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统练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38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统练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统练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统练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统练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晕车(yn)勾当(gu)兴奋剂(xng)叱咤风云(zh)B、答理(d)针砭(bin)奔小康(bn)望风披靡(m)C、翘首(qio)紊乱(wn)撒手锏(s)自怨自艾(y)D、毗邻(p)模具(m)露一手(l)影坛绯闻(f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贤惠料峭守本份要言不繁B、倾圮荆棘副作用礼尚往来C、缔造宣染黄粱梦义气风发D、倩影布署发祥地单精竭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稳重,但这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_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2)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这一技术。(3)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能力。A、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司母戊鼎”的名字被某些专家错改的现象屡见不鲜,先是“后母戊”,后又“司马戊”,使一般群众不知所措。B、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物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C、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D、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而是平等的对话和足够的理解与信任。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少一倍。B、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C、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国度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除了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和一些因时而变的所谓新诗,供孩子们形成概念外,大多数的读者,并不知晓也不关心今天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无论自何种角度,也看不到诗歌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证据。原因很简单,从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来看,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的强力主导,使遣词造句、吟风弄月之事看上去纯属多余;从写作者或者说诗歌的发生状况来看,仍在不断发表作品的极少数从业者,已经日趋流落为边缘群体。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事实。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私人”和“纯诗”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这本身就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陷阱。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近世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但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抗坠、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文化,吁求健康国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加的战祸与社会的癫狂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百年间,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们,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有改动)6、下列关于“新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包括新诗在内的现代诗歌已经远离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因为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在当代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中占主导力量。B、新诗的没落与中国诗人“个人”“私人”化的追求,排斥通俗和大众化审美,企图非凡的成就与价值有密切关系。C、新诗作为自由体诗歌,有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为事创作,真正实现了思想的浪漫和文体的浪漫。D、在白话文运动中产生的新诗,体制上有解放无建设,内容上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却没有发扬光大。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曾是以诗歌为骄傲的国度,而今天的人们基本与诗歌无缘,以至写诗的人逐渐沦落为边缘群体。B、今天的孩子们对诗歌形成概念一般是依靠教科书上出现的古典诗词和一些所谓的新诗而已。C、现在大多数读者既不知道也不关心当今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也不见诗歌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关联。D、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来看,诗歌一旦变得书面化、文本化,就失却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一直充当教化工具。三、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怅寥廓,_,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子在川上曰: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得道者多助,_。(孟子公孙丑下)(3)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登山则情满于山,_。(刘勰文心雕龙)四、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认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睥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C(A、“勾”应读、“兴”应读;B、“砭”应读、“奔”应读、“靡”应读;D、“模”应读、“露”应读、“绯”应读。)2、BA、“守本份”应为“守本分”,指守着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分,职责、权利等的限度。“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烦琐。烦,又多又乱。C、“宣染”应为“渲染”,指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渲,一种绘画方法。“义气风发”应为“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意,意志。D、“布署”应为“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部,统辖,统率。“单精竭虑”应为“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尽。3、B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相当于“终究”“到底”。究竟:副词,用于问句中,表示追究。“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是解释前面两种说法的原因,因此选填“毕竟”。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采用:认为合适而使用。根据语境,“制药成本大大降低”是适合自己而使用,宜用“采用”。鉴别:辨别(真假好坏)。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说明一些读者缺少辨别真假好坏的能力,因此应该选“鉴别”。4、D(A、“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措,安排,处置。不要当作“错”来理解。这里属望文生义。B、“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商品。C、“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此项“从根本上釜底抽薪”犯了重复赘余的毛病。D、“声色俱厉”指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使用正确。)5、B(A、倍数不能用于减少。C、缺少宾语“的好场所”。D、缺少主语,去掉“通过”。)6、C(“真正实现了思想的浪漫和文体的浪漫”有误,原文中说“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似乎”一词有否定的意味。)7、D(“诗歌一旦变得书面化、文本化,就失却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一直充当、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参考答案:(1)起到转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声调、曲子如何变换,但变来变去都离不开思乡别离的内容,从而表明思乡别离之情难以排遣。 (2)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而这首诗却是前三句抒情,到最后再写景。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