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184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启用前绝密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2011. 04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共36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怃(w)然 问津(jn) 饥馑(jn) 诲(hu)人不倦B股肱(gng)愠(yn)色 畏葸(x) 不悱(fi)不发C曳(y)兵 庠(xing)序饿殍(pio) 谆谆(zhn)教诲D朝觐(jn) 水獭(t) 夏谚(yn) 能近取譬(p)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木铎 荷蓧 箪食瓢饮 割鸡焉用牛刀B墦间 浡然 克己复理 一言以敝之C羽旄 糜鹿 见危受命 朽木不可凋也D枯槁 喟然 如切如蹉 既来之则安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B随着中东局势的变化,第四次石油危机来袭的言论不胫而走,枪声四起的利比亚似乎是撬开此次危机的导火索。C尽管由天灾与人祸“合谋”导致的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看上去是如此怪诞,如此匪夷所思,但是我们却必须冷静观察,仔细审视,并努力从中汲取教训。D张悟本亦或 “刘悟本”的骗术并不高明,一眼就能看穿,可偏偏就有人趋之若鹜,前赴后继。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受地震的影响,日本宫城县境内出现了宽约4米的断裂带,这是日本最大的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地壳变动纪录。B由于日本核电站爆炸导致核泄漏,引发了我国沿海地区居民争相抢购食盐,让这些地区的超市、商店一度陷入“盐荒”危机。C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黄淮地区和山东省大部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稀少。D日本新闻媒体公布了地震时的航拍照片,这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让公众有机会感受从空中目击楼房倒塌的一幕。5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无域泽天下 盛德有范垂人间 B万世文章祖 历代帝王师C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D先师功德垂青史 儒学精华照五洲二、社科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富民为本儒家民生思想胡发贵儒家关注民生,主张“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其思想中始终有一种鲜明的“富民”倾向。概要说来,其主旨有这样几项。其一富民为“政之急”。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史称孔子“所重:民、食、丧、祭”,也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从孔子的论述来看,他所谓的“足食”和“食”,似乎不仅仅限于温饱,而是过上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孔子肯定这也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其二富民是治国安邦的前提。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首先,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意识,即所谓“恒产决定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所以儒家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民富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性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而不能“独乐”,而究其实即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儒家认为,惟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其三富民是政府的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用儒家的说法即是“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所谓“尧舜之泽”,其间最为基本的则是人民的生计问题,故儒家一再提醒“治人者”,要如“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因此,对那些不顾人民饥寒交迫、只顾一己享乐的统治者,儒家痛斥之“率兽食人”,根本不配“为民父母”。显然,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选自2011年2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节)6下列有关“儒家民生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关注民生,其思想中始终有一种鲜明的“富民”倾向。B儒家认为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 C儒家认为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稳定是富民的基础。D在儒家看来,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民生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所以他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B“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就说明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了人们的意识。C“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说明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性的最终依据。D儒家以“为民父母”为喻,意在表明统治者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儒家认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讨论。B孔子肯定温饱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所以强调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让人民吃饱穿暖。 C儒家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D那些不顾人民饥寒交迫、只顾一己享乐的统治者根本不配“为民父母”,被儒家痛斥为“率兽食人”。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问其目 目:详情。B.尧舜其犹病诸 诸:诸多。C.不可以久处约 约:贫困。D.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广大。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夫子言之,与我心有戚戚焉B.富哉言乎天下事有难易乎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无求生以害仁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再也11.下列所给的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富哉言乎!A.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B.善哉问也!C.浴乎沂,风乎舞雩。D.其何以行之哉?12.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C.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并且泛爱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D.孔子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是一致的。第卷(共104分)四、古诗文阅读(24分)13.文言文翻译。(10分)(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4分)(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3分) (3)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1)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简要分析“弄”字的妙处。(4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 ,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他是这样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名句是:“ , 。”(4) ,_ 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5)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 , 。”