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秦的统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064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秦的统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秦的统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秦的统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秦的统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业。”师简述,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那么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被后人评价为“千古一帝”,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学习新课: 一、建国大业 我们先来学习秦朝的建国大业是如何完成的。我们回顾上一节的内容: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最后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并立于世,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后期最强大的:秦国(商鞅变法)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和远交近攻的战略兼并东方各国土地。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后(动态显示嬴政图),对六国就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六国统一全国。下面灭六国的过程。师:当年,哪一个不是傲视群雄,哪一个不是威震四方,但最终都没逃脱六合的结局。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 生:1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的要求。2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3秦始皇重用人才,促进了统一的到来。师:就这样,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统一的时间,都城。统一的历史意义:首先,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其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板书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师:秦朝的江山就这样打下来了,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生答)师:秦灭六国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巩固统一局面。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板书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师:首先在政治上,秦建立了专制集权制度,讲述:首先,在秦统一后,嬴政认为自己功高盖世,觉得夏、商、周三代国君“王”的称号已不足以显其尊贵,便下令改称号,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意思就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而且“皇帝”这个称号还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 当时的嬴政还自称“始皇帝”,他为什么自称“始皇帝”?师:因为它是第一个,是最开始的皇帝,“始”就是开始、最初的意思。而且他幻想琴的统治能够永久持续下去,他不仅自己要当皇帝,而且让子孙世世代代永远做皇帝。那皇帝的权利都体现在哪呢?秦始皇还规定国家一切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主要官吏由皇帝自己一人任免。那么皇帝虽然至高无上,权利又如此之大,但全国的事情那么多,皇帝一人管得了吗?怎么办?(生答)师:找帮手,很对。讲述:所以秦始皇就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来辅佐他。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三者合称三公,是秦朝中央政府最高官员,但是国家大事,最后仍要由皇帝裁定,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命令。师:这是在中央,那在地方上,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治理方法呢?现在同学们看一下书35页图,中间的是谁呀?(秦始皇)秦始皇身边有两位大臣,这两位大臣正在为秦朝如何巩固统一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在秦灭六国后,统治区域比以前扩大了许多,而且被灭的六国贵族总想反秦复国,所以如何巩固六国之地就成为了秦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那当时的这两位大臣都为秦始皇出的什么策略呢?咱们一起看看,先看左边的这位大臣叫做王绾,他说“六国故地离秦都遥远,应分封子弟到各地为王,以加以控制”。那王绾主张的就是建立分封制。咱们再看有右边,这位大臣叫做李斯,他说“周代分封同姓子弟很多,结果怎么样呢?应该实行郡县制。”李斯主张的就是设立郡县制。那我告诉同学们,秦始皇最终采纳的是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主张的郡县制,而没有继续沿用“分封制”呢?咱们可以回忆一下,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是谁与谁之间的战争呢?(战争主要发生在诸侯国之间)那么,诸侯国是怎么出现的?(周初分封的结果)讲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为了防止诸侯割据,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作为从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师:那郡县制具体是怎样实行的呢?讲述:就是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郡县制的实行,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而且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讲述:秦朝就是这样通过郡县制,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所谓的“集权”。又通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把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一手中,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这就是所谓的“专制”。简单的说,专制就是中央权利归皇帝,集权是说地方权利归中央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而且这一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师:那专制集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讲述:专制集权的作用:一、是地方集权到中央,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权;二、是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威。三、就是有利于稳定政局,巩固国家的统一,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通过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呢?