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0.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1207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01.(xx滁州市模拟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梁启超等人通过时务报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左右舆论,“以笔舌头倾动人主”“借报章鼓簧天下”,对各界人士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胡思敏在戊戌履霜录中说:“自时务报出,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梁启超与时务报请回答:(1)依据材料指出时务报的特点。(4分)(2)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6分)答案 (1)特点:虽名为“报”,实为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4分)(2)作用:对传统思想产生了冲击;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6分)2.(xx南阳一中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宣布,为了预备立宪,必须先改官制。政治体制根本改革前,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路线图”并无大错。然而由于朝廷内各种既得利益集团都不愿官制改革中利益受损,结果是争斗激烈、丑闻不断。最后,清廷不得不宣布了官制改革中的“五不议”:第一,军机处之事不议;第二,内务府事不议;第三,八旗事不议;第四,翰林院事不议;第五,太监事不议。在此框架内,朝廷最终裁定中央新官制只有少数旧部被裁并,但多数未动,最多只是改名,军机处仍旧保留而不设责任内阁,宗人府、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等满人所掌管的部门全部保留。打破了以前形式上的“满汉平衡”,满族官员的权力更大,官制改革结果一公布,立宪派对清廷是否真准备立宪大起疑心,甚至直斥其为“伪改革”“徒为表面之变更”“袭皮相而竟遗精神”。雷颐:清末商人政治态度的变化材料二 既知民为邦本,则一国以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此自学理言之者也。满洲之人入据中国,使中国民族处于被征服之地位,国亡之痛,二百六十余年如一日,故君主立宪在他国君民无甚深之恶感者,独或可暂安于一时,在中国则必不能行,此自历史事实而言之者也。孙中山请回答:(1)据材料一,清政府“预备立宪”中官制改革“五不议”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立宪派斥责“预备立宪”是“伪改革”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理由,并作简要评价。(9分)答案 (1)目的:平衡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分)原因:打破了以前形式上的“满汉平衡”,满族官员的权力更大;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骗局,立宪派分化。(4分)(2)理由:民主、平等就不需要君主;满洲贵族的反动统治遭到人民的反对,中国不能实行君主立宪;保留君主,人人都想当皇帝,实行民主,这种争当皇帝的内乱就不能存在了。(3分)评价:孙中山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力主以革命手段推翻君主专制的立场是正确的。但他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而且他对资产阶级民主过于理想化,以为只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一切问题就解决了。(6分)3.(xx横峰中学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那时(1894年),中国遭受列强侵凌,国势疲弱,面临“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险,孙中山有感于此,呼吁国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重建辉煌。孙中山期望:四万万人一切平等,人民之事,人民共同治理。在这个新的社会里,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创造出一种“各国制度上所未有”“学说上也不多见”的“破天荒的政体”,成为世界上的“头等民主大共和国”孙中山期望,既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的“善果”,又避免其“弊端”和“恶果”,消灭贫富悬殊,实现民生幸福,共富、均富,不仅国家富强,而且家给人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安乐国”。帝制的终结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当时的“救国梦”。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其结局。(7分)(2)用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论断。(8分)答案 (1)孙中山的“救国梦”:振兴中华;民主共和;民生均富。(3分)结局:孙中山的“救国梦”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是爱国的、进步的;但其“救国梦”仍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是无法实现的。(4分)(2)抗战胜利前: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为抗战胜利提供保障;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根据地以“三三制”为原则建立民主政权,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4分)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尽力争取和平建国;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反映了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与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进行斗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4分)4.(xx马鞍山市模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各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是参照国民政府公布的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建立的,一般分为三级,即边区、县和乡三级。关于各级参议会的职权,按照1939年2月1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举各级政府主要成员;第二,制定施政纲领;第三,决定重大事项,制定法律法规;第四,监察及弹劾各级政府之政务人员,督促及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中领导的民主化建设,被今天的学者称为“延安民主模式”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共产党的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将是民主政治的温床”。斯诺对陕甘宁边区的观察发现,共产党的领导是非常民主的。“照我旅行中所能看到的,选举的进行,绝无强迫性,虽然在选举之前,先有共产党或亲共团体所进行的几个月的宣传。第一次执行委员会正式报告说:一般说来,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民参加选举,甚至小脚的老媪也觉得她们必须参加,从很遥远的地方蹒跚着去投票。有人怀疑投票权利并没有真正普及于残余的地主,报告对于这种怀疑加以事实上的纠正。”“报告附有选举统计的表格,以证明地主的投票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因此是完全符合他们实际的人数的。”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化实践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根据地参议会的职能。(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了人民享有的广泛的民主权利。(9分)答案 (1)职能:不仅仅是一个民意机关、咨询机关、议政机关,而且是边区、县、乡中最高的立法机关、权力机关、监督机关。(6分)(2)措施:实行普选制和竞选制;政府官员由参议会选举、罢免,对各级参议会负责,参议员对人民负责,人民有监督及罢免权;实行“三三制”,建立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广泛的政权。(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