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重点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546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重点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重点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重点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重点班,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xx上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2(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1g炭与适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氢气,需要吸收10.93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2O=CO+H2;H=+131.2KJ/molBCO(g)+H2(g)=C(s)+H2O(g);H=131.2KJ/molCC(s)+H2O(g)=CO(g)+H2(g);H=+10.93KJ/molDC(s)+H2O(g)=CO(g)+H2(g);H=131.2KJ/mol3(3分)(xx山东)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4(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放热反应CO(g)+H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BK2K1Cc2(CO)=c2(H2O)Dc1(CO)c2(CO)5(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2,b=3Ba=2,b=1Ca=2,b=2Da=3,b=26(3分)(xx秋温州期中)新兴的大脑营养学研究发现,大脑生长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关系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被称为“脑黄金”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脂肪酸,它的分子组成中有6个碳碳双键、学名二十六碳六烯酸它的分子组成应是()AC25H50COOHBC25H39COOHCC26H41COOHDC26H47COOH7(3分)(xx秋汉中期末)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X、Y、Z均为气态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8(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新制Cu(OH)2反应,则需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4:5B1:1:1C3:2:2D3:2:39(3分)(xx北京)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10(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 和HCl混合溶液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 和HNO3混合溶液C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和H2SO4混合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和HCl混合溶液11(3分)(xx金平区校级模拟)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几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12(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是使用熔融碳酸锂、碳酸钾作电解质的一种新型电池,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650负极由镍铬铝合金烧结而成,正极材料为多孔镍,电池反应为:H2+CO+O2=C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Al3eAl3+B燃料气体是氧气C正极反应为2CO2+O2+4e2CO32D该电池不能用烃类物质作燃料13(3分)(xx杭州一模)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 X和1mol 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正反应的H014(3分)(xx秋南开区期末)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H,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T1T2,H0BT1T2,H0CT1T2,H0DT1T2,H015(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AgI是一种固体导体,导电率很高为研究AgI到底是Ag+导电还是I导电,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A若AgI是Ag+导电则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不均匀B若AgI是Ag+导电则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可能均匀C若AgI是I导电则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不均匀D若AgI是I导电则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仍均匀16(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英国剑桥大学用电解法直接从TiO2获得Ti,他们把多孔TiO2颗粒熔于熔融的CaCl2,通电后得海绵钛和氧研究者之一的Chen指出,试生产表明,这种方法比传统的kroll法便宜三分之一这种电解工艺一旦投入实际生产,钛的价格将大大下降,这种新工艺可能带有普遍性,可用于生产稀土、锕系以及其他金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时阳极获得O2B电解时阴极获得海绵钛C电解时阳极有Cl2放出D电解工艺一旦投入实际生产,钛将可与不锈钢和铝合金竞争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4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所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o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1等于;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2,2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5)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4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18(15分)(xx春大冶市校级期末)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1)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2)5.8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 CO2和0.3mol 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3)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任写2种结构简式)、(4)已知:RCH2COOHRONaROR(R、R代表烃基)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如下:试剂X不可选用的是(选填字母)aCH3COONa溶液 bNaOH溶液cNaHCO3溶液 dNa丙的结构简式是,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9(13分)(xx金凤区校级一模)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依据图,完成下列填空:(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值(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如果粗盐中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选填a、b、c多选倒扣分)aBa(OH)2 bBa(NO3)2 