板书 2、文化上统一文字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就很难看懂,各地区之间的人民也难以沟通,而且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而更不利于秦统一的巩固。所以秦始皇便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但小篆写起来其实并不简练,许多笔画都是线条,象图画一样,写起来很慢。所以后来,又广为传播的一种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什么?(生答:隶书)讲述:隶书的发明还有一段小故事,隶书的发明者是秦朝的一位县吏,叫程邈,因罪入狱,他在狱中专心钻研,创造出一种更为简便的文字,秦始皇知道以后,很赞赏这种简化的字体,又因为当时程邈的官称为“隶人”,所以命名为隶书。程邈也因此被免罪并升了官。隶书将小篆圆滑的线条改为直线,省略了许多笔画,便于书写。可以说隶书的出现,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汉文字由难写难认的古体转为易写易认的今体。讲述:秦统一文字后,就加强了各地人民的沟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很有影响。板书 3、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师:文字统一了,但除了文字之外,在战国时期还有哪些方面很混乱呢?需要秦朝去统一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漫画,找出答案。(看课件) 师:我想通过这组漫画同学们都应该有了答案了吧,除了文字外,还有什么需要统一呢?(生答)讲述:可见,当时人们想要外出做生意,就因为货币,还有尺、斗的不统一面临了很多的麻烦,给商品交换带来困难,严重的会给秦朝的经济发展带来混乱,还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由漫画中我们也已经看出,战国时货币非常复杂,形状大小、轻重、计算单位都不相同。基本币制是四大类(看课件)。燕、齐等国流通“刀币”(是从实用的刀子变化而来);魏、赵、韩流通“布币”(是由古代的除草农具演化而来的);楚国流通铜贝,也叫“蚁鼻钱”、(“鬼脸钱”);秦国流通“圆钱”,也叫“环币”。(环币是从纺织工具纺轮演变而来的),环币比起布币和刀币,计数和携带更方便,因此逐渐成为受欢迎的货币。咱们看到,这么多的货币种类必然会给商品交换带来困难,因此秦统一后,规定废除各国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此钱中间只所以做成方孔,是因为当时人民想把钱做得精致一些,需要把钱的边缘磨圆滑,磨时需要穿一根棍上,如果中间是圆孔,则不易固定,该成方孔,再穿在一根方棱的棍上就很容易固定。又因为这种钱标准重量为半两,所以称为“秦半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这个圆形方孔钱也因其形制合理、便于使用,所以后世也都纷纷效仿,在我国有深远影响。师:在经济上,秦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呢?统一度量衡 师:什么叫度量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度量衡的注释)(计算物品长度、体积、重量的器具或单位)度是指丈量长度的工具,量是指量容量的容器,衡是指称重量的器具。讲述:度量衡没有统一,就给当时人们商品交换带来困难,也给国家收取赋税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秦就制作了统一的标准器,颁发到全国各地,也规定了计量单位的标准。长度的丈量单位尺、寸,容积的单位升、斗,重量的单位两、斤(我们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而当时秦朝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也就是“半斤八两”,可见半斤在秦朝的确等于八两)等都是由秦朝时统一制定,奠定了基础延续下来的。(看课件)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秦统一之后的标准器:商鞅方升就是一种量器,秦权就相当于现今的秤砣。师:秦的这些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便于封建政府向农民征收赋税,加强了经济统治,也有利于各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师:我们以上讲的是秦始皇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但还有一项措施咱们书上没有提到,我认为值得给你们讲一下,就是思想上:秦始皇也采取了一项措施,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怎样一回事呢?咱们一起来看一小段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师:你们对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什么看法呢?讲述:秦始皇采用这种极其粗暴野蛮的方法来强求思想上的统一,但是这种简单的手段当然不可能真正解决统一思想的问题,结果反而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毁灭掉了许多文化典籍,六国详细的史记被烧,百家争鸣的很多思想家的书籍也没有了,言论自由的时代也结束了,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讲述:到此,秦始皇就完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且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巩固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点: 1秦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前221年,秦尽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封建割据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讲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师:秦统一六国在哪一年?谁统一了六国?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讲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意义:首先,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小字中表现出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其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政治上,建立专制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呢,不仅巩固了新生政权,还为军事上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秦在军事上是如何巩固统一的。二、导入新课 板书5、军事上北与匈奴,南征百越1、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筑师: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一个强大国家的同时,在我国境内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匈奴也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 讲述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对于我国北方草原历史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当时强悍的匈奴族,在战国末期逐渐强大起来,占领了河套地区。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侵犯扰乱中原地区,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所以当时北方的秦、赵、燕为了抵御匈奴的扰乱,就分别修筑了长城来抵御匈奴南下。