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79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可知,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我国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而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政治态度则与材料信息要求不相符。答案:C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封建礼制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裷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裷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项。答案:A3左传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皇帝制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A BC 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封建”的含义,也就是封邦建国,由此可知为分封制。而分封的对象是“亲戚”,可知与宗法制相联系。皇帝制和郡县制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B4“争国本”是明万历年间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皇帝与大臣展开的争论: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却遭到群臣反对,经过近20年的争论,最终以皇帝的妥协而告终。此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皇帝违反了()A宗法制 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 D内阁制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万历皇帝废长立幼”,这违反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遭到群臣的反对。答案:A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解析:由“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宗法制为维系政权服务,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观点;B、C两项表述错误。答案:D6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等内容。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A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B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C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D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钱氏族谱”和所学史实可知反映的是家族内部的关系,指的应该是有助于家族巩固的宗法制度,故选A项。答案:A7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忠孝两全,被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这主要体现了古代哪一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度 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 D皇帝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分析材料中“忠孝两全”“孝烈将军”所隐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C项。答案:C8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这说明当时()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A BC D解析:从材料信息不难看出分封制不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而郡县制虽然能够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但不能消除内乱。故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9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解析:A、C、D三项所述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正确。答案:B10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实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秦伐楚发生在秦朝建立前,根据“黔中郡”的建立,可以得出在秦统一前已经实行郡县制的结论。答案:D1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元朝解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开创了省制,不同于A、B、C三项中三个朝代的郡县制。答案:D12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从题干来看关键信息即选官标准注重文化素质,C项符合题意。答案:C13根据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B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皇权至高无上D统治结构职责分明解析:图片展示了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皇帝高高在上,统领全局,无人可以制约,故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A、B、D三项均是这一核心的具体表现。答案:C14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中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 D行省制解析:材料中“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处于西汉初期。材料中“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不但存在县级行政区划,还存在侯国的行政区划。因此,当时实行的应该是郡国并行制。答案:B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和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1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认识其进步之处应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去正确分析和评价。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本身。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答案:A17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沿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代刺史、唐朝丞相、金朝纠弹之官的设立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故正确选项是D项。答案:D18“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当指()A汉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解析:由材料中“钱谷之司”、“知州”大量使用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可以判断本题选C项。答案:C19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解析:谏官的职责从评议皇帝得失到评议宰相得失,说明了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不允许臣子对其说三道四,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20“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解析:胡惟庸曾任宰相,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后,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由此确定B项正确。答案:B21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三公九卿 B中朝C三省六部 D军机处解析:“非内阁比也”,表明这一机构不是内阁。依据“缮写谕旨”,“权一归于上”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故选D项。答案:D22“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尚书令明朝殿阁大学士清朝军机大臣A BC D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担当辅政机要的都是一些地位不高、品级低的官员。而秦朝御史大夫是三公九卿中的一员,地位和权势都非常高,不属于由低级官员选拔出来承担政务的人,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C2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对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C实行一省制 D废除丞相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废除丞相制,设立殿阁大学士,D项正确。A项是清朝的措施;B项是北宋的集权措施;C项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答案:D24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明代废除丞相,设立了内阁,A项属于秦代,C项属于宋代,D项属于元代。答案:B25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解析:本题考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反映了君权的空前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军机处的设立。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皇帝门下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材料三“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清乾隆(17361796年在位)(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下一代“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4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8分)(3)材料三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题,组织三则材料,旨在考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可得出“意图”;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皇帝是世袭产生的。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可知工部负责工程建设;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中“从无旁落”等信息,可知君臣是一种主仆关系,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皇帝产生方式:世袭。 (2)工部。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政令的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 (3)关系: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基本特征:君主专制。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北宋汪洙神童诗宋真宗赵恒励学篇材料四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度到清朝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4)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以大量的文字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掌握。解第(1)问时要注意材料一中的“孝廉”和材料二中的“诗赋”“才能”等关键词。解第(2)问时要注意从社会对科举的重视等方面思考。解第(3)问时要注意从科举内容方面思考。解第(4)问时要注意科举与国家兴衰的关系。答案:(1)汉:察举制。以品德和才能为主,后来发展到注重门第。唐: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晋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3)变化:科举制规格更为严格;文体采用八股文,讲求格式,内容空洞。影响:使读书人不务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才干;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4)认识: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28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方法一史料研习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材料二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8分)方法二规律认识(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方法三观点探讨材料三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作答时要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通过一定的认识角度建立起联系,组织答案。题干围绕皇帝制度的发展概况和基本评价展开设问,第(1)问通过隋唐宰相制度与清朝议政王大臣的比较,分析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变化情况;第(2)问从中国古代中央权力中枢的演变情况,来分析古代皇权专制的基本规律;第(3)问要注意用辩证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答案:(1)特点: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转移: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被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机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3)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该制度下,皇权独尊,极易形成皇帝集权专制,并且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