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89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目录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E2祖国统一大业1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历史解析卷xx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xx09)】10下列中国近代出现的爱国主义口号的先后顺序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A B C D【知识点】C1 C3 C4 E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解析】 D 解析:是1950-1953年;是1937年;是1895年;是1919年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史实的基本记忆。【历史解析卷xx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xx08)】A2C2E1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三 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请回答:(1)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3分)(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1分)(3)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4分)(4)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实质)。(4分)【知识点】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解析】第一问,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并进一步要求学生理解唐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第二问,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掌握,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三问,孙中山建立的政体模式是学习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并为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第四问,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参考答案:(1)依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1分)态度:不同意。(1分)理由:三省分权和制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如答同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1分)(2)理解: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3)表现:民主共和,三权分立。(1分)结果:失败(徒有共和虚名)。(1分)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2分)(4)特点:人民民主专政:(1分)史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政体向近代民主政体演变的相关史实,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分析中国历史政治体制由专制向民主演变的趋势。【历史解析卷xx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xx08)】8.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954年宪法【答案解析】C 解析:19491952,土地革命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53年一五计划开始,三大改造开始展开,新中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故符合题干“做法目的”的选项为C。A项出现在1954年人大后,BD项出现在80年代后,俱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诞生背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排除与题干信息不符合的选项即可。【历史卷xx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xx09)】16.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知识点】E1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解析】D 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按其规定选举促成了中央人民政府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宣告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所以D项说法错误,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文综历史解析卷xx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xx08)】41(12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试析其划分的依据。(6分) 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2分)(2)有部分学者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知识点】C2 C3 E1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属于观点评价类试题。第一问第一小问主要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即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可从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革命领导、群众基础、思想文化、世界潮流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答出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第二问则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依据:五四运动前后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发生变化;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从此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因此,近代(18401919)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19191949)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在一战后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民思想空前解放,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高涨,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从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革命领导、群众基础、思想文化、世界潮流等角度分析到三点依据并做简要说明即得6分)差别: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2分)(2)其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历史解析卷xx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小一调考试(xx08)】25.费孝通说:“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材料从什么方面说明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A. 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传统B. 汉族的经济发展优势C. 长期形成的居住和生活特点D. 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经历【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解析】C 解析:抓住材料“分散孤立”“ 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等关键信息,反映了中华各民族的居住特点和生活特点。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历史解析卷xx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小一调考试(xx08)】2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于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3个月前公布,以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人。许多地区参加讨论的人数达到了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城市和个别地区达到了90%。全国人民在什么问题上都想到了,不论是有关宪法的,还是与宪法无关的。关于该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是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B. 主要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C. 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民主的特点D. 规定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通过数字强调宪法草案的制定式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的,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人民民主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A项错误;B项中无产阶级的范围较小;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历史解析卷xx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入学定位考试(xx08)】5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海选”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的重大发展 A B C D【知识点】B1 E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解析】D 解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中的“工人”说法是错误的,排A、B、C项, D项正确。说法正确;中的“普选基础上”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外民主政治的特点准确的把握。【历史解析卷xx届江西省师大附中等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xx08)】5. 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知识点】E1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成立【答案解析】B 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 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据此判断该报道强调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其余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E2祖国统一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