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主要是指()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探寻出活跃的儒家思想D.确立了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13.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B.董仲舒、荀子、黄宗羲、朱熹C.朱熹、董仲舒、荀子、黄宗羲D.董仲舒、朱熹、荀子、黄宗羲14.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在此他强调了()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D.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15.一个时代的服饰演变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嬗变:战国的“清新变革”,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之美”。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理学盛行B.“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C.“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D.“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16.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7.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18.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19.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B.C.D.20.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21.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2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农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23.“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4.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27.随着时代变迁,儒家学说不断丰富和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材料二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上承天下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汉书董仲舒传(2)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二,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4分)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卷七材料四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南宋佛祖统纪卷四十七(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理学发展为官方哲学的原因。(4分)材料五从梁启超、胡适到候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到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的萌动与夭折(4)材料五中的明清“异质”思想有哪些内容?谈谈这股新思潮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的影响。(5分)高二历史练习题(四)15ACBAD610CABCB1115BDBDC1620CCDCA2125AABBC26.(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27.(1)主张:遵循礼制,恢复周礼。(2分)社会根源:宗法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2分)(2)发展:董仲舒吸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德刑并用。(2分)原因:其观点依据儒家经典春秋;主张以德为主,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政。(2分)(3)特点:吸收了佛道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2分)原因:程朱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4)异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统治;提出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3分)影响:在当时给儒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未占统治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思想启蒙作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