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针对训练试题(汉代儒学) 人民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669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针对训练试题(汉代儒学)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针对训练试题(汉代儒学)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针对训练试题(汉代儒学)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针对训练试题(汉代儒学) 人民版一、选择题:1、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2、汉武帝实行“举贤良对策”的主要目的在于A、缓和阶级矛盾 B、消除王国威胁 C、巩固封建统治 D、平定边境冲突3、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是指A、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B、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C、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 D、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4、董仲舒对儒学思想作了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其本质意图是A、通过“举贤良”成为治国人材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提醒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D、适应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作用的学说是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仁政”6、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当时的“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是A、以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 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7、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确立儒学独尊地位B、创办太学 C、推行教化,养士求贤D、创办天下郡国学校8、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发扬光大儒学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9、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轻民贵” C、“大一统” D、“人道有为”10、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11、我国秦汉时期的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2、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开始于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三、非选择题(共2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请回答:(1)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共同反映的中心论题什么?这两个材料中“天”的含义是否一致?如何正确解释?(2)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应如何评价?(3)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14、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答以下问题: 列举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孔孟之道”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在儒学方面的具体做法。宜宾市一中xx级高二(上)历史学科针对训练试题答题卷(汉代儒学)罗淑芬 蔡先明123456DCBDCB789101112ADCBDB二、非选择题13(1)(2)(3)14(1)(2)(3)(4)宜宾市一中xx级高二(上)历史学科针对训练试题答案(汉代儒学)13、答案:(1)天人关系。含义不一致。材料一中的“天”是指“自然”。材料二中的“天”是指神化的“天”。(2)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这是一种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但应注意的是,人类不仅要有战胜自然的勇气,更要遵循自然规律。(3)材料二认为天有意志,可降下灾乱;同时把“天子”神化,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让人民服从君主。材料二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14、答案:道是万物本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仁、礼、仁政。春秋战国受冷落;秦朝受打击;汉朝受推崇,取得正统地位;汉末权威受削弱。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