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6课时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PARTONE,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主题】,960年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和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使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拓展了大一统国家基业。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为宋元文化注入了世俗情趣与蓬勃向上的活力。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内外商贸兴盛,标志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这一时期欧洲的封建庄园十分闭塞,农奴身份低下,思想文化领域仍处于神学禁锢的蒙昧之中。宋元之际蒙古大举西征,迅速征服广大欧亚地区,给各地人民带来苦难;同时,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拓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考点一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1.宋朝的建立(1)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废幼帝,改国号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2)统一:979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广大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误区警示】北宋并没有统一全国,只是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禁军“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印文(内蒙古宁城大名城出土),宋太祖(古代绘画),2.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对策:“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2)措施军事:控制军权。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领不得随军调动,以防武将专权。中央还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政治:强化君权。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便于皇帝总揽大权,从而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各州设置通判监督知州,互相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经济:集中财权。在地方设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外,全部运交中央,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影响A.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遏制了割据分裂因素,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消极:带来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3.重文轻武的国策(1)为了改变唐末以来“长枪大剑”武将跋扈的局面,北宋开启“偃武兴文”的风尚,专派文官担任知州,管理地方。在削弱武将兵权的同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读书人出身的文官构成国家官僚队伍的主干。(2)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宋朝还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为“祖宗家法”,形成较为平和、宽缓、理性的政治氛围。(3)宋代的文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易混易错】北宋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中央派文官任知州等职,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特别提示】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抑制武将的权力,而不是轻视武备。,宋代科举考试图(古代绘画),1.辽宋“澶渊之盟”(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2)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3)1004年,在澶州之战中,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受到鼓舞,重挫辽军。(4)澶渊之盟:1005年,辽宋订立和议。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考点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出行图(河北宣化辽墓壁画),2.宋夏和战(1)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2)宋夏和约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合约。内容: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赐”;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影响: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特别提示】北宋和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3.碰撞中的交融(1)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交融。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使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也能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2)西夏的党项族全面采用中原耕作方法,建设起灌溉系统,对西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西夏还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已应用活字印刷术。西夏冶铁掌握了先进的竖式风箱鼓风技术。(3)游牧文化也为农耕民族注入新鲜活力。少数民族食品及契丹服饰传入中原后,深受民众喜爱。中原汉人还一改席地而坐的旧习,继南北朝时期传入后更加流行起北方民族伸展舒适的高起高座椅凳。席地“跪坐”时代形成的一整套传统礼仪,也随之受到冲击。,冶铁图(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1.靖康之变(1)女真统一: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2)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3)金灭辽:1125年,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朝灭亡。(4)金灭北宋:金灭辽以后,发动对北宋的掠夺战争。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考点三宋金南北对峙,金代彩绘砖雕骑士,2.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1)钦宗之弟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2)岳飞抗金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岳飞英勇抗击金朝女真贵族发动的掠夺战争,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3)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向金送交岁贡,两国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岳飞坐像(浙江杭州岳王庙),【特别提示】【图解记忆】各政权并立关系的演变,3.金朝变革女真旧俗金“正隆元宝”钱(1)金朝1153年迁都燕京,实施一系列改革。(2)金统治者参照唐宋典章改革官制,限制女真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金统治者还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并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1.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农业和手工业(1)劳动力大量增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推动农田水利迅速发展。(2)越南占城稻大面积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3)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逐渐取代木柴、木炭成为主要燃料。,考点四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南宋耕织图元代摹本(局部),秧马(摹自元代王桢农书),(4)北方的冶铁以煤做燃料,使用水排风箱,大大提高制造业的水平。(5)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6)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7)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商标、广告意识。,宋定窖白瓷童子诵经壶,3.商业和海外贸易(1)宋代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3)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4)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知识拓展】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唐玄宗开元年间,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它是市舶司的前身。清朝时设海关而废市舶司。(5)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6)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考点五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1.士农工商(1)宋代统治阶层包括皇室、官僚、地主。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2)宋代世袭贵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途径做官的普通地主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王朝统治支柱。这时的士人,多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读书人,享有较高社会地位。(3)宋代地主占有大量田地,租给佃农耕种。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农。(4)宋代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工匠,作坊主按照契约支付给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5)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纳商税,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成书于宋初的百家姓(清木刻活字印本)书影,宋佚名杂剧卖眼药图,2.城市风貌(1)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北宋都城汴京为世界第一大城市,包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等大都市人口都超过百万。(2)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3)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蓬勃开展起来。(4)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出现了蹴鞠。3.乡村生活:宋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宋“丁都赛”戏曲砖雕(河南偃师流沟水库宋墓出土),宋代蹴鞠铜镜,考点六元朝的统一与拓展,1.蒙古族的崛起: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w)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军政合一的蒙古政权。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马鞍具忽必烈(古代绘画),2.元的统一与忽必烈改制(1)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改为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2)统一:1276年灭亡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特别提示】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3)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政治: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经济:推行重农政策。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的标准。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许多官府衙门绘有耕织之图,使官员出入“观览而知其本”,劝农、重农成为一时风尚。,农桑辑要书影,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1)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代疆域辽阔,超过汉唐版图。【特别提示】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超过了汉、唐盛时。(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还在福建晋江县所属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并对云南行省以及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3)民族发展:形成新的民族回族。(4)元朝统一之后,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和以棉纺织、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交通便捷,商贸活动频繁,大都、杭州、泉州等城市的繁华超越了前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拓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传世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考点七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1.活字印刷(1)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夏已经掌握木活字印刷技术。后来,活字印刷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欧洲,逐渐发展成金属活字印刷。,南宋持罗盘陶俑(江西临川出土),毕昇(现代塑像),2.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我国在唐代就发明了火药,宋代加以改进,制成大量的火药和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宋代的火药武器分为燃烧性、爆炸性和射击性三类,有火箭、火炮、突火枪等。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3.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他主持修订了授时历。4.棉纺织技术革新(1)元代的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与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2)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3)棉纺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木棉纺车(元代王祯农书插图),考点八宋词和元曲,1.意境悠远的宋词(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2)杰出词人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豪放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婉约派。辛弃疾: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豪放派;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苏轼归安丘园帖,2.“感天动地”的元杂剧(1)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2)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同时,它也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元杂剧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3)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散曲形式简单,坦率真挚,清新淳朴,为市民所喜爱。,关汉卿(现代绘画),拓展一“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比较,拓展二元朝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展开阅读全文