cBaCl2(4)为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选填a、b、c多选倒扣分)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冷却、(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6)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10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环球时报美国特约记者文章:一种名为苹果醋(ACV)的浓缩饮料多年来风靡美国,近期在我国饮料市场中越来越受人们青睐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它具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功能苹果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分离提纯后的化学分析如下:(1)元素分析证明该酸只含C、H、O三种元素,其中C、H、O的质量比为:24:3:40;该酸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67倍(2)0l mol该酸与足量NaHCO3反应放出4.48L CO2,与足量金属Na反应放出3.36L H2(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该酸分子结构中没有支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酸的分子式为(2)写出该酸在一定条件下分子内脱水生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3)写出该酸与足量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该酸在一定条件下,每两个分子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环酯的结构简式(仅要求写出两种,多写不给分):,xx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重点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xx上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考点: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专题:热点问题分析:根据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来分析进行集中处理的原因解答:解:回收废电池的首要原因是防止废电池中渗漏出的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而对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是第二位的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原因,我们要回收废旧电池,防止污染环境2(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1g炭与适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氢气,需要吸收10.93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2O=CO+H2;H=+131.2KJ/molBCO(g)+H2(g)=C(s)+H2O(g);H=131.2KJ/molCC(s)+H2O(g)=CO(g)+H2(g);H=+10.93KJ/molDC(s)+H2O(g)=CO(g)+H2(g);H=131.2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A、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注物质聚集状态;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分析判断,反应焓变应是对应热化学方程式量的焓变,方向改变符号改变;C、反应是吸热反应,12g碳反应吸热130.8KJ;D、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解答:解:A、选项中的方程式未标注物质聚集状态,故A错误;B、1g碳与适量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需吸收10.9kJ的热量,12g碳完全反应吸热130.8KJ,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0.8kJmol1 ,所以CO(g)+H2(g)C(s)+H2O(g)H=130.8kJmol1,故B正确;C、反应是吸热反应,12g碳完全反应吸热130.8KJ,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0.8kJmol1 ,故C错误;D、碳和水蒸气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正误判断,注意焓变的正负和数值计算,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3(3分)(xx山东)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该反应为CO2+H2CO+H2O,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H0,故A正确;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若通入氢气,则H2浓度增大,故B错误;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D由平衡常数可知,该反应为CO2+H2CO+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明确平衡常数u化学反应的关系及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4(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放热反应CO(g)+H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BK2K1Cc2(CO)=c2(H2O)Dc1(CO)c2(CO)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根据CO(g)+H2O(g)CO2(g)+H2(g)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则K的单位不是mol/L;B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C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mol/L,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1,二者转化率相等,据此判断;D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平衡逆向进行,CO浓度增大解答:解:A、由化学平衡CO(g)+H2O(g)CO2(g)+H2(g)H0,则平衡常数表达式K=,所以K的单位为1,不是mol/L,故A错误;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即平衡逆向进行,K2K1,故B错误;C、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mol/L,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1,二者转化率相等,故新平衡状态下,c2(CO)和c2(H2O)仍相同,故C正确;D、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平衡逆向进行,所以c2(CO)c1(CO),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常数只是随温度变化5(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2,b=3Ba=2,b=1Ca=2,b=2Da=3,b=2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分析判断,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讨论分析判断得到ab的取值;解答:解: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讨论分析判断得到ab的取值; X(g)+a Y(g)b Z(g)起始量(mol) 1 a 0变化量(mol) 0,5 0.5a 0.5b平衡量(mol) 0.5 0.5a 0.5b 依据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得到,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即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则得到;(0.5+0.5a+0.5b):(1+a)=3:4;计算得到:2b=a+1;依据选项中的取值分析判断,a=3,b=2符合计算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应用,混合气体密度之比在相同条件下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是应用的主要计算依据,题目难度中等6(3分)(xx秋温州期中)新兴的大脑营养学研究发现,大脑生长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关系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被称为“脑黄金”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脂肪酸,它的分子组成中有6个碳碳双键、学名二十六碳六烯酸它的分子组成应是()AC25H50COOHBC25H39COOHCC26H41COOHDC26H47COOH考点: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根据饱和一元羧酸的组成通式为CnH2nO2,二十六碳六烯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