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19《文字演变》教案(2) 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9644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19《文字演变》教案(2) 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19《文字演变》教案(2) 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19《文字演变》教案(2) 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19文字演变教案(2) 华东师大版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复习导入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的第三单元)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阅读课文。第19课文字演变(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阅读教材(约10分钟)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合书布点(约10分钟)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许慎说文解字萌芽:刻画符号六书(假借、转注)甲骨文:定义、发现、地位、构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汉字的作用智慧的创造和结晶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性,但对汉字作用的理解存在问题。有位同学把“仓颉造字”说成“许慎造字”。)布点小结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字典。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也有人称为“四象”,没有为学生引入这个概念)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个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当然,这一点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点。作为文字,汉字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着所在国家的灭亡而消亡了,多数文字都由象形逐渐走向拼音,只有汉字形声表意,历千年而不衰。即使在电脑时代,汉字仍是当今输入最为快捷的文字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说的南方人有可能也不知是啥意思,但当这些话语成为文字时,形声表意的方块字,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因此,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前面说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学生在述点时,汉字的作用讲的不够,我在总结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前面讲了)分层推进(约20分钟)再读教材快速提问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师:引导学生看“结绳记事示意图”及小字内容:“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强调其“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仓颉造字”这个传说:注意两个时间概念“战国时期”、“黄帝时代”。相传他“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为什么会有仓颉造字引起“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这样的传说?第二课时提问:上节课布置的问题。学生回答集中于解释这个传说,也有同学说仓颉聪明、人们掌握了文字引起万物的害怕等各种答案,但没有同学从古人对文字的态度这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我国文字是由什么逐渐演变而来的?(刻画符号)指导学生看书,要求学生标出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画出符号,请学生猜测甲骨文什么叫甲骨文?(学生读课文)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强调:王懿荣)甲骨文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强调: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什么是构字四法?(回忆上节所说的“六书”)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完成“阅读与思考”:山(象形)、刃(指事)、林(会意)、渭(形声)。二班和五班,一次OK。六班找了两个学生都没有做对。(好班里的南郭)甲骨文后相继出现哪些字形?(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引导学生回忆小篆、隶书的有关知识。指导学生看“汉字字形图”介绍有关“虢季子白盘”的资料。(唇亡齿寒、刘铭传)贯通评价本课我们学生了“汉字演变”,我们知道: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是文字起源的传说。我国文字是由刻画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甲骨文后字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基本结构仍没有变。汉字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同时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第20课“青铜铸鼎”,请同学们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目后,阅读第20课的内容,下节课,就不专门留时间让同学们阅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