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标准仿真模拟卷5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96664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标准仿真模拟卷5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标准仿真模拟卷5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标准仿真模拟卷5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标准仿真模拟卷5 含答案(分值:90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结构决定功能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相同B.细胞凋亡过程中可以合成新的蛋白质,这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生物体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2.xx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和土耳其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其中林达尔的贡献是:发现细胞里的糖苷水解酶,专门寻找和识别一种特定的DNA碱基错误并把它从DNA链上切掉,从而修复DNA。关于该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B.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期的前期发挥催化作用C.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D.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3.下列有关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导致机体细胞死亡就是凋亡B.凋亡的细胞中基因不再表达C.衰老的细胞酶活性下降,代谢减弱D.细胞衰老就意味着个体的衰老4.性激素进入靶细胞后与受体结合形成的“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可在细胞核中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生理调节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性激素进入靶细胞需载体协助并消耗ATPB.激素与受体识别并形成复合物的过程具有特异性C.“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核孔D.“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能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5.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A.121B.441C.321 D.9316.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还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研究者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有促进生长的作用B.南瓜茎对赤霉素更敏感C.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正常D.该矮生南瓜不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第卷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7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9分)7.(9分)某同学将长势相同且生长良好的玉米苗平均分为两组,甲组在光照下培养,乙组在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玉米苗的干重。(1)在强光下玉米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此时,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是_。若叶绿素含量低,则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产物)减少。(2)两组玉米苗中,甲组_(填“能”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通过观察叶片颜色,发现出现黄化现象的是_组,其原因是_。8.(10分)xx年10月底,西北、华北多地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出现了多日的低温阴雨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时,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_分泌减少;同时体内的_、肾上腺素含量上升,以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来增加产热。其中后者还能与_共同作用,提高血糖浓度。(2)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其膜内电位变化是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时只能进行_传递。(3)若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受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_。正常情况下该部位可分泌_,使尿量减少。(4)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人易感冒。从感冒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机体的调节机制是_。9.(9分)近年来许多地方灾害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与环境的破坏有着巨大关系,温室效应加剧、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等,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请回答相关问题:(1)若某地暴雨成灾,洪水泛滥,一段时间内,受灾地区的群落处于恢复重建中,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稳定性,此过程中群落的演替属于_。(2)假设某地区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生态系统中该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3)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有:_、_(写出两种即可)。(4)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有毒颗粒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引起发热症状。患者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变化后会引起汗液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此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是_。10.(11分)小麦穗有大、小之分,植株有抗虫、不抗虫之别。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大穗不抗虫植株甲、乙分别与小穗不抗虫植株和小穗抗虫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控制穗形大小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杂交组合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小穗不抗虫小穗抗虫大穗不抗虫大穗抗虫1大穗不抗虫(甲)小穗不抗虫7532517622482大穗不抗虫(乙)小穗抗虫001 5081 529(1)上述两对性状中,_是显性性状。(2)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出现小穗抗虫和大穗抗虫植株的原因是_,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_。(3)现有杂合的大穗不抗虫品种,欲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大穗抗虫小麦品种,最佳育种方法是_,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和_。若采用诱变育种,在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和有害性等特点。(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1、12两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检测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分解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成分)。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所选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_(填“鉴别”或“选择”)培养基。(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_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若需要菌种进行短期保存,可将长有菌种菌落的试管放入_的冰箱中保藏。(3)若要分离水体中的溶藻细菌(可裂解蓝藻细胞),应在_的水体采集水样。将采集的水样滴在布满蓝藻(蓝绿色)的培养基上,若观察到_,表明分离培养成功。(4)为了计数微生物的数量,接种时应采用_法,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 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_。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番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不耐储存。我国科学家将控制番茄果实成熟的基因导入番茄,获得转基因延熟番茄。操作流程如图:(1)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有_和_。在筛选出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时通常依据质粒上的_的表达。(2)为促进图中、培养过程的顺利完成,通常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的调节物质是_和_。(3)要快速繁殖转基因番茄植株,目前常用的生物技术是_。该技术的关键步骤是_。