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我的五样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552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我的五样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语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我的五样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语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我的五样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我的五样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1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藐视(mi)啮噬(sh)商榷(qu) 妄自菲薄(fi)B妥帖(ti) 与会(y)熨帖(y) 毁家纾难(sh)C犄角(j) 庇护(b)诘问(ji) 刚愎自用(b)D不啻(zh) 诧异(ch)奴婢(bi) 孑然一身(ji)解析A藐mio;B.与y;D.啻ch,婢b。答案C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雏形诽闻儒雅炫耀B宣泄蒙蔽苍促补偿C斑驳惶然瑕想屏窒D睿智抉择凸现纤巧解析A诽绯;B.苍仓;C.瑕遐。答案D3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刹那间,无数声音充斥耳鼓,_着自己的不可替代性。(2)这几天他有点茶饭不思,心里老在_。(3)测验的_,是辅导我们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A申述合计功能B申述核计意图C申诉核计功能D申诉合计意图解析“申述”“申诉”:申诉是司法用语;“申述”指申辩、陈述。“合计”“核计”:二者意义不同,“合计”指考虑;“核计”指核算。“功能”偏指作用;“意图”偏指打算。从文中语境看,作用多一些。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世上的美好事物林林总总,可老师只让选择最宝贵的五样东西,这就如同进了超市却只拿了一个小小的货筐。B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C人生会面对很多种选择,有选择就有遗憾,有选择就有痛苦。著名作家毕淑敏将人们的这种心态在我的五样一文中表达得淋漓尽致。D读一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照马克思崇高而又伟大的人生追求,自私自利、患得患失的人足以斯文扫地。解析D“斯文扫地”指人脸面尽失,与该语境不合。答案D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新华社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已经恢复到休眠前正常的信号接收状态,但机构控制异常的故障仍在分析排查中。B圆通速递公司违规收寄危险化学品,导致一死九中毒。在媒体曝光后,“夺命快递”寄出地湖北省沙洋县迅速应急预案,控制了1名化工责任人和1名快递公司人员。C第三次进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的中国选手李娜,20战胜对手,获得澳网女单冠军,成为第一位两次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网球选手。D索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如今借着奥运会的东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xx年冬奥会让索契从一个地区性避暑胜地变成了世界级的商务和旅游中心。解析A项,句式杂糅。“据”与“显示”杂糅,去掉“据”。B项,成分残缺,缺谓语,应是“启动”“应急预案”。C项,语序不当。将“亚洲”放在“第一位”前面。答案D6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_,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一切为了自己就是真理。_,因为他要以好人自居,才能做他更坏的坏人。_,因为他认为做人本该如此一生,平平凡凡就是真善美。_,因为他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人,淡淡定定才是为人的真谛。好人不说自己是好人坏人都说自己是好人坏人不说自己是坏人好人不说自己是坏人ABC D解析注意前后照应。答案C7xx年1月,我省著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和约1400万人民币冠军奖金,湖北省领导在武汉机场为李娜举行欢迎仪式并代表政府奖励李娜80万元。这一行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你为双方各拟一条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25字。赞成:_反对:_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如下:赞成:李娜向全世界展示了荆楚儿女的顽强拼搏精神,奖励李娜,是传递正能量。反对:李娜不缺钱,奖励李娜可以有其他方式,80万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二、课内阅读8阅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选段,完成(1)(3)题。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以鼓舞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分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1)对第一段画曲线的句子,你如何理解?答:_ _ (2)第三段中“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你可曾产生过这种幻想?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种幻想的危害性。答:_ _ (3)从节选文字中看,作者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答:_ _答案(1)虚荣心能让人错误地幻想,以致不能理智、冷静;虚荣心也能让我们对学习、生活、工作等产生热情,这样的热情激发出我们前进的动力。(2)易受蒙骗;产生错误的选择。(3)虚荣心、名利欲、幻想、亲人朋友。三、能力提升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城里人与乡下人毕淑敏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家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用拟声词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吃着老农为我们烤制的纯天然食品时香甜可口的感觉。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我”解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个人主义,讽刺他的小农意识。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2)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答:_ _ (3)文章以“城里人与乡下人”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答:_ _ (4)对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陈述观点并作分析?答:_ _解析(1)C由下文“活着是自豪还是悲哀”可知,老农的询问引起“我”的思考,可见“我”并没有在意小伙子的回答。D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一种社会现象。答案(1)CD(2)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3)以“城里人与乡下人”为题,因为:文章两个主要人物“我”与“老农”,一个是城里人,一个是乡下人,故事发生在我们身上;以小见大,文章揭示的问题不是我和老农间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深化了主题。与篇末呼应,点明主旨,文章结尾写道老人开心地告知我他的一双孙儿女也将成为城里人这一细节,除了对上文老人的言行、思想给予反讽以外,更主要是引发人们的深思: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休戚相关的同一体。(意思相近即可)(4)老农的做法是可笑而错误的。他把清洁的食品留下,把上了农药化肥激素的卖出,是狭隘自私的表现;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他缺乏见识与胸怀;他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视答案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