(看地图册p10)秦统一后,为了进一步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并在边塞驻兵十年,威震匈奴。此外,秦始皇还大规模向北移民到边塞,耕田戍守。并且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下令修筑长城,将原来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痛苦,但对保护中原的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从建筑水平上来讲,也是举世无双,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显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壮观的长城不是秦长城,多为明长城)师: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讲述一是劳动人民为建筑长城遭受了许多苦难;二是长城的修筑绝非帝王一人之功,长城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示课件:万里长城)2、越族地区的开发师:除了北有匈奴,在我国境内,南方还有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越族。 讲述越族的人民,主要生活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面积很大,各自独立,互不相属,所以又称为“百越”,他们对发展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秦统一后,就派兵征服了越族地区。在此同学们要注意一下:“百越”与秦朝的关系和匈奴是不太一样的。匈奴在秦的疆域之外,当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政权了;而越族在秦军占领之后,就成为了秦疆域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了。而且秦始皇还在越族地区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加速了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请同学们看图,找出三郡)师:在秦军进军岭南征服百越时,因为岭南地区道路崎岖,山高路险,所以当时运送军粮很困难,为了解决运输粮饷的问题,秦始皇就派人开凿了灵渠。(看图)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三十多公里),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大水流急。为解决这个问题,将河道设计得迂回曲折,以减缓水流速度,利于平稳行船。同时采用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也就是每隔一段设置一个“陡门”,又称“斗门”,实际上就是可以启闭的闸门,分段拦截水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过往船只节节前进,平稳过山。灵渠不仅解决了当时运粮的问题,同时又有利于灌溉,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灵渠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他的的设计方法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它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才能。而且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师:好, 秦在军事上的这一系列措施到这我们就讲完了。 3秦朝疆域 讲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秦朝不等于中国,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等于今天的中国,那只是中国过去的历史。(展示课件:秦朝疆域图及简单示意图) 讲述秦始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形成一个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人口达到xx万,成为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师:以上我们学习的基本上都是秦始皇的功绩,灭六国,开创统一新局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专制集权制度;北与匈奴,南征百越,开拓秦朝疆域等,这些都应该记在秦始皇的功劳簿上。但是秦始皇功大,过也大。下面呢,我们要来数一数秦始皇的过,他在历史上犯下的大过是他对人民施行的暴政。而且还引发了秦末农民战争,导致秦灭亡。板书 四、秦末农民战争与秦的灭亡板书1、原因秦朝的暴政师:秦始皇和他的儿子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的暴政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书38页第一段大字。(请学生朗读)师:从这来两段文字中我可以看出,秦的暴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由于连年征战,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百姓承担着繁重的兵役、劳役和沉重的赋税。讲述:秦始皇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而且还大规模修建宫室陵墓,如:阿房宫、骊山陵墓等。这样百姓们就承担着繁重的兵役、劳役。刚才讲过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不是也深刻的反映出了秦朝的劳役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当时全国人口xx多万,青壮年男子也就三四百万人,每年要有200多万人去服兵役、劳役,若青壮年男子不够,就要征调妇女。致使大批农民脱离了农民生产受到破坏人民难以生存。而且修建宫殿和陵墓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呢?(生答)讲述:所以秦始皇就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各种搜刮合计起来,一个农民要把他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同学们试想一下,这样繁重的兵役、劳役和赋税,老百姓们还能正常地生产和生活吗?(生答)讲解:那老百姓自然就会有很多的不满,秦始皇为了对付臣民的不满,维护其统治,还制定了严峻的刑法。这就是暴政的第二方面:严酷的刑法。秦朝的法律尤为残酷,往往一人犯死罪,连他的亲属,他父母、兄弟、妻子、孩子等都要处死,这叫做“族诛”。更甚的是,一家犯法,连他的邻里乡亲也要受牵连,这叫做“连坐”。因此,你坐在家里什么也没有干,说不定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关系上就被牵连上。触犯法网以后,轻的被罚做苦役,或者割鼻、割舌头,有的脸上刺字,有的砍掉脚趾。重的要处死,仅死刑就有十多种,有的腰斩,有的车裂,秦朝的刑法就这么残酷。 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了,秦二世胡亥继位。人们原本对新皇帝的继位多少抱有一点幻想:苛税、重役、酷刑能不能稍有减轻?但他们完全失望了!秦二世时候的统治比秦始皇更加暴虐,赋税、徭役和刑法更加苛重。人民的不满情绪已达到了顶点,再也忍受不了秦朝的统治了,这时候一场大雨让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了。板书 2、经过秦末农民起义 讲述:然后教师指图描述:大泽乡起义图描绘:公元前209年七月,900多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地,行至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无法按期赶到渔阳。按照秦朝法律,误期要被处死。这一点也反映出了秦朝的刑法很是严酷。面对这种情况,小队长陈胜、吴广首先发难,杀死了押送的军官,举行起义(请同学们看大泽乡起义油画)画中描述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生答)讲述:画中陈胜、吴广正在向围拢上来的苦难兄弟分析形势,并且挥舞手臂,激昂地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贵种?