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9855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节,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成因和分类。2.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主学习,内容索引,互动探究,达标检测,自主学习,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还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实质是什么?,答案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但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其实质是发展问题。,2.如何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答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原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表现: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以至不敷人类资源需求的现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原因:人们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后果: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主要污染物类型,生态破坏,荒漠化,主要污染物类型,生态破坏,物种灭绝,主要污染物类型,生态破坏,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概念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类型,污染类型,水污染,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危害: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主要污染物类型,主要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主要污染物类型,主要污染类型,土壤污染,主要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危害: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主要污染物类型,主要污染类型,1.可再生资源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2.乱砍滥伐使得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功能下降,导致土地荒漠化。()3.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4.工业“三废”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任意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x,x,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类型,水污染,大气污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流动,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土壤污染,互动探究,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B表示_。,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答案,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_的影响。,环境,环境,答案,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环境污染,答案,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横线上:乱采滥用矿物资源燃油产生的烟尘工业“三废”排放过度抽取地下水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酸雨水利工程环境保护A._;B._;C._;D._。,答案,环境,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2.环境问题的常见分布差异,(1)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2.环境问题的常见分布差异,(2)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容易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应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中,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1)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案,答案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案,答案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下面为“中国区域图”。,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1.甲处斜线部分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人为原因主要有_。,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过度开垦,答案,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造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四川盆地,酸雨,湿润多雨,答案,以燃煤为主,3.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资源环境问题是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淡水资源短缺,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变率大,,答案,4.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为主,冬季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污染最为突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燃煤,大气,答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常见生态破坏类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常见资源短缺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读图完成23题。,2.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固体垃圾汽车尾气沙尘燃煤A.B.C.D.,答案,解析,解析图中给出的时间是冬季,北京位于北方地区,冬季需要燃煤取暖;北京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小汽车拥有量较高,汽车尾气排放量大,这是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3.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A.市中心垃圾外运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C.大量使用洒水车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答案,解析,解析由上题可知,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但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应该提高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发展燃煤脱尘技术,减少煤炭燃烧中粉尘颗粒物的排放。,达标检测,1,2,3,4,5,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解析该图表示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消费,G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物质和能量,H表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当中去。,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F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消费H表示废弃物排放H表示生活消费A.B.C.D.,解析,答案,1,2,3,4,5,解析在E表示的资源获取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生态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答案,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D.,1,2,3,4,5,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荒漠化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答案,3.下列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地表崎岖,河流短小B.日照不足,温差较大C.气候干旱,大风频繁D.植被稀疏,土壤层厚,1,2,3,4,5,7,4.图中沙漠化严重地区,面临的主要危害是A.地面沉降加大B.雾霾天气频发C.土壤酸化加快D.表土裸露增多,答案,7,1,2,3,4,5,解析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退田还湖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扩大灌溉面积会使土地盐碱化加重。,1,2,3,4,5,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1,2,3,4,5,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答案,解析,1,2,3,4,5,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1,2,3,4,5,解析泉水污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从泉水更新速度、净化周期、涉及范围及区域协调难度等方面说明难以治理的原因。,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