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理学科常用七大解题方法复习.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90357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理学科常用七大解题方法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理学科常用七大解题方法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理学科常用七大解题方法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理学科常用七大解题方法复习方法一:利用辅助图像1图像转换法试题中的某些图像比较抽象或者我们不太常见,这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图,并将其合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者是我们常见的图,以寻找解题突破口。(1)合并地理事物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张图上,使它们的相关性明显展示出来,以方便思考和解题。(2)平面转换为立体型:经过图形的转换,图形会变得更加直观,图中隐含的信息得以显现,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效果。如等高线图中判断两点之间是否可以通视,可过这两点作地形剖面图。(3)视角转换型:随着图形的不断翻新,一些似是而非的图形不断涌现。这种图形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图中蕴含的一些地理信息并不能充分得到体现,考生经常是无从入手,甚至被引入歧途。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转换视角,把原图转换成平常学习中较常见、较熟悉的图形,使原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现,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2辅助线法在解答地理试题时,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这种类型常见于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添加辅助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3自绘图法无图考图题常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境,需要考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和各种地理要素,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像,从而使比较含糊的地理信息明朗化、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例如,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的洋面上时,试判断上海市区的风向。解答此题的前提是明确上海和舟山群岛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以舟山群岛为中心画一幅北半球气旋示意图,上海位于气旋的西北部,其风向为偏北风。以例示法:1下面各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dBacdb Cbdca Dcbad尝试运用:(2011浙江五校联考)下图中ACB为晨昏线,C为中点。图示范围仅阴影区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天。据此回答问题。(1)C点地方时最晚可能是 ()A18:40B22:20 C9:00 D8:40(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值为_,当天北极圈昼长最长可达_。方法二:利用知识迁移1从教材中迁移高考试题教材化、考纲化的趋向明显,往往将地理原理图表化,或将教材图表语言化。因此,考生要夯实基础,过好教材关,以便能灵活地从教材中“迁移”知识。例如,可以将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京九铁路、南昆铁路的区位分析迁移到我国沿海铁路等的区位分析,将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迁移到我国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开发治理。2从生活中迁移不接触生活,就不能将有用的知识“生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观测北极星可以确定当地的地平方位和纬度;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测量当地的纬度。3在新情境中迁移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上。这类题的解答经常要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分析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从三角洲与城市的关系方面,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以例示法:(2011浙江高考)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右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丁 D乙、戊尝试运用:(2011浙江五校联考)图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被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据此回答(1)(2)题。(1)若在航海中不幸处在该台风控制区域,请问哪一区域最危险AB C D(2)右图中四艘船的逃生路线(虚线箭头)正确的是 ()A甲路线B乙路线 C丙路线 D丁路线方法三:利用图表信息1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第二步,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2利用图表信息解题要注意的问题要明确观察对象;要按一定顺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观察;要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要启发联想,观一知二,由此及彼。以例示法:(2011四川高考)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尝试运用: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1800年1850年1890年1920年英国21396265美国4123551材料2: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见右下图)。xx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3.9%。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1)根据材料1,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的优势各体现在哪里?(2)根据材料2,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要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方法四:利用地理事实依据地理事实对选项进行判断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地理事实即各种地理常识,主要由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内容组成。可利用地理事实来解答的选择题,其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提供一幅地图或一段地理事实材料,然后就这一幅地图或这一段材料反映的地理区域、地理问题提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该地最可能是”“图中各数码依次为”等。利用地理事实解题,其一般步骤是:审题,弄清问题的指向,明确考查的是哪一地理事实;调用相关的地理事实,进行直接解答(直选法)。可见,加强对重要地理事实的记忆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只要“心中有数”,解题时就可“信手拈来”。“记得准”是前提,一旦记错了,就可能犯“张冠李戴”“颠倒黑白”之类的错误。以例示法:(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幅图中,与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该船逆水航行B处风平浪静C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地森林密布尝试运用:4(2011北京西城区测试)下表示意我国某城市2月4日至7日的天气情况(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位:)。据此回答(1)(2)题。日期2月4日2月5日2月6日2月7日天气多云雨夹雪阴转多云晴气温33210706(1)2月7日,影响该市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高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2)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的现象,请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方法五:利用地理规律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1常见的地理规律 (1)分布规律:即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冬季相反;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大陆,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的撒哈拉沙漠)。(2)演变规律:即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如我国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4、5月在华南,6月在江淮,7、8月在东北、华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陆)。2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回忆相关规律的完整表述;调用相关的地理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作答。以例示法:(2011上海高考)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据此完成(1)(2)题。(1)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2)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尝试运用:5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由图可知,M处的地质构造是_,影响甲地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哪些?方法六:利用地理原理重要的地理原理包括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生态平衡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原理、商业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1利用地理原理解题的一般思路(1)根据图文信息,把握“题眼”,确定相关知识的联系;(2)回忆相关原理的完整表述。(3)调用相关的地理原理,有效进行知识迁移,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4)按照试题要求作答。2利用自然地理原理解题,应准确认识相关地理事物的联系,举例如下:地势与气温地势越高,(对流层大气)气温越低地势与气压地势越高,气压越低气温与气压近地面,气温高处,气压低(即热低压);气温低处,气压高(即冷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正好相反气温与垂直气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地势与气温地势越高,(对流层大气)气温越低气压与水平气流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洋流与气温暖流流经气温高,寒流流经气温低大气运动与降水气流上升降水多,下沉降水少;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气压与降水高气压控制降水少,低气压控制降水多;高压脊控制降水少,低压槽控制降水多3区位原理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原理,也是最重要的地理原理之一区位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生产活动的相互联系及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如下:农业自然区位(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区位(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及素质、技术)工业资源(原料和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环境、个人偏好、工业惯性交通线(点)铁路线的区位:地形、地质、自然资源、经济、科技等。港口的区位:水域条件、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城市自然区位(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区位(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商业中心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卫星发基地纬度、地形、天气、军事安全水库坝址“口袋形”地形的峡谷处(口小有利于建坝,袋大有利于蓄水);避开断层以例示法:(2011上海高考)锋面性质不同,产生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A甲图中暖空气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D乙图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2)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长江下游伏旱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尝试运用:6(2011南昌模拟)下图示意某地锋面过境时等温面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4)题。(1)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该锋面为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3)甲、乙、丙、丁四处,位于冷气团中的有()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4)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最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方法七:利用区域特征试题通常以区域图为主要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及人文特征判断。1利用区域特征解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区域地图或某一区域要素图或结合文字材料判断区域名称。(2)根据试题要求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加工。(3)结合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答案。2利用区域特征解题的前提是区域定位,关键则是区域特征的判断与描述以东北平原、云贵高原为例,进行区域位置特征及自然、人文特征的归纳。区域经纬度范围位置及范围区域特征东北平原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环绕,南临渤海黑土广布;地广人稀;矿产丰富;热量不足;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铁路网密集;农作物一年一熟;河流有凌汛,结冰期长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缺水;四季如春;石漠化严重;生物资源丰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以例示法:(2011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尝试运用:7(2011南昌模拟)下图为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读图回答(1)(4)题。(1)M的经度可能为 ()A20W B160E C80W D120E(2)小岛的地势 ()A东北高,西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C西南高,东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3)虚线部位的地形为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4)岛上植被分布均匀,甲、乙、丙、丁四处,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