难道我们穷人就不能翻身掌大权吗?这900多人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经过陈胜、吴广这样的号召,大伙情绪激昂,齐声响应。请看图上,这时候天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号,他们拿着木棒当武器,扯块布片当旗帜,大泽乡的农民英雄们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就这样在大泽乡燃烧起来了。 讲述:大泽乡起义以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还不到一个月,起义军攻下了陈(指图)。陈曾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陈胜在陈称王,建立政权,(百姓面对秦朝的暴政,自然怀念楚国的过去)定国号“张楚”(张大楚国的意思)。 讲述:张楚政权建立后,起义军继续西进,一路上势如破竹,迅猛异常。一支主力军一直攻进函谷关,攻到咸阳附近。都城咸阳告急!秦二世得知起义军入关,非常恐慌,来不及调集军队,他就把建造骊山陵墓的几十万人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由于秦军的强大,陈胜、吴广的主力军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吴广和陈胜也先后被害,大泽乡起义失败。这时,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不过半年。 至此秦末农民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板书 3、秦的灭亡讲述:陈胜、吴广直接领导的起义军虽然失败,但是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早已形成燎原之势。陈胜、吴广失败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成为反秦主力。 秦末农民在战争的第二阶段由此开始,历时两年半,最终推翻了秦朝。师:项羽是什么人呢?请同学们看书39页课外阅读第一段前两句。讲述:大泽乡起义后,项梁、项羽在吴(今苏州)起兵,聚集精兵8000多人。后来江淮一带的人民也来归附,迅速发展到六、七万人,成为陈胜、吴广失败后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公元前208年,秦军主力30万包围巨鹿,巨鹿的形势顿时紧张、多路起义军都来相救,却又都慑于秦军的强大,不敢发动进攻。这时候,项羽(项梁已经战死)率领8万义军北上救援,在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秦末农民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巨鹿之战。师:我们通常所说的成语“破釜沉舟”就来源于这场战争,那位同学能讲述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生答)(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讲述:公元前207年的夏天,项羽的军队刚刚渡过漳水,(指图)准备向巨鹿的外围发动攻势,项羽向战士下了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釜是烧饭的锅,舟是船。项羽命令每个将士备下三天干粮,然后“破釜”、“沉舟”,把锅砸了,把船沉了。意思是三天之内必须取胜,否则战死疆场,决不失败后退。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军20万人投降项羽。巨鹿之战是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一战,自这场战争之后,项羽之名威震天下。秦朝自此一蹶不振。在项羽巨鹿之战的同时,刘邦率军攻打秦都城咸阳城。 师:陈胜、吴广失败以后,另一支反秦主力军是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刘邦是什么人?请同学们看书39页课外阅读第一段后两句。讲述: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刘邦立即回到沛县(指图),杀了沛县县令,和萧何等一起在沛县树起义旗,成为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刘邦从此被人称为“沛公”。 讲述:当项羽的军队在巨鹿大战秦军主力的同时,刘邦率军逼近咸阳。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了秦军主力,所以刘邦非常顺利。于公元前206年,秦王向起义军投降,秦政权灭亡。煊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民战争的烽火中覆灭。秦始皇曾经幻想过他的帝位要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可残酷的事实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到公元前206年被农民战争推翻,前后只15个年头,短暂的秦王朝便在历史上消失了。师:请同学们谈一谈这场战争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生答)讲述: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从农民起义的特点来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二是从他的作用来看,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三是从历史人物的功绩来看,陈胜、吴广是革命英雄,他们敢于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讲述:在农民战争已经推翻秦朝统治之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从公元前206年前202年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师:战争初期,项羽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刘邦到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的苛刑一律废除。所以刘邦子在咸阳很得民心。项羽在打赢巨鹿之战后,将秦的20万俘虏全部活埋,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后,杀掉已投降了的秦王子婴,屠杀咸阳百姓,烧掉秦的宫室。同学们想一想刘邦与项羽有什么不同呢?讲述:刘邦大得人心,项羽大失人心而且刘邦非常重视人才,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刘邦率领的军队逐渐由弱变强。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进击项羽,把楚军重重包围,项羽听到来自刘邦军营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十分吃惊,以为自己的地方全被汉军占领了,便率军八百多骑兵突围逃走,汉军紧追不舍,项羽被迫在乌江自杀。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结束了,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楚汉之争与陈胜、吴广起义不同,它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这是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而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师:好,秦的统一这一课,倒着我们就学习完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巩固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点: 1秦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前221年,秦尽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封建割据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