碳双键,与饱和一元羧酸相比少12个H原子,据此书写二十六碳六烯酸的分子式解答:解:含有26个C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式为C26H52O2,二十六碳六烯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碳双键,与饱和一元羧酸相比少12个H原子,故二十二碳六烯酸分子式为C26H40O2,可以表示为C25H39COO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书写,比较基础,注意分子中氢元素数目的确定,产生1个双键就减少1个氢原子7(3分)(xx秋汉中期末)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X、Y、Z均为气态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专题: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温度Z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增大压强Z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判断化学计量数关系解答:解:A升高温度Z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故A错误;B增大压强Z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则X、Y中至少有一种不是气体,故B错误;C增大压强Z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则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故C正确;D正反应吸热,则逆反应放热,H0,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易错点为反应物的聚集状态的判断8(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新制Cu(OH)2反应,则需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4:5B1:1:1C3:2:2D3:2:3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由结构可知,酚OH、COOH、醇OH均可与钠反应,酚OH、COOH与NaOH反应,CHO、COOH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加热)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结构可知,酚OH、COOH、醇OH均可与钠反应,酚OH、COOH与NaOH反应,CHO、COOH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加热)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消耗Na为3mol,1mol该有机物消耗NaOH为2mol,1mol该有机物消耗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3mol(1molCHO消耗2mol氢氧化铜悬浊液,生成的COOH和原有的COOH共消耗1mol氢氧化铜悬浊液),所以消耗的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之比3mol:2mol:3mol=3: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官能团、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熟悉苯酚、醇、酸、醛的性质即可解答,与氢氧化铜的反应为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9(3分)(xx北京)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B、注意反应的可逆性;C、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D、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HCl的物质的量解答:解:A、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iCl4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SiCl4不能完全转化,达平衡时,吸收热量小于QkJ,故B错误;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v(HCl)=0.03mol/(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v(HCl)=0.03mol/(Lmin)=0.015mol/(Lmin),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HCl的物质的量为4=0.1mol,100mL1mol/L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1L1mol/L=0.1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平衡移动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速率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题目难度中等10(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 和HCl混合溶液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 和HNO3混合溶液C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和H2SO4混合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和HCl混合溶液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2Fe3+Fe=3Fe2+知,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不如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铁盐,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根据2Fe3+Fe=3Fe2+知,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不如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可为Cu、Ag等,电解质溶液中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与负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故A正确;B、是铁与硝酸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与铁离子,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故B错误;C、是活泼的铁与铁离子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故C正确;D、电解质溶液中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是活泼的铁与铁离子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设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正负极及电解质溶液的判断,根据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及电解质,难度中等11(3分)(xx金平区校级模拟)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几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电解水时,阳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是阴极产生氢气体积的一半;B、氢气和氧气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酸遇石蕊显红色,碱遇石蕊显蓝色,酸遇酚酞不变色,碱遇酚酞显红色;D、酸遇石蕊显红色,碱遇石蕊显蓝色,酸遇酚酞不变色,碱遇酚酞显红色解答:解:A、和电源的正极b相连的是阳极,和电源的负极a相连的是阴极,电解硫酸钠的实质是电解水,阳极b放氧气,阴极a放氢气,氧气体积是氢气体积的一半,故A错误;B、a电极逸出氢气,b电极逸出氧气,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错误;C、a电极氢离子放电,碱性增强,该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酸性增强,该极附近呈红色,故C错误;D、a电极氢离子放电,碱性增强,该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酸性增强,该极附近呈红色,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并会灵活运用12(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是使用熔融碳酸锂、碳酸钾作电解质的一种新型电池,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650负极由镍铬铝合金烧结而成,正极材料为多孔镍,电池反应为:H2+CO+O2=C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