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实战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024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实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实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实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实战31. 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xx重庆高考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2)xx重庆高考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3)xx大纲全国卷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4)xx四川高考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2S2O4H=SO3S2H2O。()(5)xx广东高考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6)xx天津高考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7)xx四川高考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答案:(1)(2)(3)(4)(5)(6)(7)解析:(1)BaCl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与K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2)SO2和SO3都能与KOH溶液反应且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3)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正确;(4)离子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2O2H=SSO2H2O;(5)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说明蔗糖脱水生成了炭,炭被氧化,有气体放出,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正确;(6)Na2SO3H2O2=Na2SO4H2O,有化合价变化,正确;(7)SO2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错误。2. xx江苏高考水是生命之源,xx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见右图。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是弱电解质B. 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 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和认知能力。水是弱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A项正确;可燃冰含有甲烷和水两种物质,B项错误;氢、氧两种元素还能组成H2O2、H3O、OH等粒子,C项错误;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D项错误。3. xx课标全国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SAgNO3与AgCl的浊液Ksp(AgCl)Ksp(Ag2S)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稀盐酸Na2SO3Ba(NO3)2溶液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D浓硝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答案:B解析:A项,加入中产生H2S,通入中虽然白色沉淀变成黑色沉淀,但不断通入H2S时,c(S2)增大,不能确定Ksp(AgCl)与Ksp(Ag2S)的大小关系,错误;B项,中蔗糖变黑,且中溴水褪色,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正确;C项,中产生白色沉淀,是SO2在酸性条件下被NO氧化成SO的缘故,结论错误;D项,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可能进入中与Na2SiO3反应产生沉淀,即结论不准确,错误。4. xx上海高考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选项XYASO2H2SBCl2CO2CNH3CO2DSO2Cl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无机物的性质。SO2与BaCl2不反应,通入H2S后,SO22H2S=3S2H2O,A项正确;Cl2与BaCl2不反应,通入CO2依旧不反应,B项错误;通入NH3后,形成碱性溶液,再通入CO2,生成BaCO3沉淀,C项正确;D项通入SO2再通入Cl2,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D项正确。5. xx天津高考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制备Na2S2O35H2O反应原理:Na2SO3(aq)S(s)Na2S2O3(aq)实验步骤:称取15 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 mL蒸馏水。另取5 g研细的硫粉,用3 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分钟。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回答问题:(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_。(2)仪器a的名称是_,其作用是_。(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_。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_。(4)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 测定产品纯度准确称取W 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I2=S4O2I(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_。(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_ mL。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_ _。. Na2S2O3的应用(7)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1)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2)冷凝管冷凝回流(3)Na2SO4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Na2SO4(4)S2O2H=SSO2H2O(5)由无色变蓝色(6)18.10100%(7)S2O4Cl25H2O=2SO8Cl10H解析:(1)硫粉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故硫粉用乙醇润湿后易扩散到溶液中。(2)装置中仪器a(冷凝管)可以将挥发出的乙醇冷凝回流到烧瓶中。(3)因反应物Na2SO3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a2SO4,故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Na2SO4,即检验SO是否存在,需要防止SO的干扰,故不能用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酸化,而应用盐酸酸化,过滤除去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4)产品发黄,说明产品中含有硫杂质,这是由于在酸性环境中Na2S2O3不稳定,发生反应:2HS2O=SSO2H2O。(5)滴定终点时,过量的单质碘使无色的淀粉溶液变蓝,可指示滴定终点。(6)起始读数为0.00 mL,终点读数为18.10 mL,所以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8.10 mL0.00 mL18.10 mL;根据2Na2S2O35H2O2S2OI2,得n(Na2S2O35H2O)2n(I2)20.1000 molL118.10103 L3.620103 mol,则产品的纯度100%100%。(7)S2O被Cl2氧化成SO,Cl2被还原为Cl,首先根据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写出S2O4Cl22SO8Cl,然后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得:S2O4Cl25H2O=2SO8Cl10H。6. 2011北京高考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C中白色沉淀是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性。(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进行实验,B中现象: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BaSO4还原(3)2NOO2=2NO2(4)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饱和NaHSO3溶液甲:SO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解析:(2)SO2进入C中,在酸性条件下NO将SO2氧化成SO,所以C中的沉淀是BaSO4。(3)NO将SO2氧化成SO的同时,本身被还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使气体呈浅棕色。(4)甲认为是O2参与了反应,要证明这个问题需要将装置中的氧气排走,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就需要除去白雾(硫酸酸雾)。由B中的现象可知甲、乙两同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两实验产生白色沉淀的量不同说明氧气和白雾的量不同,白雾的量多于O2的量。(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通入B中的气体只有SO2(有N2但不发生反应),B中无沉淀,证明了SO2不与BaCl2发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