(论语为政)(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 (齐桓晋文之事)五、语言运用(12分)1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限制在10个字以内)(2)用简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含义。17.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18.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4分)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六、文学类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剃刀侠木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是剃刀侠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19小说的主人公“剃刀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20文中划线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1小说中除了刻画“剃刀侠”“蓝翎爷”,还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2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结合文本,联系实际,探究小说展现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6分) 七、作文(60分) 学校里常见到一个标语是“我的人生我作主”,我市在发展上也提出了“顶点定位,全力全速”的口号。有个也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你怎样为自己定位? 请以“定位”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D。【解析】A项,诲(hu)人不倦;B项,股肱(gng);C项,饿殍(pio)。2. A。【解析】B项,克己复礼,一言以蔽之;C项,麋鹿,见危授命,朽木不可雕也;D项,如切如磋。3. A。【解析】A项,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误解词义,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自己的人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B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C项,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D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4. D。【解析】A项,定语语序不当,“最大的”应放在“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后面。B项,缺主语,可删掉“由于”。C项,“黄淮地区和山东省大部”有歧义,将“和”改为“特别是”,表强调。5. C。【解析】“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为孟子庙楹联。6. C。【解析】C项,儒家认为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7. B。【解析】B项,这句话说明“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8. B。【解析】B项,孔子肯定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9. B。【解析】B项,诸,兼词,相当于“之乎”。10. C。【解析】C项,均表示递进关系。A项,句末语气词,不译;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感叹语气;疑问语气。D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原因,“因为”。11. B。【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主谓倒装句。A项,“者,也”结构,判断句。C项,“乎”相当于“于”,介宾短语后置句。D项,“何以”,应为“以何”,宾语前置句。12. C。【解析】C项,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并且泛爱众”,才可以被称作“圣人”。13. 【参考答案】老师善于步步引导,用广博的知识丰富我,用严肃的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已经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在眼前耸立。(注:“循循然善诱人”1分,“卓尔”1分,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乐;把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注:“乐”“忧”各1分,语句通顺1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注:“刑”1分,“以御于家邦”1分,语句通顺1分。)14. 【参考答案】(1)“弄”描写了起风时,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将月下之花人格化,化静为动,抓住大自然一瞬间的现象,摄入词中,更富表现力;与下文的“风不定”相照应。(注:炼字题注意答题的层次。)(2)抒发了作者的惜时伤春之情。作者由自然春光的逝去,联想到年华易逝,青春不再;更因傍晚独自照镜,倍加感伤。15. 【参考答案】敏于事而慎于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注:每句一分,写错一字全句不得分。)16. 【参考答案】谣“盐”止于智者(注:只要能反映出画面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得分,不得超过限制字数。)漫画讽刺了日本发生核泄露事件之后,中国出现了疯抢食盐的现象;告诫人们要科学理性地对待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谣“盐”止于智者,理性战胜恐慌。(注:答案应包括画面反映的现象和深刻的警醒意义。)17. 【参考答案】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注:中心词为“勤”1分,更换不得分;人物和典故要符合事实2分;形式1分。)18. 【参考答案】【解析】语段的话题是“艺术修养与艺术知识的关系”,因此,由首先提出语段话题。用“但是”与上句的“当然”呼应,转入语段的论述重点“不在艺术知识中”。下面则是对“不在艺术知识中”的论述。用“艺术知识”与上句末的“艺术知识”形成首尾相接;则用打比方来加以论述;再补充说明“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关系,回应话题。19【参考答案】剃刀侠是一个虽然年老体瘦,但身怀绝技、取人项上之物如囊中探物的侠客形象。(2分)他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具有正义感,惩处邪恶,彰显正义,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2分)(注:只要答出“年老体瘦”“身怀绝技”“正义感”即可。)20【参考答案】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剃刀侠”的剃头技艺的高超,沉稳、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描写出了“蓝翎爷”的作威作福的情态。(2分)在情节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剃刀侠”杀死“蓝翎爷”的悄无声息蓄势,埋下了伏笔。(2分)(注:分析作用,应注意“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两方面,只答套话要相应地扣分。)21【参考答案】文中这一情节表现了“年轻的剃头师傅”胆小怯懦的性格特点。(1分)作者安排这一人物使用了衬托手法。(1分)是衬托了主人公“剃刀侠”的正义感,惩处邪恶,彰显正义,处变不惊的特点,使“雁翎爷”体肥身重、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的形象更加凸显。(2分)(注:答案要有层次,“衬托手法”1分。)22【参考答案】小说中特定的时代背景,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加上浪漫神奇的侠义精神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使行文气韵流畅。(1)歌颂了杀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小说中剃刀侠对蓝翎爷的胜利,实质上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是民意对专制的胜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2)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剃刀侠”代表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力量、一种侠义精神。“侠”其实是一种精、气、神,它需要诸如正义、节气、悲悯、仁慈、宽容、大度等诸多品格的滋养。(3)弱小战胜强权,正义挫败邪恶,反映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4)小说的环境描写散发出老北京独有的文化气息。小说写的是京城里的事儿,那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那枣红马上的蓝翎儿,那剃头挑子、冒着热气的铜盆、刀荡子,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都成为一种文化;连剃刀侠的一举一动也都带着文化气韵,一道道工序真切细致,立眼可见,成为一种流动的文化。(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如有其它合理探究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