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章节测试(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圈地运动在英国乡村社会制度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必须寻求某种副业的家庭数量急剧增加了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的小农实际上被迫转入乡村工业。据此可知当时圈地运动()A.制约了新贵族的发展B.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阻碍了农业近代化进程D.推动了农村非农产业发展2.西方历史学家卡洛齐波拉指出:“采用煤炭作为家庭以及手工业的燃料,使得英国踏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中国学者李伯重指出:“由于缺煤缺资源,江南不可能出现能源革命以及材料革命,因此当然不可能发展到近代工业化。”这表明()A.地理条件决定经济发展速度B.能源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C.英国工业革命始于能源部门D.能源缺乏是中国落伍的首因3.到18世纪为止,世界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已有一千年了,然而,在18世纪,人们离开了原始的生活基地,进入到从未梦想过的新天地。这场革命在19世纪还未结束之前,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刘易斯芒福德写道:“机械学成了新宗教,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救世主。”“这场革命”是指()A.工业革命B.经典力学C.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4.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黑奴C.传播基督教思想D.输出机器5.1828年,一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为“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国度。这些“新创造”主要是指()A.机器和工厂B.法律和制度C.理论和学说D.科学和发明6.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B.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C.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D.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7. “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被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帆船、风车和水车。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表述主要阐明()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主要作用C.机器的发明完全源自经验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8.据统计,英国工业增长率,1820年后长期维持在3%以上,但在1880年却下降为2%,1890年更下降为1%;对工业的投资率也由1850年的将近8%,下降为1914年的不到5%;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却急剧增加。下面对英国经济变化分析最准确的是()A.英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B.英国向殖民地大量倾销商品的结果C.英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采取消极态度的结果D.英国经济受到美、德经济竞争的结果9.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A.B.C.D.10.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11.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12.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于廑提出,在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里,工业和商业兴盛的前提首先必须有农业生产的足量剩余,有了足量的农产品剩余,才有可能养活那一部分不再需要自给衣食的商业和工业人口。英国和尼德兰自13世纪后期农业生产剩余量的增长,特别是16世纪前后的加速增长,构成世界历史上亚欧大陆的西端率先工业化、率先进入工业世界的重要背景。万千老百姓由于农业生产剩余增长而产生的对大路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十五六世纪以至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正在生长的英国和尼德兰是刺激工业特别是乡村工业发展的巨大力量。陈志强论吴于廑“整体世界史观”材料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大国崛起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1)依据材料一,吴于廑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9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不能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理念对英国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农业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关系。(9分)14.汽车工业是改变世界人民生活面貌的重要行业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10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材料二1908年,福特汽车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种售价不足500美元后来降到300美元的汽车,只有当时同类汽车价格的1/4,甚至1/10,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用一年工资就可以购买到。福特的T型车战略使汽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交通工具。1913年,福特公司首先在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汽车,这给汽车工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美国随即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材料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更经济的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底特律仍然把大部分资源放在卡车和运动休闲车上,赚取庞大利润。9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和汽车污染加大,各国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以上材料均摘自百科汽车工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美国汽车普及的主要因素。(8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汽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2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小农实际上被迫转入乡村工业”,它反映了圈地运动推动了乡村工业的发展,故选D。2.【解析】选B。解读材料:煤炭资源丰富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中国江南煤炭资源缺乏,未能发展到近代工业。材料强调了能源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A与材料无关,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D。导致中国落伍的首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3.【解析】选A。从题干内容可以分析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以及材料中的“机械”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定,“这场革命”指的是工业革命。因此选A。4.【解析】选A。殖民市场的不断扩大,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新发明的出现,因此答案为A。5.【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28年”和描述的国家是“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建立起来。【加固训练】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解析】选A。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正确。工场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不正确。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不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为标志的,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的,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不正确。故选A。6.【解析】选C。由材料中“贫穷、乞讨”“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等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导致的贫富差距,社会中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故选C。7.【解析】选B。“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这所谓方法,即指科学理论的进步,有了科学的指导,机械的进步才是必然的、“系统的”。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解析】选C。材料中的时间是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工业增长率、出口、进口的变化,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由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此时英国国内工业发展缓慢的现实,综合分析选C。9.【解析】选B。解答本题用排除法。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16世纪的手工工场不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可排除,故选B。【加固训练】 “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作者的意图是()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B.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C.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解析】选C。“资本数额的巨大”“消除竞争”“有计划”“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无政府经济。A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有计划的生产”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D。所以答案应该是C。10.【解题提示】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两个时间点和对应的国家,由此分析经济政策出台的原因。【解析】选B。本题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切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A只是英国具有的特点;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这有利于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B正确;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C错误;代议制政体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11.【解析】选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符合题意。B、C、D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故选A。12.【解析】选D。注意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名师指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1)国际贸易的发展;(2)人口的流动;(3)资本的流通;(4)殖民扩张与掠夺。13.【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农业生产剩余增长刺激工业特别是乡村工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概括得出观点,然后从原料、劳动力等角度分析农业对工业的支持。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概括得出工业革命的实质,这是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影响。第(3)题,要求史论结合,语言简洁。答案:(1)观点:农耕世界孕育工业世界。(2分)论据:农产品的足量剩余,提供商人和工业人口粮食和原料,增强农业地区购买纺织品和其他日用品的能力,乡村地区工业尤其是纺织业,是工业世界的起点。(7分)(2)实质: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3分)影响:政治上,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经济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确立英国世界工厂地位。(5分)(3)答案一:农业发展成就了工业革命,为其提供了市场、劳动力、资金。史实:英国的圈地运动;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9分)答案二: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史实:促进农业工具和技术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市场;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9分)答案三:结合答案一和答案二回答。(9分)14.【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结合此时德国历史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以及材料给出的信息,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回答。第(2)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售价低、流水线装配汽车概括总结,再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成就回答。第(3)题,注意要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汽车工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要看到其弊端。答案:(1)德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德国鼓励科技发明与创新。(6分)(2)福特公司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内市场广大;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型交通工具;石油工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基本条件。(8分)(3)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广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6分)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事故等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环保型汽车成为社会的共同诉求。(6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