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934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文化教育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而不是社会主义性质,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没有建立,这是建国初期的特征。答案A2“我国已有高等院校434所,中等学校8万多所,小学168.1万所,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此段记载应出现在()A20世纪60年代中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三大改造完成后D20世纪70年代中期解析抓住材料中“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信息,它是经过建国以来十几年的努力而实现的,时间应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即20世纪60年代中期。答案A3如图是红卫兵捣毁孔庙“万世师表”牌匾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建国初期的教育B十年建设时期的教育C“文革”中的教育D改革开放后的教育解析“文革”时期,各地学校一度停课,秩序混乱。很多师生“扫四旧”,批走资派,图片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教育状况。答案C4如图是2009年7月15日,“寻访希望工程20周年”启动仪式上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正式发布的“希望工程20年”形象标识。这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A扫盲工程 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解析“希望工程”是利用社会力量救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计划,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答案B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的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77年”“为国选拔人才”判断,这种“制度”应是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制度。答案B6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来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我国院校调整的背景,从经济角度看,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7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知识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判断,当时简化汉字的原则是简单易学。再根据“1950年”的信息,当时新中国教育尚处于奠基时期,C、D两项不属这一时期,B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8建国后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B项中“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信息表明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特点,属于“文革”时期。A项是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指导方针;C、D两项都是建国初期的教育方针。答案B9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B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C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D“科教兴国”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解析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6年,从图表推断不出它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答案B10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超前性解析“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面向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答案A1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恢复高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C D解析开办工农学校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1983年邓小平考察景山学校时题写三个面向,1995年国家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答案B12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解析恢复高考制度,改变了文革期间的推荐工农兵学员的做法,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答案C13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古往今来都把教育看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汉代开始办太学的皇帝是_。太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_。(2)京师同文馆创办于()A洋务运动中 B维新变法运动中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京师同文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_。(3)从材料二的图中可得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试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教育改革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即教育要面向_,面向_,面向_。(5)1993年,我国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211工程”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要注意封建王朝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官吏。第(2)问中的京师同文馆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以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第(3)问可从义务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教育投资的增加等方面进行总结;从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国家法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方面总结原因。第(4)问属基础知识再现。第(5)问要注意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面总结其积极意义。答案(1)汉武帝;封建官吏。(2)A。外交人才(或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3)成就: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政策的支持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三个面向、义务教育法制定、希望工程、科教兴国战略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及社会地位的提高。(4)现代化、世界、未来。(5)含义:面向21世纪,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意义: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迅速发展壮大。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 594人。分布于苏(8 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材料二从1979年到xx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解析本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注意其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材料一我国留学主要方向是和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到欧美国家成为主要留学方向,结合时代背景来归纳分析(1)(2)问中的“原因”。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建国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