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08课时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课件 岳麓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549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08课时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08课时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08课时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时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PARTTWO,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时空坐标】,考点一辛亥革命,1.孙中山与革命风潮的兴起,(1)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民众看清了清政府的本质,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的统治,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就是革命的先行者。(2)兴中会:1894年底,孙中山联络爱国华侨,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确立了推翻清朝的政治目标。,【特别提示】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此后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中国同盟会组建: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正式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主张,即三民主义。活动:同盟会成立后,各地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革命形势日益高涨。,【易混易错】孙中山没有直接参加武昌起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的是黄兴。,2.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10月9日,同盟会员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致使起义计划泄露。(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革命党人率先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武昌起义爆发。(3)结果:起义队伍迅速攻占了武昌。汉口、汉阳新军纷纷响应,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特别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我国封建制度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才结束。,3.清王朝土崩瓦解(1)清朝土崩瓦解: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不到一个月,十几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2)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考点二中华民国的创建,1.中华民国的建立(1)背景: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组建政府,推举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建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年,改用公历。大总统誓词宣示,要“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3)施政法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主要包括振兴实业、保护人权、革新教育、革除陋习等。这些政策法令,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原则和改善民生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提示】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即民国元年=19121911=1年,因此民国元年是1912年。,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1912年3月,在孙中山等人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还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2)意义: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特别提示】辛亥革命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3.清帝退位(1)背景:武昌起义后,无力应付局面的清政府委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代表清廷与革命党人进行谈判。(2)让位条件:革命党为尽快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也表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促成清帝退位,即保举他做大总统。(3)清帝退位: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颁布清帝退位诏书,承认中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接着袁世凯通电全国,拥护共和。(4)袁世凯篡权:清帝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考点三北洋军阀统治,1.袁世凯独裁(1)刺杀宋教仁:袁世凯迷信“强人政治”,习惯了大权独揽。1913年3月,致力于推动民主宪政的开国元勋宋教仁被暗杀。这一事件,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二次革命)的导火索。(2)独裁统治: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继而又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另颁新法,规定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权力无所不包。,【特别提示】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最终被袁世凯镇压;1915年袁世凯称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人发动了护国运动,袁世凯在反帝斗争中死去。,2.“八十三天皇帝梦”(1)背景:袁世凯一系列独裁的举动,为他最终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一些政客和复辟势力迎合他的心思,也公开拥护他就任中华帝国皇帝。(2)称帝: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定于新春元旦正式登基。(3)失败:袁世凯称帝后,各种反袁势力和反帝制力量纷纷起来讨伐。皇帝做到第83天,四面楚歌的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撤销帝制,不久即在绝望中死去。,3.军阀混战(1)军阀分裂: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势力最大的几支分别是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地方军阀也趁机扩大势力。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列强,争权夺利,中国由此进入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时代。(2)军阀混战:军阀之间互相倾轧,争夺地盘,连年混战。(3)影响:军阀们依仗武力,无视国法,祸国殃民,阻碍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发展。,考点四新文化运动,1.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1)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袁世凯还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以此来抵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2)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喊出“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的口号。科学与民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3)发展:改名:1916年9月,青年杂志出版第二卷时改名为新青年。迁址:1917年1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搬到北京。阵营:此后新青年的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了以它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特别提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2.民主与科学(1)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2)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甚至有人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3.文学革命(1)新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学革命。它的显著标志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文学形式: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大力提倡白话文。(3)文学内容: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的桎梏。,【易错提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但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除此外,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而蔡元培不是新文化运动代表。,(4)形式与内容:鲁迅把白话文的形式与反对专制的内容结合起来,深刻地揭露了各种社会问题,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5)影响: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五社会生活的变化,1.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1)背景:鸦片战争以来的西风东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2)生活方式:世纪之交,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等成为社会潮流。(3)饮食变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晚清以来西餐、西式食品的引入,为它增添了新的内容。(4)交通通讯:新式道路的建设与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流动。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5)称谓变革:晚清以来,西方平等观念的传入,引起了称谓的变革。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即发布公文要求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不再叫“大人”“老爷”。民间普通称呼则改为“先生”或“君”,以示官民人格平等。,2.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1)报纸:申报创办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2)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等近代出版机构,在传播新知、开启民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商务印书馆除了译介西方经典著作,还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科书、字典。(3)电影:电影的引入,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提示】科举制创立于隋朝,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到了近代,由于科举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这对新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3.新式教育的发展(1)新式学堂:清末新式学堂的创办打破了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不但推动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而且冲击了科举取士制度。(2)科举制废除: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同时通令全国兴办学堂,统一学制,对新式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3)社会生活变化特征:由于中国地域发展极不均衡,新事物新风气在沿海地区和都市传播广、力度大,而广大的内地乡村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拓展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拓展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续表),拓展二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比较,拓展三辛亥革命的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