Al3eAl3+B燃料气体是氧气C正极反应为2CO2+O2+4e2CO32D该电池不能用烃类物质作燃料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该燃料电池中,由电池反应为:H2+CO+O2=CO2+H2O,则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2e+CO322CO2、H22e+CO32CO2+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2,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2e+CO322CO2、H22e+CO32CO2+H2O,故A错误;B根据电池反应式知,该电池燃料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B错误;C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2,故C正确;D烃中含有碳、氢元素,也可以作燃料,所以该电池也可用烃类作燃料,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根据电池反应式确定正负极上得失电子的物质及反应类型,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注意结合电解质书写,难度中等13(3分)(xx杭州一模)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 X和1mol 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正反应的H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质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B、体积变为20L,体系的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Y的转化率增大;D、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反应热解答:解:A、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则Z的反应速率等于v(Z)=0.0005mol/(Ls),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质量数之比,由方程式可知,v(X)=2v(Z)=20.0005mol/(Ls)=0.00lmol/(Ls),故A正确;B、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体积变为20L,体系的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Y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D、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的H0,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质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14(3分)(xx秋南开区期末)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H,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T1T2,H0BT1T2,H0CT1T2,H0DT1T2,H0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温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解答:解: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所以T1T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产物的量降低,说明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正反应的H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图象题的分析,难度不大,明确“先拐先平数值大”是解本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反应热15(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AgI是一种固体导体,导电率很高为研究AgI到底是Ag+导电还是I导电,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A若AgI是Ag+导电则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不均匀B若AgI是Ag+导电则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可能均匀C若AgI是I导电则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不均匀D若AgI是I导电则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仍均匀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依据装置图分析,接通开关是电解池,银做阳极和阴极,阳极电极反应为AgeAg+,阴极电极反应为:Ag+eAg,原理和电镀原理相同,固体导体中若是银离子导电则固体密度不变,若是碘离子导电,固体密度减小解答:解:依据装置图分析,接通开关是电解池,银做阳极和阴极,阳极电极反应为AgeAg+,阴极电极反应为:Ag+eAg,原理和电镀原理相同,固体导体中若是银离子导电则固体密度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仍均匀;若是碘离子导电,固体密度减小,通电一段时间后晶体密度不均匀;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分析判断,电镀原理的分析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16(3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英国剑桥大学用电解法直接从TiO2获得Ti,他们把多孔TiO2颗粒熔于熔融的CaCl2,通电后得海绵钛和氧研究者之一的Chen指出,试生产表明,这种方法比传统的kroll法便宜三分之一这种电解工艺一旦投入实际生产,钛的价格将大大下降,这种新工艺可能带有普遍性,可用于生产稀土、锕系以及其他金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时阳极获得O2B电解时阴极获得海绵钛C电解时阳极有Cl2放出D电解工艺一旦投入实际生产,钛将可与不锈钢和铝合金竞争考点:电解原理分析:A、电解池的阳极为氧离子发生失电子生成氧气的氧化反应;B、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电解池的阳极为氧离子发生失电子生成氧气的氧化反应;D、电解工艺一旦投入实际生产,钛的价格将大大下降,据此分析解答:解:A、电解池的阳极是氧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故A正确;B、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是二氧化钛电极本身得电子的过程,即TiO2+4eTi+2O2,故B正确;C、电解池的阳极是氧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所以有氧气放出没有氯气,故C错误;D、电解工艺一旦投入实际生产,钛的价格将大大下降,所以将可与不锈钢和铝合金竞争,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4分)(xx秋阜阳校级期中)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所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s)+Cl2(g)PCl3(g);H=306kJmol1;(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Cl5(g)=PCl3(g)+Cl2(g);H=+93 kJ/mol;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o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1等于25%;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2,2大于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399kJmol1(5)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4等于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PCl5+4H2OH3PO4+5HC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判断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成对应的比例关系,根据图示P(s)+Cl2(g)PCl3(g),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H=306 kJ/mol,由此分析解答;(2)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Cl2(g)+PCl3(g)=PCl5(g),中间产物的总能量大于最终产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 PCl5(g)=PCl3(g)+Cl2(g)是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PCl5(g)=PCl3(g)+Cl2(g);H=+93 