答案解析1.B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的功能不同,两者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A选项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选项正确;真核细胞中有核仁,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C选项错误;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是含有洋葱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可以用根尖细胞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D选项错误。2.C酶分子完成催化作用后其数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A项错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前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结构稳定,所以糖苷水解酶应在间期起催化作用,B项错误;低温时,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C项正确;糖苷水解酶的存在能修复DNA的碱基错误,降低基因突变率,D项错误。3.C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如重金属、酸、碱等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称为细胞坏死,A错误;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错误;衰老的细胞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C正确;对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但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衰老,D错误。4.A性激素属于脂质,可自由穿过细胞膜,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体现了激素的特异性,B正确;“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属于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核的通道只能依赖于核孔,C正确;“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会改变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特定的性状,D正确。5.CF1基因型为1RR、2Rr、1rr,去掉1rr后,则RRRr=12,1/3RR自交后为1/3RR,2/3Rr自交后为2/3(1/4RR、1/2Rr、1/4rr),然后相加可得RRRrrr=321,因此选C。6.B正常植株用赤霉素处理以后茎伸长,说明赤霉素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由于两个图中横坐标的单位不同,很明显南瓜茎对生长素更加敏感。由图中矮生南瓜茎伸长量与赤霉素(生长素)浓度关系可知,对于矮生南瓜茎,赤霉素或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由此推测矮生南瓜应该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7.【解析】(1)叶绿体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所以ATP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细胞呼吸,所以消耗ADP形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若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反应减弱,则产生的ATP、H、O2减少。(2)甲组玉米苗生长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且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细胞呼吸,玉米苗表现为生长。叶绿素的合成必须有光照,乙组玉米苗因放置在黑暗中不会合成叶绿素,故会出现叶片黄化现象。答案:(1)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ATP、H、O2(2)能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且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细胞呼吸乙植物叶片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显现出黄色8.【解析】(1)寒冷时,机体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降低散热量;寒冷时与产热有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并且肾上腺素可与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提高血糖浓度。(2)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3)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正常情况下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可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尿量。(4)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人体易受病原体入侵而感冒发烧,此时需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恢复正常。答案:(1)汗腺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2)由负变正单向(3)下丘脑抗利尿激素(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9.【解析】(1)洪水过后,受灾群落逐渐恢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恢复重建的过程也是群落开始新的演替的过程,这种演替为次生演替。(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所以该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50头250 km2=2.2头km-2。(3)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种植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同时还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4)汗液分泌增加,增加了人体内水分的排出,从而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答案:(1)恢复力次生演替(2)2.2头km-2(3)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合理即可)(4)升高10.【解析】(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由组合2可以判断,大穗是显性性状。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新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由组合1可以判断,不抗虫是显性性状。(2)组合1中亲本是大穗不抗虫和小穗不抗虫,子代中出现小穗抗虫和大穗抗虫,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3)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快速获得纯合子,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细胞的全能性。所以欲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大穗抗虫小麦品种,最佳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取杂合的大穗不抗虫小麦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并从中选取大穗抗虫的纯合子。诱变育种时,要用射线处理种子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答案:(1)大穗、不抗虫(2)基因重组AaBb、AaBB(3)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细胞的全能性低频性不定向性11.【解析】(1)纤维素分解菌可将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成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分离不同的微生物则是利用了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不同,所选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来区分,属于选择培养基。(2)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上添加刚果红时,会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就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即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3)溶藻细菌分布于蓝藻细胞分布多的环境中,所以采集水样应选择蓝藻数量多的水体。接种后,若有溶藻细菌,则其周围出现无色的空斑,说明溶藻细菌存在并裂解了蓝藻。(4)对微生物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应求培养后菌落数的平均值,即(180+155+176+129)106/(40.1)=1.6109。答案:(1)分解者选择(2)刚果红4(3)富含蓝藻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4)稀释涂布平板1.610912.【解析】(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载体,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构成重组质粒。筛选出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时通常需要依据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的表达。(2)是脱分化过程、是再分化过程,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3)快速繁殖技术就是指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要快速繁殖转基因番茄植株,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标记基因(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二者顺序可颠倒)(3)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和再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