kJ/mol,PCl5分解率1=100%=25%PCl5(g)=PCl3(g)+Cl2(g)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然后得出分解率大小;(3)Cl2(g)+PCl3(g)=PCl5(g),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4)根据盖斯定律分析;(5)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无论一步完成还是分多步完成,生成相同的产物,反应热相等,则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反应热等于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反应热;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磷酸和盐酸解答:解:(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判断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成对应的比例关系,根据图示P(s)+Cl2(g)PCl3(g),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H=306 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P(s)+Cl2(g)PCl3(g);H=306 kJ/mol,故答案为:P(s)+Cl2(g)PCl3(g);H=306kJmol1; (2)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Cl2(g)+PCl3(g)=PCl5(g),中间产物的总能量大于最终产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 PCl5(g)=PCl3(g)+Cl2(g)是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PCl5(g)=PCl3(g)+Cl2(g);H=+93 kJ/mol,PCl5分解率1=100%=25%PCl5(g)=PCl3(g)+Cl2(g)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2 1 ;故答案为:PCl5(g)PCl3(g)+Cl2(g);H=+93kJmol1;25%;大于; (3)Cl2(g)+PCl3(g)=PCl5(g),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降温有利于PCl5(g)的生成,故答案为: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4)根据盖斯定律,P和Cl2分两步反应和一步反应生成PCl5的H应该是相等的,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PCl5的热化学方程式:P(s)+Cl2(g)=PCl3(g);H1=306 kJ/mol,Cl2(g)+PCl3(g)=PCl5(g);H2=93 kJ/mol;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306 kJ/mol+(93 kJ/mol)=399 kJ/mol,故答案为:399kJmol1 (5)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无论一步完成还是分多步完成,生成相同的产物,反应热相等,则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反应热等于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反应热;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磷酸和盐酸,由原子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PCl5+4H2OH3PO4+5HCl,故答案为:等于;PCl5+4H2OH3PO4+5HCl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及反应热的计算等知识解题中需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标注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没有呈现对应的比例关系,不能正确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8(15分)(xx春大冶市校级期末)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1)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2)5.8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 CO2和0.3mol 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CH2=CHCH2OH(3)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任写2种结构简式)、(4)已知:RCH2COOHRONaROR(R、R代表烃基)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如下:试剂X不可选用的是(选填字母)acaCH3COONa溶液 bNaOH溶液cNaHCO3溶液 dNa丙的结构简式是ClCH2COOH,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考点: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有机物的合成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1)根据酯化反应是酸与醇类间的反应判断有机物甲中含有的官能团;(2)由题意可知,甲中含有羟基,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相同条件下的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根据n=计算5.8g甲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根据原子守恒计算甲分子中C、H原子数目,判断甲是否含有氧元素,比较计算甲分子中氧原子数目,据此确定甲的分子式,结合甲的结构特点确定其结构简式;(3)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苯环上有2个不同取代基且处于对位位置符合,据此写出其结构简式;(4)苯酚和氢氧化钠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催化剂条件下,乙和氯气反应生成丙,丙和苯酚钠反应生成,结合反应信息可知,丙是ClCH2COOH,故乙为乙酸,CH2=CHCH2OH和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菠萝酯解答:解:(1)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由于苯氧乙酸中含有羧基,所以化合物甲中一定含有官能团羟基,故答案为:羟基;(2)由题意可知,甲中含有羟基,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相同条件下的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5.8g甲的物质的量=0.1mol,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0.3mol44g/mol+0.3mol18g/mol5.8g=12.8g,氧气物质的量=0.4mol,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5.8g甲中n(O)=0.3mol2+0.3mol0.4mol2=0.1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甲分子中N(C)=3、N(H)=6、N(O)=1,故甲的分子式为C3H6O,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CH2=CHCH2OH,故答案为:CH2=CHCH2OH;(3)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说明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位置,所以其同分异构体是、,故答案为:、等;(4)苯酚和氢氧化钠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催化剂条件下,乙和氯气反应生成丙,丙和苯酚钠反应生成,结合反应信息可知,丙是ClCH2COOH,故乙为乙酸,CH2=CHCH2OH和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菠萝酯,苯酚具有酸性但酸性弱于醋酸、碳酸,所以苯酚能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不能和醋酸钠、碳酸氢钠反应,故选:ac;通过以上分析知,其结构简式为:ClCH2COOH,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ClCH2COOH;取代反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CH2=CHCH2OH和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菠萝酯,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需要学生对给予的信息进行利用,较好的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